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海南省万师大比武(美术)现场课于2025年10月14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演艺厅进行。舞台灯光聚焦之处,来自全省各地的美术教师同台竞技,以笔为媒展现教学匠心。选手们紧扣美育浸润理念,通过情境化教学、互动创作等多元形式,让艺术课堂兼具专业性与趣味性。</p> 开幕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南省美术教研员周晓阳老师就本次现场课评比的相关情况作出简要说明。他首先明确了本次评比的核心宗旨,助力全省中小学美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推动海南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他也对全体参赛教师提出期望,希望大家以赛促学、以赛促研,在交流比拼中互学互鉴,共同探索具有自贸港特色的美术教学新路径,为海南基础教育美育改革注入更多活力。</p> 现场赛课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节课: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琼海中学、颜研老师《山水合璧》,其课题《山水合璧》紧扣传统山水画主题。她通过经典画作赏析与技法实操教学,引导学生领略山水画的笔墨意境、掌握构图逻辑,使学生在笔墨创作中感受山水相融的艺术魅力,展现出过硬的传统美术教学实力。</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课:东方市港务中学 程挚《情感实验室—跨媒体疗愈艺术》课程以情感疗愈为核心,创新性运用跨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了一场独特的艺术体验。程老师通过趣味互动引导学生敞开心扉,鼓励大家利用不同媒介材料进行情感表达创作。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了情绪的梳理与释放。这堂跨界融合的课程,不仅拓宽了美术教学的维度,更让大家看到了艺术教育的多元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节课:海南中学 陶恬《色彩的感染力》她以鲜活案例为切入点,清晰阐释色彩背后的情感密码。课堂上,学生们在陶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色彩创作实践,在调色与绘画中直观体会色彩的独特感染力,整堂课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充分彰显其优秀的教学水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节课:临高县第二中学 庞吉双《非遗——临高木偶戏盔头设计》课堂上,她从盔头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入手,通过细致讲解与分步示范,引导学生动手设计创作。学生们兴致盎然,将传统元素融入创意设计中,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本土非遗文化的认知,课堂兼具文化性与实践性。</p> <p class="ql-block">第五节课:文昌市实验中学 王添娇 《笔墨千秋——书法文化与创作基础知识》她细讲中锋行笔的力道,从甲骨文的质朴到行书的灵动,让学生触摸书法千年脉络。随后,学生握笔蘸墨,在宣纸上临摹横撇竖捺,老师俯身指导,纠正腕部姿势。一笔一划间,书法的筋骨与文化的温度,悄然在少年心中扎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六节课:北师大海口附属学校陈思琦《自媒体时代的作品展示》,展示不同平台的优质自媒体作品。她从封面设计讲到标题撰写,用案例拆解如何抓住观众注意力,还示范了短视频剪辑的基础技巧。学生们分组讨论账号定位,拿着手机尝试拍摄校园场景,老师巡回指导构图。在互动实操中,大家不仅掌握了作品展示的方法,更明白了自媒体时代用创意传递价值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完六节课,我在教育教学上收获颇丰。课堂不应是单向输出,而要像颜研老师融地域文化入山水教学、程挚老师以跨媒体疗愈情感那样,搭建 “体验式” 学习场景,让知识与学生生活相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恬老师对色彩感染力的挖掘,庞吉双老师将非遗盔头设计带入课堂,提醒我要善于挖掘多元教学资源,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学生文化认同与创造力。王添娇老师的书法教学、陈思琦老师的自媒体作品展示课,则让我意识到,教学需兼顾传统文化传承与时代技能培养,既要夯实基础,也要引导学生用新方式表达。未来我会优化教学设计,多融入实操与文化元素,让课堂更具温度与深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课程充分展现了海南中学美术教师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出色的教学创新能力。同时也让我意识到,未来教学中需进一步平衡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加强学科融合的深度,更精准地对接学生艺术成长需求。此次学习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借鉴,后续将积极吸收优质经验,优化自身教学模式。</p> 撰稿、摄影:刘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