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电话求助的男孩

紫外线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既有一面之缘的过客,也有相识多年的知己。有的人只是擦肩而过,从此再无交集;有的人则会铭记于心,在生命中留下抹不掉的痕迹。我的生命中就邂逅过一个藏族小男孩,我们相遇于一次偶然,见面接触也不到二小时,却温暖了彼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在2011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接到了一个来自西藏日喀则的陌生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一个稚嫩的声音,一个小孩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向我表述,他自称是西藏日喀则市第一小学的学生,名字叫达瓦。并声称是我们部队资助的学生,他给我打电话,是想得到我的帮助,说他妈妈身体不好,没钱去看病,看我能否帮帮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了这个藏族小孩的讲述,我立刻想到了他可能是我们单位资助的一名小学生。因为那几年,为了帮助西藏地区家庭困难的适龄儿童上学,驻西藏各部队都开展了一项叫做“1+1”的助学活动,就是每一个领导干部资助驻地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助他们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当年我在团政治处正好承办过此项工作,也到过相关学校了解情况,学校有我的联系方式,他可能出于对军人的信任,就直接联系了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听了他的讲述,引起了我的好奇,唤起了我的同情心。本来我可以直接告诉他,我已经调离日喀则的单位了,让他有困难直接去找政府或资助他的领导。但我想他既然能电话找到我,也算是一种缘分吧!我先了解一下情况,看看他的话是否属实,再视情要不要帮助他。我简单问了他的基本情况后,承诺过几天后去日喀则找他。因为他还不知道,我已经调离日喀则机关,到偏远的基层工作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当时心想,他之所以联系我,可能是出于对我的信任和期待,这难道是上天给我的一次行善机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希望工程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不也资助过那些边远地区的学生吗?何况这是一个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帮助的学生,我觉得我有责任去了解和帮助这个小孩,就算我帮不了也可以请求政府和部队出面帮助。不是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吗?是该我“赠玫瑰”的时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没过几天,时间到了7月下旬,我利用到日喀则机关参加党委扩大会的时机,立即电话联系这个小男孩。一个汉语表达不够清楚,说话支支吾吾的妇女接了电话,说了半天,她才听出我要找达瓦,她叫来达瓦接电话。我告诉他我就是他之前联系过的解放军叔叔,我准备来他家看看,让他到日喀则市邮政局门口接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一会,一个穿着干净,看起来很瘦小,大概八、九岁样子,眼睛大大、脸蛋红红的小男孩就来到了我身边,他自称就是达瓦。我让他带路去他家,他领着我穿过了两条街道,又经过了几条巷子,来到了一个类似于城市棚户区的地方。当我们来到一个低矮的藏式民房前,一个有点驼背,蓬头垢面,年龄大概40岁左右的妇女一瘸一拐从屋里迎了出来,她自称是小孩的母亲,把我领进屋子。进屋后,我看到了一个家徒四壁的房屋,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狭小的客厅仅有一套简单的藏式桌椅,但墙上贴着一幅毛主席画像却异常醒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妇女请我坐下,并给我倒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因为彼此语言上的障碍,我们通过比比划划交流,其实主要是和小孩交流。我从小孩的口中得知,小孩今年十岁,即将上小学四年级,父亲已去世,他有一个哥哥,已经辍学在外地打工。家里长期只有他和母亲,城郊有一点土地,养着一头牛,生活过得捉襟见肘。小孩的母亲,身体本来就有残疾,最近突然膝关节疼痛,干不了重体力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了解完情况后,看着这个一贫如洗的家庭,看着眼前病痛的妇女,看着满眼期待的小孩,我不禁怜悯心疼。我从兜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千元钱递给妇女,让她先去看病,孩子读书和学习的费用,我会向部队汇报,让部队持续资助他,确保他能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小孩的母亲眼含热泪,双手接过钱,嘴里不停的说着“突及其、突及其”(汉语谢谢的意思),并双手合十,在胸前连续叩谢,边谢边要给我下跪,我立刻扶住了她。小孩也连声说着“谢谢叔叔、谢谢叔叔”。离开他家时我告诉孩子,以后有困难可以随时联系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之后我到团政治处了解到,这个小孩正好就是我们团长资助的那个学生。我将小孩的家庭情况向团政治处陈主任进行了汇报,主任表示,团里面会持续关注这个家庭,并资助好这个学生。听到主任的表态,我就更放心了。2012年藏历新年,达瓦还专门给我打来电话,给我拜年,他说政府很关心他家,部队也一直在资助他,他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听后我很欣慰,表扬他懂得感恩,也鼓励他努力学习,将来学有所成,回报国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从小父母都教育我们要乐善好施,力所能及的帮助身边的人。到了部队后,学雷锋做好事更成了常态。西藏由于各方面条件落后,驻西藏部队常年组织官兵向驻地村庄、学校开展捐款捐物,捐资助学,送医送药等活动。每年我都会捐出一些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有那几年正好电话诈骗比较猖獗,特别有一种“猜猜我是谁”的电话诈骗,让很多人上当受骗。我时常和身边朋友开玩笑,我也被一个陌生电话“骗了”一千元钱,但我是心甘情愿被骗的。我觉得能用我的一点点钱,解决一个家庭的燃眉之急,是一件幸福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来因为工作调动,我和达瓦没有了联系,但我相信有政府和驻地部队的帮助,达瓦的家庭会渡过难关,他也会健康成长。这件事一晃已过去十四年了,我想达瓦肯定已经完成学业,甚至已经工作回报社会了。现在我已离开了西藏,但我时常还会想起那个眼睛清澈又明亮的小男孩。我们都只是自己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我们一定会记住彼此,他让我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我相信他也一定感受到了被帮助的温暖,我们一定会把这份爱和温暖传递下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来自网络,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