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新貌</p><p class="ql-block">常听得人说,大同的古城,是我国数一数二的“政绩工程”,却不是那冷冰冰、硬邦邦的面子活儿,而是真真儿得了民心的。这话听得多了,心里便存了个念想。今日终得一个机缘,踏上了这慕名已久的城垣。</p><p class="ql-block">这大同城,古称平城,曾是北魏的京华,辽金的陪都,到了明朝,更是九边重镇之首,雄踞塞上,护卫着中原的门户。想当年,这里该是何等的煊赫!驼铃悠悠,商队络绎,是“丝绸之路”的东端;铁甲铮铮,烽烟滚滚,是兵家必争的沙场。岁月的风沙,一层层地掩埋了过往的辉煌,昔日的雄城也渐渐在时光里老了、旧了。而今眼前这崭新的城墙,便是在那旧日的基址上,依着明时的风范,一砖一瓦重新站立起来的。</p><p class="ql-block">我抚着那青灰色的城砖,一步步向上走。这城墙,建得是极讲究的。马面、敌楼、垛口、望塔,一应俱全,格局严整,气势恢宏。那砖石之间的灰缝,勾得匀净而利落,像工笔画的线条,一丝不苟。这新,新得坦荡,新得理直气壮,却又不让人觉得突兀。它不像许多古迹那般,只肯留下一段残垣供人凭吊,感怀沧桑;它是要将那断了的历史,亲手续接起来,让一座完整的、活生生的城,重新回到百姓的生活里。</p><p class="ql-block">立在城头,纵目远眺,城内风光便尽收眼底了。古城依然保留着"四大街八大巷,七十二条绵绵巷"的格局。整个城市像棋盘一样整齐,一片片的青砖灰瓦,院落齐整,街巷分明,古意盎然。市民安居乐业,古迹重焕生机。市井生活与历史遗迹相得益彰。走在青石板路上,都能清楚感到这座古年城的心跳。若细数城内风光,那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东南隅的华严寺与九龙壁了。</p><p class="ql-block">华严寺的大雄宝殿,巍然立于高台之上,鸱吻高耸,斗拱雄大,是辽金遗留下来的筋骨,那份沉静雄浑的气度,是任何仿古建筑都学不来的。步入寺中,古木参天,香烟缭绕,时间仿佛在这里凝滞了。而那九龙壁,又是另一番光景。五彩的琉璃,历经数百年风雨,色泽依旧明艳夺目。九条巨龙在波涛云海间翻腾追逐,鳞甲奋张,姿态各异,仿佛下一刻就要破壁而出。那奔放的生命力,与华严寺的庄严肃穆相映成趣,一静一动,一古一今,竟在这方天地里和谐共处。</p><p class="ql-block">夕阳的余晖,给这崭新的古城镀上了一层暖暖的金色。我忽然想,所谓“政绩”,其最高的境界,或许便是如此吧。它不是将历史封存在玻璃柜里,只许远观,不许触碰;而是让它以一种可亲可感的方式,重新融入一座城市的血脉,成为百姓可以行走其上、生活其间的日常。这大同古城的新貌,新在形制,而魂,依旧是那座千年古都的魂。它告诉每一个来访的人,历史,原来也是可以这般温暖而又充满力量地“活”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七绝·大同古城新貌》</p><p class="ql-block">边关重镇焕新容,碧瓦连云接旧宫。</p><p class="ql-block">华寺经声浮紫气,龙壁照夜九霄同。</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