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8日晚,太钢老年大学摄影中级班的同学们齐聚大同古城,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夜游。华灯初上时,古城墙轮廓被暖黄灯光勾勒得愈发古朴,大家举着相机,从华严寺的飞檐斗拱拍到四牌楼的流光溢彩,快门声伴着笑声,定格下檐角风铃与现代光影的碰撞。</p><p class="ql-block">夜游过后,我们乘上旅游大巴,绕古城缓缓而行。车窗外,永泰门的城楼灯火辉煌,护城河的倒影随波晃动,同学们隔着车窗继续抓拍,时而指着街角的老字号商铺低声交流拍摄角度。这一晚,镜头里是千年古城的夜韵,镜头外是同窗相伴的暖意,成了我们摄影学习路上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华严寺,红墙在蓝天映衬下像被洗过一般干净。我们几个人的“镜头党”蹲守在飞檐下,等一缕阳光斜切过屋角,把斗拱的影子拉得老长。游客三三两两走过,有人驻足仰头,有人举起手机,而我们则屏住呼吸,生怕一丝抖动模糊了那一道光。古建的庄严,就藏在这静默的夕阳光里。</p> <p class="ql-block">9月28日晚上,我们夜游华严寺与大同古城。白天的古迹是历史的躯壳,夜晚却被灯光唤醒了灵魂。暖光勾勒出飞檐的轮廓,红墙倒映着流动的光影,仿佛千年前的气韵仍在呼吸。我们站在广场中央,快门声此起彼伏,像在与时光对话。</p> <p class="ql-block">逆光中的古殿,像从画里走出来的。阳光从建筑后方洒下,屋檐的剪影锋利而柔和,游客的身影成了画面中的点睛之笔。有人举起相机,有人静静凝望,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拍的不是建筑,而是人与历史相遇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绿树成荫。我们穿过一道月洞门,走进一处静谧的院落。几位同学坐在石凳上歇脚,有人翻看刚拍的照片,有人轻声讨论构图。我站在廊下,看光影斑驳地洒在青砖上,忽然想起年轻时在厂里暗房冲洗胶卷的日子——那时等一张照片,像等一封信;如今快门一按,却更想留住那份等待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普光明殿”四个字悬在门楣上,笔力遒劲。我仰头看了许久,才举起相机。柱子上的木纹像是岁月的年轮,游客在门前走动,脚步轻得怕惊扰了沉静。我蹲下身子,用低角度把牌匾、门环和来往行人框进同一个画面——历史不是孤立的,它活在每一个注视它的眼睛里。</p> <p class="ql-block">屋檐下的斗拱层层叠叠,像凝固的乐章。阳光斜照,木结构的细节清晰可见,每一道刻痕都诉说着匠人的心意。我拍了一张又一张,总觉得少点什么。后来才明白,是风——没有风,这些精巧的结构就少了呼吸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弯月挂在夜空,清辉洒在古寺的屋脊上。我们几个人站在回廊下,谁也没说话。远处传来几声快门声,像是夜的回音。那一刻,我忽然不想拍了。有些美,适合收进心里,而不是存进内存卡。</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台阶前,几位同学组织起一场“即兴人像拍摄”。模特是一位小游客穿汉服的小朋友,她站在石阶上,衣袂微扬,阳光洒在她身上,像一幅活过来的古画。我们轮流取景,有人用长焦压缩空间,有人用广角纳入背景。笑声在树影间荡开,那一刻,摄影不再是技术,而是分享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两位穿传统服饰的女子站在古建前,夕阳把她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我悄悄按下快门,没打扰她们。她们像从画中走出的人,而背景里现代城市的轮廓又把人拉回现实。古典与现代,在这一刻达成了微妙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四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墙灰瓦,对比鲜明,门前人来人往,热闹却不喧嚣。我站在台阶下,等一位穿蓝布衫的老先生慢慢走过——他背着手,抬头看匾,那一瞬,我按下了快门。照片里,他成了历史的注脚,而我,成了那一刻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两座古塔静立在绿树间,蓝天白云下,塔影清晰。我们围着塔转了一圈又一圈,从不同角度取景。有人说要拍出“孤寂感”,有人说要“突出对称美”,而我只想拍出那份沉静——它看过多少春秋,又等过多少目光?</p> <p class="ql-block">古塔在松林间挺立,远处现代建筑的轮廓若隐若现。我用长焦压缩空间,让塔尖刺破灰蓝的天。塔身的飞檐在风中仿佛欲飞,而我的心,也跟着那檐角轻轻翘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夕阳把古建的轮廓染成金边,整座建筑成了剪影。天空由橙黄渐变为深蓝,树影摇曳,像在低语。我们一群人站在远处,谁也不说话,只听见快门声此起彼伏。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们不是在拍风景,而是在为时光按下暂停键。</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红衣的女子站在古塔前,双手合十,像在祈愿。她的身影很小,却让整个画面有了温度。我按下快门,心里默默祝福——愿她所求皆如愿,也愿我们这一路的镜头,能留住更多这样的温柔瞬间。</p> <p class="ql-block">古塔红木结构,飞檐翘角,塔顶的装饰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树上有红果,路灯是复古样式,一切都像精心布置的布景。可我知道,这份“偶然”的美,是走了无数步才遇见的。</p> <p class="ql-block">红墙黑瓦,新月挂天,夕阳的余晖洒在墙上,暖得让人心安。墙角有块“禁止吸烟”的牌子,旁边一丛灌木修剪得整整齐齐。我拍下这角落,不是因为它多美,而是它真实——历史不是真空里的展品,它就在这日常的缝隙里活着。</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新月悬空,屋檐上的龙形雕塑在微光中若隐若现。我蹲下身子,用慢门拍下那一瞬的静谧。龙眼仿佛在注视着我,而我,像一个误入时空的访客。</p> <p class="ql-block">夜里的古建,红墙金顶,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庄重。台阶两侧的红旗随风轻摆,电子屏的微光映在石阶上,现代与传统在此刻握手言和。我拍下这一角,像拍下一座城市的性格。</p> <p class="ql-block">“凤临阁”三个字在夜色中亮着红光,屋檐挂满灯饰,游客驻足观赏。我们几个凑近拍细节,有人笑说:“这要是拍成年画,准能卖个好价钱。”笑声在夜里飘散,像灯笼里的光,暖暖的。</p> <p class="ql-block">“老大同刀削面”的招牌亮得扎眼,白字红底,写着刀削面、羊杂、烧麦……我们一群人挤进去,一碗热汤下肚,满身寒气都散了。饭桌上还在讨论刚才拍的片子,谁的曝光准,谁的构图妙,一碗面,吃出了摄影班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夜市街道挂满红灯笼,行人穿梭,店铺琳琅满目。我们边走边拍,有人专拍光影,有人专拍人物。我拍了一个卖糖葫芦的老伯,他咧嘴一笑:“拍得好看,</p> <p class="ql-block">夜游大同古城记</p><p class="ql-block">9月28日夜,我们沉醉在大同古城的夜色里。</p><p class="ql-block">首站华严寺,灯光为古刹披上庄严的华服。飞檐翘角被暖光勾勒得格外清晰,广场上复原的天宫楼阁在灯影中宛如画境,红墙映着灯火,静谧中藏着千年底蕴,快门声此起彼伏[__LINK_ICON]。</p><p class="ql-block">随后登上旅游巴士,这辆“移动观景台”载着我们穿梭古城。车窗外,四牌楼灯火璀璨,鼓楼、钟楼的光影秀轮番上演,飞龙与繁花在楼阁上流转变幻[__LINK_ICON]。途经仿古街时,小吃香气伴着市井笑语飘来,与古建筑的古韵相映成趣。巴士缓缓绕行,城墙的雄伟轮廓、街巷的璀璨灯火尽收眼底。作为入围“中国最美城市夜景”的古城,大同的夜既有辽金古刹的深邃,又有现代光影的灵动。我们握着相机,定格下这份古今交融的美,心中满是震撼与赞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