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矩与创新意

愚翁

读胡月梅《月影梅魂》诗集题记引发的思考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古典诗词似乎日益“趋弱化”的今天,胡月梅老师为其第二部诗集《月影梅魂》所作的题记,如同一声响亮的钟鸣,不仅表明了一位创作者的个人志趣,更深刻地揭示了当前古典诗词创作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我是从来不敢柒指古诗词写作的,偶尔有作诗的意念,也想小试牛刀,但一动笔就成了四不象,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汗颜无地,所以从此后再不敢雷池半步。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没有精深的古典文学底蕴,沒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一般人是不敢涉足诗词歌赋的写作。这首七律题记,以其凝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诗人精神世界,并引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在新的时代语言境界下,古典诗词如何通过“守规矩”与“创新意”的辩证统一,重振其“李、杜”时的辉煌。</p><p class="ql-block">守规矩,是古典诗词创作的根基所在,是对传统与美学的坚持与守护。 题记开篇“山水萦情染素笺,呼来古韵结诗缘”,便道出了诗词创作的两个源头:一是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体悟,二是对悠久文脉的自觉继承。这并非简单的复古念旧,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宿寻根。紧接着,“推敲不计仄平苦,斟酌但求文意鲜”,则进一步阐明了“守规矩”的内涵。它并非简单地恪守格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文意”在严谨的框架下焕发“鲜”活的生命力,这就象要让你戴着旧枷锁要跳岀漂亮的新舞姿。</p><p class="ql-block">然而,仅有守规矩是不够的,诗词的生命力更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题记的三、四句和五、六句,将笔触从创作过程转向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正是“创新”的源泉所在。“月影含窗怀远梦”,这“远梦”已非古人的“陈旧梦”,而是属于当代人的、更为广阔复杂的精神世界。诗人将现代人的思绪,巧妙地安放在“月影”这一意境之中,便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而“梅魂傲雪绽春妍”更是点睛之笔。它所象征的,已不仅仅是文人的高傲气节,更是一种在任何时代都需要的、坚韧不拔的生命意志。而且作者巧妙地将自己的名“月梅”二字巧用其中,真是妙不可言。月与梅,这两个在诗歌中经常岀现的字眼,在此被斌予了新的生命。月影含窗,不仅是景物描写,更是内心世界的投射,梅红傲雪,不仅是品格的象征,更是生命力的宣泄。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构建了一个内外交融的审美境界。</p><p class="ql-block">最终,守规矩与创新意在“桑榆”之境中达成统一,升华为一种秉志初心的生命姿态。 “晚霞映照桑榆路”,这既是对人生暮年的诗意描绘,也象征着古典诗词这门古老艺术在当代的处境。它或许不再如日中天,却拥有了晚霞般的绚烂与从容。面对此景,诗人没有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而是以“秉志初心再赋篇”的豪情作答。这“初心”,便是创作之初那份对山水、对古韵的纯情热爱,是“不计仄平苦”的执着,是“但求文意鲜”的追求。这份初心,超越了年龄的界限,也消融了时代的隔阂。它宣告了真正的创作,是一种发自生命本源的冲动,一种“生命不息,笔耕不辍”的自觉。这不仅是胡月梅老师的个人写照,更是所有致力于传统文化遗产创作者们的共同心声。虽然现在还没有细细品读书中诗集内容,但也非常期待胡月梅老师的第三部诗集问世,以求再饱眼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题记书法:詹俊 </p><p class="ql-block"> 2025.10.</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继胜,笔名愚翁、又名南郭先生,1951年岀生,初中文化,工人岀身。兴趣爱好广泛,退休后爱好文史研究与写作,现为《北岳》刋物、《北岳文史研究》公众号供稿人。近年来在《美篇》发表作品五十多篇,阅读量60多万,主要作品有《己卯五.二九85周年祭》《吴小疤儿》《二佛爷的故亊》《徐奋武传奇》系列、《看玩艺儿的记忆》《难忘的乡愁》巜初识韩众城》《恒山镇山之宝》《麻滿和陈余》《英魂永在 浩气长存》《五女红》等。2024年7月发表在公众号《浑源州》上的《1939年水刮浑源记实》阅读量达1.7万人次,创该号创建以来单篇作品阅读量历史新高。现为浑源县作家协会会员、理事;浑源县文旅协会顾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