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再见

我的四月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宵露寒,先生再见,转身却是泪水潸然。寂静的夜晚,一首伤感的《先生再见》听得我泪眼朦胧。这究竟是怎样的女子,又有着怎样的经历,才会吐出如此幽怨的字句,字字沁入肺腑,句句扣人心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来《先生再见》这首歌曲的后面还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先生再见》是当年孙先生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离婚时,卢慕贞写下的离别信。信中表达了卢慕贞的豁达大度,但也流露了她的心酸和无奈。可离婚后,她终生未嫁直到八十六岁永远离开,<b>世人皆知山龄喜,无人知晓卢氏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百年前的中国,婚姻多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孙先生也不例外。他的原配夫人卢慕贞与他成婚,尽管两人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差异,但卢慕贞善良、孝顺,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的家人,侍奉长辈,抚养子女,几乎具备了中国女性所有的美德。然而孙先生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革命事业让他的生活充满波折和不确定性,两人常年聚少离多。<b>三十年的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当初她遇到先生,豆蔻年华年芳十八。</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革命过程中,孙先生遇到了宋庆龄。宋庆龄自幼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充满仰慕,她年轻、有才华,接受过西方教育,与孙先生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感情逐渐升温。<b>那一年,孙先生49岁,宋庆龄22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5年,孙先生写信给卢慕贞,表明自己爱上了别人,且对方不愿意做妾,所以只能和她离婚,希望能得到她的谅解。<b>卢慕贞看完信后,内心虽万分不舍,但深知孙中山的理想和抱负,为了成就他,她表现出了极大的豁达和宽容,仅回了一个字“可”。她还曾对别人说:“我常识不够又不懂英语,缠脚行动又不便,帮不上先生什么忙,愿先生与我各寻良人。我爱他是真的,可我不能阻止他奔向比我更好的人吧。可我就是觉得除了我谁也配不上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卢慕贞对孙先生的爱,不比任何人少。其中的一句<b>“我无法阻止你奔向更好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你的所有决定。”</b>是何等的让人钦佩!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尽期。每当夜深人静时独自抚摸那道伤疤,只能无声的叹息:<b>“人生若只如初见,回忆就不会与遗憾相伴</b>。”但是无奈却是不可逾越的殇。只能将牵念的人依旧放在心里,永久封存,将最初的遇见,变成天涯的落寞。如此,而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5年10月25日,孙先生和宋庆龄在日本东京举办了简朴的婚礼,成为相濡以沫的“革命挚友”,宋庆龄也成为孙先生革命事业的忠实战友、助手和继承者。而卢慕贞离开后终生未嫁,孤独地生活着。<b>1925年孙先生去逝,卢慕贞悲痛万分,她在澳门单独设立, 灵堂为其哀悼,还请人写了悼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52年,86岁的卢慕贞在澳门去世。放手的爱最深沉,她的故事,也许没有华丽的篇章,但那份坚韧和无私,早已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最暖和的一抹色彩,深爱孙先生的卢慕贞走了,可这世上还有无数个卢慕贞……</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