引言 永无止境的旅程 <p class="ql-block"> 七月流火,北极时逢极昼。午夜悬太阳,很难见到天下奇观北极光。我们却偏偏选择在此时此季出游北极,是另有一番缘由。</p><p class="ql-block"> 自从我去年自驾北极,挑战了全世界唯一一条全天候通车跨越北极圈、直抵北冰洋的邓普斯特公路(Dempster Hwy),达成了自驾北极的目的,归来后一直心绪难平。自驾北极,人生苦旅,可谓挑战很大,收获也多。我们穿越了全世界纬度最高、气候最寒冷、路况最复杂、风景最独特的被称为自驾天花板的冻土公路,体会了颠簸千里翻山越岭穿越无人区直抵北冰洋的神奇,欣赏了极寒北极圈的辽阔苔原和绚烂北极光的极地景观,也领略了北美最极致最偏远的荒野风光与最北端最淳朴的土著村落。这次旅行无疑给了我们太多震撼和感动。然而,感动之余似乎又觉得少了点什么,总感到有所或缺。客观的说,陆地行车千万里,翻山又越岭,确实风光无限。但缺了海上航行,不见沧海浮山,冰川峡湾,没有万顷碧波,千层巨浪,就不觉得那么“北极”了,或许这就是一种感观上的缺憾吧。</p><p class="ql-block"> 事情往往就这么凑巧。在我们这次计划暑季北欧行并已订妥波罗的海邮轮行准备出发时,无意中在iCruise网页上又看到了北极邮轮的行程,立马动了心。一则它正好与我们波罗的海邮轮行的行程相衔接,二则恰好能够弥补我去年自驾北极路而缺少海上游留下的遗憾。尽管七月的北极时逢极昼,难见北极光,但我去年刚刚看过,所以稍事商量后,毫不犹豫就将它加入到了行程中,于是这就有了这次北极邮轮的极昼之行。</p> <p class="ql-block">鹿特丹港口</p> <p class="ql-block">荷美公司的新史特丹号邮轮</p> 行程单 <p class="ql-block">本次北极邮轮行共计28天。具体行程如下:</p><p class="ql-block">6月29日荷兰鹿特丹(Rotterdam)出发</p><p class="ql-block">6月30日海上</p><p class="ql-block">7月1日挪威翁达尔斯内斯(Andalsnes)</p><p class="ql-block">7月2日挪威特隆赫姆(Trondheim)</p><p class="ql-block">7月3日海上,经过北极点(90°N)</p><p class="ql-block">7月4日挪威霍宁斯沃格(Honningsvåg)和北角(North Cape)</p><p class="ql-block">7月5日挪威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p><p class="ql-block">7月6日挪威阿尔塔(Alta)</p><p class="ql-block">7月7日海上,经过北极点(90°N)</p><p class="ql-block">7月8日经过扬马延岛(Jan Mayen)</p><p class="ql-block">7月9日冰岛胡萨维克(Husavik)</p><p class="ql-block">7月10日冰岛阿克雷里(Akureyri)</p><p class="ql-block">7月11日冰岛伊萨菲厄泽Isafjordur</p><p class="ql-block">7月12日、7月13日、7月14日海上三天,经过北极点(90°N),海上游览格陵兰岛克里斯蒂安王子湾(Prins Christians Sund)</p><p class="ql-block">7月15日格陵兰岛帕米特(Paamiut)</p><p class="ql-block">7月16日格陵兰岛尤利安娜霍布(Qaqortoq)</p><p class="ql-block">7月17日、7月18日海上二天</p><p class="ql-block">7月19日冰岛格伦达菲厄泽(Grundarfjoryor)</p><p class="ql-block">7月20日、7月21日冰岛雷克雅未克(Reykjavík) </p><p class="ql-block">7月22日海上</p><p class="ql-block">7月23日法罗群岛鲁纳维克港(Runavik)</p><p class="ql-block">7月24日英国设得兰群岛勒威克(Lerwick)</p><p class="ql-block">7月25日海上</p><p class="ql-block">7月26日英国多佛(Dover)</p><p class="ql-block">7月27日返回终点荷兰鹿特丹</p> <p class="ql-block">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邮轮行先后经过了挪威峡湾、格陵兰岛、冰岛、法罗群岛等地,其中有的地方是反复穿行。为叙述方便,本游记不以航行顺序流水式铺述,而以国别地区分为“挪威峡湾篇”、“格陵兰岛篇”、“冰岛篇”和“法罗群岛和设得兰岛篇”共四篇。</p><p class="ql-block"> 这次北极行邮轮是从欧洲最大的海港鹿特丹启航的。我们乘坐的是荷美邮轮公司(Holland America Line)的新史特丹(Nieuw Statendam)号邮轮。荷美邮轮始终是我们乘坐邮轮的首选。对这条巨轮我们也并不陌生,几年前曾经乘坐它在加勒比海上享受过愉快的旅程,对它优质的服务与丰盛的食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登上它觉得格外亲切。所以,从本次邮轮行的始发站鹿特丹启航后,在船上度过的第一天海上航程并不觉得寂寞无聊。邮轮上安排的活动丰富,节目精彩,欢声笑语,无忧无虑,一天的海上时间不知不觉一瞬而过。</p> <p class="ql-block">邮轮中心泳池</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厅</p> <p class="ql-block">剧场</p> 第一章 峡湾明珠翁达尔斯内斯 <p class="ql-block"> 到第三日破晓时分,一直沿着挪威西海岸北上的邮轮抵达了本次邮轮的首站翁达尔斯内斯(Åndalsnes)——这个坐落在罗姆斯达尔峡湾尽头的被誉为挪威峡湾明珠的小镇。</p><p class="ql-block"> 当邮轮缓缓驶入峡湾,冲开朦朦的晨雾,舷窗外立即呈现出一派如诗如画般的景色。连绵的高山深裹着弯弯的峡湾,平静的海水倒映着森森的悬崖。浓浓云雾之下,依山傍水的小镇正慢慢伸展着身姿,它那像彩色积木般拼凑在一起的房子,五彩缤纷,如同披上了节日的新装。巨轮船首划开的水波惊起了一群北极燕鸥,它们的尖叫声在峭壁间回荡,将乘客们从熟睡中彻底唤醒。小镇正以最热情的方式迎接着我们。</p><p class="ql-block"> 随着船长广播宣布我们的邮轮已停靠在欧洲最深的峡湾码头,大家纷纷踏上从十九世纪沿用至今的木质栈桥,排队上岸。下船时,晨光正斜照在码头边的铜铸罗盘雕塑上,铭文显示着这里的地理坐标:北纬62°34",东经7°41"——小镇正是通往罗姆斯达尔山脉的门户。</p><p class="ql-block"> 翁达尔斯内斯实际不大,仅二千人口,虽说从1838年到1964年,它曾经是从前格里滕市的行政中心,但旧城早在二战炮火中摧毁殆尽了。现在的翁达尔斯内斯是战后完全重建的一个现代小镇。不过这个小镇背山临海,风景如画,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与迷人的自然景观。它最大的亮点就是那高耸于城镇上空的雪岭群山。徒步其中,风光与挑战并存,被驴友们誉为体验挪威户外活动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踏上小镇,沿着峡湾路前行十分钟,就看到峡湾博物馆(Romsdal Museum)分馆的草顶木屋群出现在晨雾中。这座露天博物馆保存着从维京时代到工业革命前的完整村落。博物馆内展示着公元九世纪雕刻的记录着对雷神索尔祈求的符文字母。后院铁匠作坊中工匠们正在演示维京剑铸造。而"长屋"中央黑色玄武岩围成的凹槽里的船型火塘非常令人瞩目,跳动的光影中仿佛还闪现着古代维京人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出了博物馆小镇依然是浓云密布,山顶缆车站还深锁在一片浓雾之中。我们先随邮轮游览团登上全景天窗的观光巴士去山妖之路(Trollstigen)观光。上路后,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公路渐渐地化作了像九曲回肠般的银色缎带,11个发卡弯道一个接一个的在花岗岩山体间螺旋攀升,形成了独特的山地奇观。然而来不逢时,云幕遮蔽了巨魔墙(Trollveggen),我们在停车场徘徊等待多时,这个北欧登山圣地最著名的地标景观一直深藏在重重浓雾之中,久久不肯展露其全部面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从它偶尔露峥嵘中见识到了它的魅力。巨魔墙完全是玄武岩石,为欧洲最高的垂直岩壁,以陡峭攀爬"难于上青天"闻名于世,攀登界也以征服它为终极目标之一。司机说,巨魔墙上至今还遗留着1938年英国登山队征服它时打下的岩钉。</p><p class="ql-block"> 越过巨魔墙,观光车继续在罗姆斯达尔山脉中前行,半小时左右后来到了坐落在深山幽谷之中的古老的木教堂。从外表看,由几根大木柱支撑着的老教堂粗糙简陋,远没有旁边造型一样的红墙尖顶的教堂亮丽。木教堂很小,我们只能分批依次进入里面参观。这座古老教堂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任何一颗钉子,千百年饱经风雨沧桑遗存至今。是上帝的力量,更是人类文明奇观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原路返回小镇码头,正好赶上云开雾散,罗姆斯达尔(Romsdal)缆车似张开双臂正迎接我们登临。这座2021年启用的玻璃立方体建筑,与背后垂直落差940米的罗姆斯达尔峰(<span style="font-size:18px;">Romsdalshorn</span>)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它号称欧洲最陡峭的缆车站。缆车轿厢采用全景落地窗设计,随着缆车不断上升,脚下的伊斯峡湾逐渐变成像展开的蓝绿色绸缎,而对岸的巨魔墙也隐约显露出它的狰狞。不到十分钟,我们便从翁达尔斯内斯小镇中心登上了险峻的内萨克斯拉(Nesaksla)山顶观景台。山顶风大,瞬间穿透了冲锋衣。我们沿着钢架悬空步道走向著名的"爱情椅",这个心形铁艺装置被情侣们的同心锁压得微微倾斜。站在悬崖边缘,如同置身于风景画中:道道瀑布从四面山体奔腾而下,座座雪岭在晨光中折射出光彩。郁郁葱葱的山谷,弯弯曲曲的河流,罗姆斯达伦峡湾的崎岖之美和周围群峰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此处无疑是俯瞰翁达尔斯内斯自然风光的绝佳位置所在。风光胜处,锦绣于胸,我们陶醉其中,久久不忍离去。</p> <p class="ql-block">挪威海</p> <p class="ql-block">峡湾深处</p> <p class="ql-block">翁达尔斯内斯(Åndalsnes)</p> <p class="ql-block">罗姆斯达尔峡湾</p> <p class="ql-block">飞瀑激流</p> <p class="ql-block">雪岭之下</p> <p class="ql-block">峡湾小镇</p> <p class="ql-block">靠岸邮轮码头</p> <p class="ql-block">迎宾美女</p> <p class="ql-block">寂静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广场</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Norsk Tindesenter)</p> <p class="ql-block">登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罗姆斯达尔缆车</p> <p class="ql-block">峡湾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峡湾铁路</p> <p class="ql-block">Trollstigen山妖之路</p> <p class="ql-block">巨魔墙</p> <p class="ql-block">山妖木雕</p> <p class="ql-block">精灵之路</p> <p class="ql-block">木教堂</p> <p class="ql-block">红教堂</p> <p class="ql-block">白教堂</p> <p class="ql-block">港湾邮轮</p> <p class="ql-block">缆车直达内萨克斯拉山顶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登山之路</p> 第二章 特隆赫姆:通往北极的大门 <p class="ql-block"> 一夜航行后,7月2日凌晨邮轮抵达挪威北部最大的城市特隆赫姆(Trondheim)。这座城市是由挪威国王奥拉夫一世于997年创建的,因而挪威语名字的意思就是"加冕之地",后来历代国王也在此加冕。14世纪曾为挪威首都,二战期间成为抵抗法西斯运动中心。如今它是挪威第三大城市,挪威的教育、技术及医药研究中心。听起来城市似乎不小,实际上人口不足20万,城区并不大,所以不同于昨日参团加自由行方式,今天我们决定纯粹自由行,围着小城逛一圈。</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老城,特隆赫姆的古建筑和地标性景点不少,根据提供的地图及介绍资料,我们选择的徒步游览线路是:</p><p class="ql-block">邮轮客运码头-托马斯·安吉尔斯步行街-斯蒂弗滋加顿王宫木建筑-奥拉夫·特里格瓦松雕像-特隆赫姆中心公园-圣母教堂-装饰艺术博物院-特隆赫姆艺术博物馆-市政厅-尼达洛斯大教堂-大主教宫-挪威科技大学-老城桥-克里斯蒂安斯坦堡垒-特隆赫姆科学博物馆-国立流行与搖滾音乐体验中心</p><p class="ql-block"> 从邮轮客运码头出来顺着海滨路往前,走上横跨铁道线的天桥就径直连到了尼德河桥,我们一边过桥一边欣赏着河岸边那一长排五颜六色的房子。过桥后是市中心大街。走到丹麦银行大楼往西拐是托马斯·安吉尔街,这是当地最热闹的商业步行街,街上挂满了彩伞和彩带,假日气氛十足,两边商铺林立,只是我们来得太早,商铺还没来得及开门。</p><p class="ql-block"> 过了步行街就看到了特隆赫姆最著名的老建筑斯蒂弗滋加顿(Stiftsgården)王宫。它是挪威乃至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最大的木制建筑屋,有多达70个房间。它建于1774年,曾经长期作为特隆赫姆地方长官的官邸,1906年后成了特隆赫姆的皇家宫邸,至今挪威国王北巡时仍然在此下榻。但它平时都是对公众开放的。</p><p class="ql-block"> 王宫往南几步立马来到了特隆赫姆中心公园及市场广场(Trondheim sentrum)。广场宽广,中央圆心的高高立柱之上耸立着挪威国王奥拉夫一世的雕像。夸张的是,他脚底下还丢着一颗背叛者的人头。广场的西侧为特隆赫姆最大的购物中心,东面是正在布施午餐的圣母教堂(Our Lady Church),继续南行走到头正是全挪威最重要的教堂——尼达洛斯大教堂(Nidarosdomen)。中途前后还经过了正在展览当代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北欧装饰艺术博物馆(Nordenfjeldske Kunstindustrimuseum )和以收藏百年前的丹麦和挪威艺术品为主的特隆赫姆艺术博物馆(Trondheim Kunstmuseum),以及特隆赫姆地区法院大楼和市政厅大楼(Trondheim rådhus)等当地代表性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一走到尼达洛斯大教堂马上被它雄伟壮观的外表吸引住了。气派的大教堂明显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正面双塔并立,美轮美奂的门墙之上分三排站列着庄严肃穆的圣徒、主教和国王们的人像,教堂后方高耸入云的青铜色尖顶格外耀眼。教堂内装饰豪华,雕刻精美,高墙与彩窗之上全是描绘圣经人物与故事的画作,教堂里面收藏着众多挪威王室的珍宝,其中最后一次在此举行加冕礼的哈康七世的王冠尤为显眼。大教堂于公元12世纪建于奥拉夫二世的陵墓之上,800年来历经战火,也曾几度重建,现为挪威大主教的主教座堂,也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大的古建筑。教堂旁还坐落着展示中世纪历史和考古发现的大主教宫(The Archbishop's Palace Museum),这座建于1160年的博物馆也是斯堪的纳维亚最古老的世俗建筑。</p><p class="ql-block"> 大教堂出来后经过以极地实验室闻名的挪威科技大学(NTNU),跨过连接东西两岸居民区与老城区的老城桥,沿着上山的坡道登上顶就来到了克里斯蒂安斯腾堡垒(Kristiansten Fort)。这座建于17世纪的城堡壁垒森严,战壕纵横,占据着整个山顶,居高临下环视着古城。这个往日闲人免入的军事禁地现在已辟作了洞门四开的公众休闲公园,与其他景点多是游客不同,这个公园内处处可见闲庭漫步和席地而坐的当地人。这里无疑是欣赏特隆赫姆全景的极佳之处。</p><p class="ql-block"> 返港路上顺路又参观了尼德河边的特隆赫姆科学博物馆(Vitensenteret)和港口旁的国立流行与搖滾音乐体验中心,一天的行程真是紧锣密鼓,满满当当。傍晚时分,邮轮离开了这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海滨古城。</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邮轮客运大楼(Trondheim Cruise Ship Terminal)及皮尔巴德特水上娱乐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Pirbadet</span>)</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邮轮港</p> <p class="ql-block">游艇码头</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克拉丽奥酒店</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轮渡站</p> <p class="ql-block">尼德河</p> <p class="ql-block">尼达罗斯通酒店(Thon Hotel Nidaros)</p> <p class="ql-block">步入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托马斯·安吉尔斯街为商业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Byhaven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城市舞台(Byscenen)音乐馆</p> <p class="ql-block">奥拉夫·特里格瓦松街上的卡拉OK店</p> <p class="ql-block">斯蒂弗滋加顿王宫</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市场广场和奥拉夫一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喷泉雕塑</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市场广场的购物商场</p> <p class="ql-block">圣母教堂</p> <p class="ql-block">北欧装饰艺术博物館正在维修外墙</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特伦德拉格县政府大楼</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法院</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尼达洛斯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大主教宫及教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老城桥</p> <p class="ql-block">克里斯蒂安斯腾堡垒</p> <p class="ql-block">堡垒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城堡公园</p> <p class="ql-block">俯瞰老城</p> <p class="ql-block">挪威科技大学</p> <p class="ql-block">原音乐学校</p> <p class="ql-block">银行大楼</p> <p class="ql-block">特隆赫姆科学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国立流行与搖滾音乐体验中心</p> 第三章 意义非凡的北极点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极具意义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经过在挪威海上的昼夜航行,载着我们在汪洋大海乘风破浪的邮轮终于到达了北纬90°的北极点。才出发三天,我们竟已然来到了天高地迥的北极点,真是有些让人兴奋莫名。一想到这里是地球之巅,是我们常说的“世界尽头”,每年全球仅有千人能够抵达这里,就会心潮澎湃,就会浮想联翩。到这里不仅是一次非凡的极地之旅,更是一场与冰海相会,与极光共舞,与自然共情,与天地交融的人生体验与生命探索。真是:一生成就北极行,人生才得尽头回。</p><p class="ql-block"> 然而,当这一刻真正来临之际,却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份激动。既听不见喧嚣,也看不到欢呼,更没有欣喜若狂的庆祝活动。乘客们仍旧照常按部就班,或闲坐于舷窗之边,或倚靠在甲板栏杆,面对着茫茫大海,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感受着这特殊的时刻。举目凝望着瀚海无边,天地苍茫,阴云翻滚,云幕低垂,一种远离尘嚣的净化感瞬间扑面而来。尽管在穿越极点的航行中,并没有见到漫步雪地的北极熊和横卧浮冰的海豹这些企盼中的北极特色景像,但仍能感受到极地苍凉中所蕴藏着的生机勃勃与无穷能量。</p><p class="ql-block"> 客观的说,七月北极的景色实属平常,沧海茫茫,波浪涛涛,没有寒风,罕见极光,不见雪舞乾坤,也不见冰封天地,只有时不时漂过的几块浮冰在示意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北极。毕竟是站在北纬90度的极点,北端极地,地球穹顶,磁场就是不一样,内心深处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望着浩瀚大海,广袤天地,顿时觉得在无穷无尽的大自然和浩瀚无垠的宇宙面前,人类实在是太过于渺小了。不过,在心存敬畏的同时,也会有种自豪感由然而生。这么人迹罕至天高地偏的地方,相距那么遥远,来的人那么少,我们居然能够到此一游,应该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独特体验,也总算是达成了与夫人一起同到天涯看明月的心愿。为郑重纪念大家的北极之旅,船长特向所有全体乘客颁发了北极点纪念证书,恭喜大家成为全球0.01%的幸运儿之一。</p> <p class="ql-block">航行北极</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七月北极</p> <p class="ql-block">北纬90°的北极点</p> <p class="ql-block">午夜太阳</p> 第四章 霍宁斯沃格与北角:天涯海角的寂寥与辉煌 <p class="ql-block"> 次日凌晨邮轮抵达了挪威的霍宁斯沃格(Honningsvåg)。此地自称“欧洲最北端的城镇”,坐标北纬71度,东经26度,一个在地图上需要极力搜寻才能定位的极点。寂静的峡湾荒凉而美丽,簇拥着小小港口。小镇那些色彩明快的房屋,在清冷的空气中显得格外醒目。不过,在这份明媚之下却还透着一股与世隔绝的坚韧。</p><p class="ql-block"> 这里距离我们今日的目标——欧洲大陆的物理尽头北角(North Cape),尚有约四十公里的路程。由于北角位于保护区,公共交通极其有限,当地提供的穿梭大巴往返虽说只需128克朗,但运营时间仅限于13:05--15:00。比较之后,我们还是选择参加了邮轮上组织的“北角之旅”,包括北角游客中心门票每人$120美金。费用高点,但省心省力。</p><p class="ql-block"> 观光车出发后,沿着当地唯一的主干道向北行驶,窗外是典型的北极高地地貌:广袤无垠的苔原,覆盖着地衣、苔藓和低矮的灌木。偶尔望见驯鹿群在远处漫步,神情淡漠地瞥一眼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天地间是一种近乎原始的苍凉,仿佛时间在此也放缓了脚步。约四十分钟后,地球的边缘终于出现在眼前。北角,并非想象中的那种陡峭险峻的尖峰,而只是一处高达307米的平顶海岬。远远望去,它如同一位沉默的巨人,正将其巨大的头颅探入北冰洋的万顷波涛之中。</p><p class="ql-block"> 嵌在海岬悬崖之上的唯一建筑叫北角大厅(North Cape Hall),它是这天涯海角的中心,兼具有游客中心、博物馆、观景区、餐食区等功能。我们首先在巨大的球形影院里观看了360度全景电影。镜头掠过四季的北角,从极昼的午夜太阳,到极夜中舞动的绚烂极光,从狂风暴雨的咆哮,到冰雪覆盖的静谧。那一刻,我们虽身处盛夏,却仿佛经历了北角一整年的壮烈与温柔。</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走向室外的观景台。这里是真正的“世界尽头”。脚下是刀削斧劈般的黑色悬崖,北冰洋墨绿色的海水永无休止地拍打着岩壁,卷起层层雪浪。环顾四周,海天一色,苍茫云海在脚下翻腾,分不清何处是海,何处是天。尽管正值极昼,不见日落,但太阳低悬于海平面之上,将天地万物染成了一片金红的景象,堪称是“壮观的日不落奇观”,一种超越了时间规律的永恒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观景台上,那座标志性的镂空金属地球雕塑孤独地矗立着,指向虚空。它不仅是游客争相合影的打卡点,更是一种强烈的象征:于此,你已站在大陆的终点,前方唯有浩瀚的北极冰海。旁边,“世界儿童”雕塑群由七个风格各异的圆形雕塑组成,象征着来自五大洲儿童的友谊与希望,为这荒凉之地注入了一丝温暖的人文情怀。临走前,我们并未忘记在游客中心领取那份颇具仪式感的“午夜太阳纪念证书”,以证明自己曾抵达这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 回望这片土地,北角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它没有温婉的风景,只有一种近乎残酷的、磅礴的寂寥。它不迎合任何人,只是默默地长久地伫立于天荒地老之间,考问着每一位到访者的心灵。当然,也不用过多解读,正如那尊记录着奥斯卡二世国王到访的纪念碑一样,抵达本身,就是一种胜利。</p> <p class="ql-block">霍宁斯沃格港口</p> <p class="ql-block">邮轮码头</p> <p class="ql-block">霍宁斯沃格小镇全景</p> <p class="ql-block">上岸游览</p> <p class="ql-block">霍宁斯沃格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步入小镇</p> <p class="ql-block">霍宁斯沃格教堂</p> <p class="ql-block">霍宁斯沃格海滩</p> <p class="ql-block">去往北角路上</p> <p class="ql-block">斯堪迪克北角酒店</p> <p class="ql-block">北角房车和露营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极光景观停车场(Aurora Lights View Parking)</p> <p class="ql-block">北极驯鹿群</p> <p class="ql-block">北角大厅和午夜太阳纪念碑(Midnight Sun Monument)</p> <p class="ql-block">北角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世界儿童”雕塑群</p> <p class="ql-block">国王奥斯卡二世到访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诺德卡普角(Nordkapp Horn)上地球仪</p> <p class="ql-block">北冰洋风光</p> <p class="ql-block">北角海岬</p> 第五章 哈默菲斯特:世界尽头的重生与测量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北角,邮轮继续向南,翌日清晨便停靠在了哈默菲斯特(Hammerfest)。这座号称“世界上最北端的城镇”,比霍宁斯沃格更多了一份市井的生机与历史的层叠感。</p><p class="ql-block"> 靠近港口时,先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天然气设施与那昼夜燃烧的气田火炬,巨大的银色储罐和管道在阳光下闪烁,提醒着我们此地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挪威北部石油工业的重镇。2020年好那场大火已了无痕迹,港湾宁静,碧波荡漾,一群野鸭正在水面悠哉,让人觉得工业文明与自然生态似乎已在这里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p><p class="ql-block"> 上岸后,我们随即开始了在当地一天的自由探索。相对来说,这个小镇不同于其他旅游地那样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繁忙</span>,倒是有一种有条不紊、专注于自身生计的节奏。来往的车辆、船只与起降的飞机,共同构成了一幅北极前沿地带特有的生活图景。可能是周末关系,街道上显得格外安静。偶尔碰到的行人个个步履从容,仿佛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极北之地的孤寂与自足。</p><p class="ql-block"> 哈默菲斯特在二战期间曾被德军彻底摧毁,如今的市容是战后重建的。随眼一看,平整的街道,色彩柔和、造型简洁的房屋,处处透着一股北欧特有的现代与实用主义风格。我们信步走向城南,先去参观造型别致的哈默菲斯特教堂,它那独特的现代设计与周边的山海环境和谐共处,堪称为小镇最有特色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造访了略显神秘的“皇家和古代北极熊协会”。这座成立于1963年的机构,并非鼓励狩猎,而是致力于北极熊研究、环境保护以及狩猎与捕鱼等北极传统文化的传承。馆内有个小型展览,简单的陈列让我们对这片严酷环境中人与动物的复杂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然而,哈默菲斯特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它在地球科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我们专程徒步前往距离港口3公里外的斯特鲁维大地测量弧(Struve Geodetic Arc)纪念碑瞻仰。这根看似朴素的石柱,却是人类理性探索世界的伟大见证。从19世纪初开始,天文学家斯特鲁维主持的这项浩大工程,北起哈默菲斯特,南抵黑海,穿越十个国家,通过三角测量法,首次精确丈量了子午线的长度和地球的扁率。站在这最北的测量点,遥想当年科学家们在此地艰苦工作的场景,不禁对人类求知的精神充满了敬意。</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们登上了高不过百米的萨伦山顶。这里无疑是今天最大的收获。山顶不高,却占尽风流。放眼望去,哈默菲斯特全镇风光、蜿蜒的峡湾、星罗棋布的岛屿与远处白雪皑皑的山峰尽收眼底。这座经历过毁灭与重生的小镇,不仅以其生存韧性打动人心,更以其在人类认知世界版图上的独特坐标,在我们这个独一无二的地球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哈默菲斯特</p> <p class="ql-block">哈默菲斯特燃烧着的气田火炬</p> <p class="ql-block">海港之晨</p> <p class="ql-block">宁静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港口热闹的周末集市</p> <p class="ql-block">哈默菲斯特教堂</p> <p class="ql-block">北极探险船上厨师的纪念雕像</p> <p class="ql-block">水边的北极文化中心(Arktisk kultursenter)</p> <p class="ql-block">哈默菲斯特政府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皇家和古代北极熊协会</p> <p class="ql-block">在此登记加入协会</p> <p class="ql-block">路德教堂</p> <p class="ql-block">哈默菲斯特重建博物馆(Museum of Reconstruction)</p> <p class="ql-block">哈默菲斯特斯堪迪克酒店</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风格的蓝亭</p> <p class="ql-block">街景</p> <p class="ql-block">斯特鲁维大地测量弧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登顶之路</p> <p class="ql-block">山谷中的当地土著村落</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Toke Hammerfest)</p> <p class="ql-block">萨尔瓦内特(极光景观台)(Salsvannet (Aurora Views))</p> <p class="ql-block">俯瞰哈默菲斯特全景</p> 第六章 阿尔塔:岩壁上的史诗与极光之梦 <p class="ql-block"> 又一夜航行,邮轮抵达了芬马克郡最大的城市——阿尔塔(Alta)。这里被人们称为“北极光之城”,因其拥有极佳的观赏星空的气候条件,成为世界上第一张极光照片的诞生地。虽我们此次无缘在盛夏目睹欧若拉女神的风采,但阿尔塔却以其更为古老和永恒的方式,向我们展示着历史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阿尔塔城市街区不大,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是造型极富现代感的北极光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Northern Lights)。其螺旋上升的建筑线条,灵感源于极光舞动的形态,在晴朗的蓝天下显得格外醒目。我们未敢在此久留,因着急赶往此行的下一个核心景区——阿尔塔博物馆(Alta Museum)。博物馆距离市中心较远,公交车少且等待时间长,于是我们同行几人在游客中心拼凑出租车前往。博物馆不愧是阿尔塔的瑰宝,它依偎在峡湾之畔,环境清幽。但真正的宝藏是散布在室外长达五公里临海斜坡上的阿尔塔岩画(Alta Rock Carvings)。沿着精心铺设的木栈道前行,我们仿佛步入了一条穿越数千年的时光隧道。脚下四周的褐色岩板上,镌刻着无法估量的超过六千幅以上的古老而神秘的图画。它们大多创作于公元前4200年至前500年,都是由远古的猎人和渔民用简单的石器精心敲凿而成。在他们刻画之下,扬蹄奔跑的驯鹿,姿态优雅的麋鹿,透露着野性的熊与狼,展翅欲飞的天鹅以及在海浪中翻腾的鲸鱼……所有这些的动物形象都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更令人惊叹的是刻画的那些场景:猎人手持长弓围捕猎物的紧张瞬间,渔民驾着简易船只撒网捕鱼的日常,以及那些描绘宗教仪式的神秘舞蹈……后期画面甚至还出现了简单的农业生产图景。这些岩画,实际上就是一部没有文字的史诗,是史前人类对生存的记录、对自然的敬畏、对世界的理解。站在这些古老的符号面前,时间仿佛凝固了,我们能与数千年前的先民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感受他们生命的脉搏。无怪乎阿尔塔博物馆能够荣获欧洲年度博物馆大奖,可谓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午后,我们探访了城郊的一处度假村。令人惊喜的是,这里饲养着大批精力旺盛的哈士奇。它们并非宠物,而是为备战欧洲最艰苦的狗拉雪橇比赛而持续训练的运动健将。与这些友好而强健的动物互动,听着它们充满活力的吠叫,为我们当天的行程增添了不少快乐的野兴与趣味。</p><p class="ql-block"> 阿尔塔,不仅以其极光之名吸引世人,更用这些刻在石头上的永恒记忆,告诉我们:无论环境如何严酷,人类创造与记录文明的火焰,从未熄灭。</p> <p class="ql-block">邮轮汽艇摆渡上岸</p> <p class="ql-block">阿尔塔街景</p> <p class="ql-block">沃萨萨克萨石板工人(Skiferarbeideren med Vossasaksa)雕像及峡谷酒店</p> <p class="ql-block">远方的中餐馆</p> <p class="ql-block">北极光大教堂(Cathedral of The Northern Lights)</p> <p class="ql-block">阿尔塔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阿尔塔为第一张北极光照片拍摄地</p> <p class="ql-block">岩画栈道</p> <p class="ql-block">岩画礁石</p> <p class="ql-block">千年岩画</p> <p class="ql-block">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可爱的哈士奇</p> 第七章 海上归途与扬马延的魅影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连续两天,是归途中不停港的海上航行日。北极点的辉煌与沿岸城镇的烟火气渐渐远去,邮轮再次投入到挪威海的怀抱之中,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孤寂之旅。</p><p class="ql-block"> 海上的日子是一种独特的休憩。习惯了连日登岸的奔波,此刻终于可以彻底放松一下,纯粹享受着巨轮本身的设施与海上独有的宁静。或于图书馆静读一本关于北极探险的书籍,或于甲板漫步,看海天一色,看飞鸟伴航,看阳光在无垠海面上洒下粼粼金光。内心因连日来的震撼见闻而充盈,也需要这样静谧的时光来沉淀与回味。</p><p class="ql-block"> 航程的亮点,是七月八日经过扬马延岛(Jan Mayen)。这是一座位于北冰洋与挪威海之间的孤岛,属于挪威的海外领土,它以其与世隔绝和比伦贝格火山(Beerenberg)——世界最北端的活火山而闻名。岛上没有常住居民,只有轮值的军事与气象人员。</p><p class="ql-block"> 几乎所有乘客都早早来到甲板上,期盼着能一睹这座神秘岛屿的真容。然而,北极的天气永远变幻莫测。当日,海上浓云密雾,如同拉上了一层厚重的灰白色幕布。广播里,船长遗憾地通知,因能见度过低,登陆条件完全不具备,我们甚至无法靠近它。</p><p class="ql-block"> 邮轮只能从这座地图尽头的孤岛旁边缓缓驶过。在破云散雾的间隙之中,我们大概能看到一个冰雪穹顶、鲜苔黝岩的海岛轮廓,如同海市蜃楼般悬浮在水天之间。比伦贝格火山那覆盖着冰川的锥形山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更添出几分神秘与威严。它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冰山女王,拒绝我们的造访,只留下一个惊鸿一瞥的魅影,供人无限遐想。</p><p class="ql-block"> 带着这份未能登陆的遗憾,我们告别了扬马延。这份遗憾,或许正是北极旅行的常态——它从不轻易展示全部,总保留着一份神秘,提醒着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应有的谦卑。</p><p class="ql-block"> 我们北极邮轮行的挪威峡湾行至此算告一段落。虽只开始了一段,但北极的万里极昼、峡湾的如画风光、尽头的苍茫寂寥、岩壁的古老史诗以及海上的万千气象,已然深深镌刻在心,裹入自己一生难忘的瑰丽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 前方,邮轮将继续行驶在北极圈,转向我们旅程中接下来的更精彩的航段:格陵兰岛,法罗群岛和冰岛。</p> <p class="ql-block">扬马延岛</p> 附诗词八首 <p class="ql-block">其一:《醉桃源·游翁达尔斯内斯峡湾》</p><p class="ql-block">仙生烟雾峡湾姿。朦胧胜画时。云移虚白渐迷离。天工水墨诗。 </p><p class="ql-block">风澹荡,意先知。远航从不迟。山青泼处影参差。归吟天地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二:</span>《七律·游特隆赫姆》</p><p class="ql-block">峡湾水畔古都悠,断壁残垣谁诉愁。</p><p class="ql-block">石堡巍峨王气黯,教堂斑驳岁华悠。</p><p class="ql-block">鸥鸣尼德千帆过,风拂山城万象收。</p><p class="ql-block">莫叹沧桑多变幻,斜阳影里看云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三:</span>《水调歌头·游峡湾》</p><p class="ql-block">邮轮分碧浪,七月下冰洲。 峭崖垂练,飞泉悬壁泻银虬。 万仞云峰倒影,几点沙鸥掠鬓,天地一襟收。 谁撒鲛珠碎,斜日晃金瓯。 </p><p class="ql-block">峡湾静,星河远,夜如绸。 老夫堪醉,且抱云水写风流。纵有俗尘千丈,到此澄波涤尽,何必问沉浮。枕浪听天籁,白夜作诗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四:</span>《菩萨蛮•霍宁斯沃格》 </p><p class="ql-block">冰川极昼风云逐,峡湾深处鲸波绿。雪岭接天涯,浮冰泛碎花。 </p><p class="ql-block">邮轮频绕顾,北极临边处。回望已无家,苍茫孤日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五:</span>《七律·哈默菲斯特》</p><p class="ql-block">乘风且向北边游,雪岭苍茫一望收。</p><p class="ql-block">日暮峡湾浮蜃市,夜阑冰海泛星舟。</p><p class="ql-block">千年冻土封犹在,万古寒潮去复流。</p><p class="ql-block">莫道天涯无胜景,人间极地有仙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六:</span>《七绝•北角感怀》</p><p class="ql-block">极边苍莽接云涯,绝巘孤悬枕暮霞。</p><p class="ql-block">踏遍冰原三万里,终逢海角一天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七:</span>《七律·阿尔塔夏游感怀》</p><p class="ql-block">朔方盛夏昼舒长,不见玄辉舞昊苍。</p><p class="ql-block">峡浪风回千顷碧,岩图苔蚀万年霜。</p><p class="ql-block">木堂肃穆涵虚白,瀚海苍茫接远凉。</p><p class="ql-block">莫叹极光悭此际,山川异域亦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八:</span>《七绝•北极偶感》 </p><p class="ql-block">北极风颠在海涯,孤岩独立对浮槎。 </p><p class="ql-block">平生阅尽千山雪,不及冰川浪里花。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