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印象

时代周刊

<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8613331</p><p class="ql-block"> 文字/图片/编辑 时代周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的老一辈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我小的时候除了对国庆节和春节的印象很深刻外,其它的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包括重阳节的印象很模糊,而且总是混淆,只能从节日到来前父母亲忙碌的身影,特别是饭桌上极具特色的美食上,才知道又是什么重要节日到来了。但对我来说,那时也不管什么节日,只要过节就好,因为能有好吃的了,还可能有新衣服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让我对重阳节印象更深的是我已经工作后的一次难忘经历。那年重阳节前我们几位机关同事到丹东岀差。一天的调研工作结束后,市里陪同的一位领导很抱歉地对我说对不起,说是明天就是重阳节,今晚他必须开车回到农村的父母家,也好第二天同父母及家人过重阳节。这时我才恍然,事先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事,同时也非常敬佩这位领导对父母有如此厚重的孝心,我被感动了。</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丹东是我家乡,恰好第二天是周末,我就回了父母家。父母看到我很惊奇,怎么事先没打个招呼就回来了。我说这几天我就在市里<span>出</span>差,完成任务了,明天是重阳节,又正好是周末,回来跟父母一起过节。父母一边是担心我耽误工作,一边又是见到儿子不期而回心里高兴。特别是我还给父母买了朝鲜族风味的打糕和粘糕,我知道这是父亲最喜欢的食品。</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原来我父母对重阳节也没什么认识,也没打算怎么过这个节日。我告诉父母重阳节的核心就是‌感恩敬老‌,不仅要吃粘糕,还要登高赏秋,寓意着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祈愿。第二天我就约上妹妹,带着父母去市里游玩。我们爬了锦<span>江</span>山,还坐游艇观赏了鸭绿江沿岸风景。开始母亲听说要爬锦江山,因为腿关节不好,直摇头打怵。我知道母亲只是年轻时登过锦江山,这时间一晃过去二十多年了。我告诉母亲现在的锦江山已经修了步行道,坡度很缓,像散步一样就可走到山顶。母亲这才同意上山看风景,尽管那天天气很凉,但这一游玩行程让二老兴高采烈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现在回想那个重阳节的难忘时光,真的很庆幸。因为后来母亲的腿疾愈加严重,以至于行走困难,再也没能外出远游了。后来的重阳节一般都很难赶在周末,加上工作忙,回家陪父母过节的机会很少,这也成了我内心对父母的深深亏欠。</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近几十年,从国家到全社会着眼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把重阳节列入重要纪念节日之中。我还在岗工作时,单位就会组织尊老敬老活动,对离退休老同志进行走访慰问,由机关工会发放些食品礼物等。如果能赶上周末,我会开车把这些礼物送给老家的父母。父母高兴之余还是盘问这些东西哪来的,当听我说是单位工会发的重阳节礼物时,感叹社会普遍兴起的尊老敬老之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今我已退休多年,我们单位依然传承着为老同志过重阳节的老规矩。每当重阳节的前夕,我都会收到单位送来的节日礼物。只是在这个节日里,我也会很自然想到去世的父母,内心不免有一种空落和酸楚的感觉,真是愈加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日重阳,老家中有父母的笑容;如今重阳,即使我有再多再好的礼物,也送不到父母那里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