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游松江天马山

华仲乐

<p class="ql-block">在上海松江地区,有一群脉络相连的小山,被称为“九峰十二山”,其中有名的有佘山,因其上有天文台而为大家熟知;另外还有一个辰山,这里因为建成了上海最大的植物园也成了众多游客的到访之地。除此之外,另一座小山也很有名,那就是天马山。</p><p class="ql-block"> 天马山主峰海拔100.23米,山势险峻、陡峭,境内森林繁茂,为上海陆地海拔最高山,也是九峰十二山中林地面积最大的一座山,因有南北两峰,形如天马,故名,现为天马山公园,属大佘山风景区的一部分,同时又却相对独立。</p><p class="ql-block"> 天马山公园内有诸多景点,游览图上标明的有三高士墓( 三高士指古代名士杨维桢、陆居仁和钱唯善)、护珠宝光塔、留云阁、舞剑台、铜观音等;公园周边还有曾经的圆智教寺,是一个香火很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原本是想到辰山植物园来的,但突然发现,天马山园离辰山植物园很近,公交仅两站路。辰山植物园我已经去过几次,而天马山却从来没有涉足。所以我临时决定到天马山一游,人总有点喜新厌旧吧。</p> <p class="ql-block">有了导航要找一个地方并不难。我已经在一些照片上看到这个地方,现在下了一点小决心,自己也出现在这里了。</p> <p class="ql-block">天马山园简介照录如下: 天马山园位于佘山西南10公里,古称干山,传说春秋吴国干将铸剑于此而得名。天马山山势陡峭,山体脊线近东西方向,山形如一匹展翅欲飞的天马,今称天马山。天马山是佘山九峰十二山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山林面积48.32公顷,海拔高度100.23米。天马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旧时为佛教胜地,山上多梵宫寺院。香火极盛,故天马山又称“烧香山”。主要景点有护珠宝光塔、“天下第四泉”、古银杏、铜观音和三高士纪念园等。</p> <p class="ql-block">进入园内,看起来这里又在准备搞活动了,从宣传来看,应该是《秋韵佘山·森临其境》。</p> <p class="ql-block">只是我来得早了一点,还没有感觉到秋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另一个问题是天气不算太好,偶尔露一下太阳,天际基本还是阴阴的。</p> <p class="ql-block">进了公园也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走。有一条道因山坡陡峭可能引起危险而封闭,所以我也只能走开放的一条通道。</p> <p class="ql-block">其实山上的小路是没有办法攀爬的。在公园的示意图上这些小路被标记为紧急消防通道,游人是不能进入的。</p> <p class="ql-block">我从东门进入,自然首先寻找接近东门的一些景点。这里有一个牌坊,这是牌坊的正面,上书“文缘坊”。</p> <p class="ql-block">这是牌坊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地图上说的“三高士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纪念园的环境非常幽静。</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三高士墓”。“三高士”者乃元末明初三位著名文人:‌杨维桢、陆居仁、钱惟善‌,他们因高洁品格和文学成就被称为“三高士”。三人因不满官场腐败,选择归隐天马山(即今松江),常在此聚会吟诗作画。明初松江知府何赐为其立碑传世,墓地历经修缮,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里刻有《三高士墓修缮记》。</p> <p class="ql-block">边上的石头上刻着精美的书法。</p> <p class="ql-block">边上有一组古建筑群,其中的一个亭子叫“看剑亭”。想起来和干将铸剑有关吧。</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群看起来非常古旧,亭廊相连,走在其中,能发思古之幽情。</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很想用照片捕捉历史的遗韵。</p> <p class="ql-block">尽管这样的建筑一般都是后来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历史这个东西很奇怪,珍惜者会孜孜以求之,但能留下来的真东西其实并不多。</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位于山坡之上,行走的步廊就要高出地面很多,所以这里也是观看四周景致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说到景色,这里最大的财富就是树林,茂密程度不是一般公园所能相比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地图上的一个景点留云阁。</p> <p class="ql-block">留云阁并不像传统意义上的楼阁,我倒觉得它有点日式风格。</p> <p class="ql-block">没有查到它的相关故事,甚至因为站得太近,连它的顶是什么样子都没有看清。</p> <p class="ql-block">但作为一个仿古建筑,在周围走一圈也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看古建筑有时候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毕竟这样的建筑与现代的建筑风格大相径庭。</p> <p class="ql-block">楼阁的四周壁上刻着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走完东部的景点,又要开始登山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登山的山路,看起来并不陡,大多数地方也没有扶手的栏杆。</p> <p class="ql-block">但这个山道看起来还是漫长的,对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我愿意接受这份挑战,并且在行走的过程中,看到有些特殊的东西,哪怕是一石一木,也想去了解和探索。</p> <p class="ql-block">随着高度的提升,呼吸也变得有些不自然了。</p> <p class="ql-block">前面看起来是一个院落,地图上的标记是“铜观音”。</p> <p class="ql-block">铜观音倒是有点故事的。现在的铜观音坐落于天马山上峰寺遗址内,该遗址曾是明清时期香火鼎盛的佛教寺院,天马山因历史宗教活动被称为“烧香山”。上峰寺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原供奉一尊饰金铜铸观音像,高3米、重3600斤,是当地民众的重要信仰对象。‌‌1937年侵华日军劫掠原观音像及寺院铜器,纵火烧毁上峰寺,原像下落不明。‌‌2000年3月23日,松江西林禅寺住持性修大法师主持重铸铜观音像并开光,供奉于旧址,延续香火。现铜观音像独立置于遗址空旷处,接受自然洗礼与信众朝拜。‌‌</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空荡荡的院落里,只看到了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地标。百度地图上显示的“上峰寺”,给人一些落魄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走出这个“上峰寺”(其实只能说是个遗址),唯一能记住的就是这个铜观音,与自己原来想象的有很大的落差。</p> <p class="ql-block">山上的路有分叉的地方,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我非常想先去看一下,被称为“护珠宝光塔”的斜塔。这座塔听闻已久,但至今还未谋面。</p> <p class="ql-block">在山上找目标,一个是看路标,另一个是用手机寻找方向。其实在爬山路上看手机还有点风险的,我也反复提醒自己,脚一定要走稳。这里有一块“鲤鱼石”,看起来是不是像条鲤鱼啊?</p> <p class="ql-block">前面又是一个门洞,一看就是天马山园内的一个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还没有穿过门洞以前,先把周围的环境拍一下。</p> <p class="ql-block">斜塔已经出现在面前了。我可没有有意把它拍斜,它的底座在照片上是水平的。</p> <p class="ql-block">在重点拍摄这座斜塔之前,先介绍一下另外一些有意义的看点。</p> <p class="ql-block">其中之一是这棵古银杏树。这棵古银杏树就在护珠塔边上,树龄超过700年,是松江“九峰十二山”中最古老的银杏树,相传由宋代将军周文达手植。</p> <p class="ql-block">古银杏树分枝呈龙爪状,一半已成枯枝,而另一半却枝繁叶茂,与护珠塔相伴形成独特景观。‌我也可以想象,当深秋来临的时候,银杏树会是一片金黄,这将是一种何等壮观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有一口井叫上清泉。</p> <p class="ql-block">这口井也有历史记载。我把这口井的说明也放在这里,有兴趣的可以一读。公园的地图上没有标记“天下第四泉”在什么地方,这口泉井显然不是。不过想想天马山山高林密,“第四泉”一定在一个静悄悄的什么地方藏着呢。除了主要的山路,我其他地方是不敢贸然进入了。</p> <p class="ql-block">现在再谈谈这座斜塔。天马山斜塔,正式名称为护珠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天马山景区,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是一座七层八角形砖木结构的古塔,以其超过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度(约6°52′52″至7.10°)而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斜塔”。</p> <p class="ql-block">我拍的斜塔第1张照片是由北往南,属于逆光;这一张由南朝北,光线明显要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护珠塔(别名天马山斜塔)始建于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由横山乡绅许文建筹资所建,南宋绍兴年间(1157年)因藏有宋高宗赐予的五色佛舍利而得名“护珠宝光塔”。</p> <p class="ql-block">有关塔的始建时间存在争议,一说为1079年,另一说为1157年,但主流史料支持北宋元丰年间为始建期。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塔因火灾烧毁木质结构,仅存砖身,后因乡民拆砖觅宝导致塔基损坏,逐渐倾斜。‌‌</p> <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现在见到的斜塔确实相当奇特。</p> <p class="ql-block">杭州的雷峰塔也许因为同样的原因倒塌了,苏州的虎丘塔好像没有受到如此破坏,虽然也有倾斜程度,不及天马山护珠宝光塔。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座塔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来到这样一座宝塔面前,非常想留一个记念,我因独自而来,只能请一位游客为我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非常谢谢她的认真,拍的照片让我很满意。</p> <p class="ql-block">其实即便是斜塔,在某一角度看还是比较正的。</p> <p class="ql-block">这么一座难得一见的宝塔,我从各个方向尽情拍摄。</p> <p class="ql-block">塔院内的一侧是很长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除了远观,还要拍最近的景。</p> <p class="ql-block">这是官方对于这座塔最正式的介绍了。比我上述简略的陈述更详细。</p> <p class="ql-block">其实我走的路与一般应当选择的线路有点相反。一般游客是先通过这个门进入的。</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尽管已经拍了许多的照片,但是还是觉得不过瘾。返身进入,又拍了塔身中部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很凑巧的是,大约近两个月以前,曾经经过青浦的白鹤镇,在那里也是第1次看到有点名气的青龙塔,从外观看还是有几分相似度的。</p> <p class="ql-block">我在园内走,有一个景点始终没有走到。公园地图上标的是舞剑台,打开百度地图只见到一个远胜楼。问了一位游客,说是沿着朝北的山路一直可以走到舞剑台。</p> <p class="ql-block">问题是我刚刚从山的中部上峰寺下来,要去舞剑台就得再次往山上攀登。山路上下已经几次,如果再要上去就更是一种挑战了。我还有一点不服输的精神,决定一定要见到这个舞剑台。</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了舞剑台——天马山的最高点!虽然远胜楼暂时不开放,但站在这里已经能感受到古代侠客的英姿飒爽。俯瞰山下美景尽收眼底的感觉真是太棒了!</p> <p class="ql-block">一步一个脚印,看着手机上的导航,越来越接近远胜楼,终于这座楼就在眼前了。</p> <p class="ql-block">指示牌上写着这里就是舞剑台。显然这个远胜楼和舞剑台是同一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那么舞剑台究竟是指什么地方呢?</p> <p class="ql-block">周围明显没有一个空旷的可以称为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答案还是在这里找到了。这里的一块石头上明显就写着“舞剑台”三个字。所以远胜楼前的这块地方就是舞剑台了。查了相关的资料: 天马山的‌舞剑台‌位于北高峰顶部,是该山的最高处。根据记载,这里曾是宋朝银甲将军周文达舞剑的遗址,现为一平坦约5平方丈的平台。 ‌如此说来,我已经登上了天马山的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爬到过佘山的最高处,那里的高度好像是97米;两次登上辰山的最高点,那里的高度是70余米。登上天马山顶,这是一个新的记录了。在一个闷热的下午完成这一个登顶举动,想想真不容易。据说在山的最高点上能看到东海,但这里茂密的树木遮住视线,另外这个天灰蒙蒙的,看不到远处的景色。于是,心满意足地踏上了下山之路。</p> <p class="ql-block">导览图上所有的景都已经看到,处在交叉路上的铜观音,已经经过了两次。</p> <p class="ql-block">下山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两腿不用像上山似那么用劲,心情也更放松。</p> <p class="ql-block">随意挑选一些镜头拍一下,虽然看起来也非常平常。</p> <p class="ql-block">我要记住这里经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登山之路用的都是粗石,即便下雨天也不会太滑的,只是脚踏在上面,感觉并不舒服。也许我的登山装备过于简陋,就是一双普通的鞋,还没有登山杖。</p> <p class="ql-block">出公园的门有两处,我还是选择进来的门。走另一条路,谁知道会遇到什么麻烦呢?一切还是小心为妙。</p> <p class="ql-block">其实这条小路来的时候也没有走过,还是有一点新意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见到一个好像是彩色的椅子,这个金黄色的装饰就是用银杏的叶子串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水潭,名为濯水池。我相信如果能够随意游走天马山,这样的悬崖峭壁肯定是不少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几乎已经走到山的最下边。</p> <p class="ql-block">这是围墙内外的不同风景。</p> <p class="ql-block">看起来佘山地区还是一个鸟类的活动天堂。</p> <p class="ql-block">白墙上有松江各个游览名胜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公园门口的大树遮云蔽日。</p> <p class="ql-block">天马山之行到这里就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离公园大门200来米处,标记着有一个叫圆智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是一个烧香拜佛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在这里看到的景象似乎很普通。</p> <p class="ql-block">也许只是过去香火很盛吧,现在丝毫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后面的山顶上竖立着一个“圆柱”,我想这就是那个护珠宝光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