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每一天都值得热爱

火凤凰

<p class="ql-block">◎ 柿子熟了……</p><p class="ql-block">图: 张国平 文: 佳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庄的柿子熟了 </p><p class="ql-block">漫山遍野</p><p class="ql-block">玲珑剔透的红灯笼 </p><p class="ql-block">十分的养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鹊们奔走相告</p><p class="ql-block">远方的儿女兴奋无比</p><p class="ql-block">捎信立马把家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岭南岭北 </p><p class="ql-block">庄前庄后熟透了的柿子</p><p class="ql-block">她们最懂得山里人的</p><p class="ql-block">心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铺天盖地 欣喜的柿子 </p><p class="ql-block">映红大叔大婶亮堂堂的面庞</p><p class="ql-block">叫人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2025-10-12 修改</p> <p class="ql-block">出门见囍</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怀念,初心不忘;</p><p class="ql-block">有一段历史,刻骨铭心!</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的舞台 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很多……</p> <p class="ql-block">基石见青聚瑞气</p><p class="ql-block">穿越古今行大道</p> <p class="ql-block">龙马精神谋发展</p><p class="ql-block">古镇河畔万家欢</p> <p class="ql-block">久违的喷香……</p> <p class="ql-block">那年专程访好友,若飞桥头话别离……同学少年友谊深,今日桥头再相见,一晚烩面笑迎宾……</p> <p class="ql-block">走过路过</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思想大舞台</p> <p class="ql-block">  等车的工夫,偶遇偶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现在,重修后的——若飞桥。栏杆注重了牢固结实,感觉却没有了以往的筑建艺术审美。</p><p class="ql-block"> 桥上的路面看起来仿佛比原先的还“窄”,没有了那个台阶上的人行道,仅是画了两条白道道,行人路过太不安全。有时候大型货车来往频繁,桥上满满的一溜大车,桥之承受力可是个大大的问题。还有,邻近黄碾镇和安居的行人出行可得小心谨慎。看到大车小辆在桥头拐弯处减速慢行,有的干脆停下等待,等大车过了,然后才敢上桥行驶……</p> <p class="ql-block">长治北那条线修路,14路车走的快速路……</p> <p class="ql-block">返程</p> <p class="ql-block">下午的巧遇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宾馆门前的广告牌,让我想起去年独自前往红色武乡的那次颁奖会,我的文章《守护荣光就是守护民族的尊严!》荣获征文大赛二等奖,奖品就是两提四瓶【太行山酒】,太行山——“喝太行山自己的酒”这句广告语太牛了,这里不仅仅是霸气,还有太行人热爱家乡浓浓的深情厚谊。</p> <p class="ql-block">◎ 21号,幸福来的太突然</p><p class="ql-block">文/竹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九月你好 九月很美 </p><p class="ql-block">许多的好事接踵而至</p><p class="ql-block">九月很忙 忙得不可开交</p><p class="ql-block">先是文友发来的一则好消息</p><p class="ql-block">说那篇评论文章发表了</p><p class="ql-block">接着王老先生长寿秘诀研讨会</p><p class="ql-block">昨晚电子邮箱收到一则邀请函</p><p class="ql-block">红色武乡的颁奖典礼</p><p class="ql-block">《守护荣光》幸运获得二等奖</p><p class="ql-block">21号 一个鲜花簇拥的</p><p class="ql-block">好日子</p><p class="ql-block">盘算一下</p><p class="ql-block">我该怎样的度过这一天呢</p><p class="ql-block">幸福满满 我用双手来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09-20 凌晨</p> <p class="ql-block">“沁源”……原先这里是“魅力长治欢迎您”不晓得啥时候成了“沁源”,这样,会误导外地游客。</p> <p class="ql-block">潞州剧院,正在上演的——太行娘亲</p> <p class="ql-block">在水一方……</p> <p class="ql-block">把一切献给党……</p> <p class="ql-block">外婆的澎湖湾</p> <p class="ql-block">北国之春</p> <p class="ql-block">往年若飞桥</p> <p class="ql-block">若飞桥,是为了纪念革命志士王若飞同志。</p> <p class="ql-block"> ◎ 若飞桥 </p><p class="ql-block"> 文/佳雨</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已逝,一座桥,却以他的名字命名。魂兮所牵,梦兮所往……</p><p class="ql-block"> “若飞桥”,寓意深刻;“若飞桥”,意味深长。它,不仅寄托了人民对英雄的无限哀思与怀念,也承载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后世子孙的深情厚望——牢记历史,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何等的一种精神寄托;又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啊!走过路过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无不为之震撼!一个民族英雄的名字,包括他的思想、他的事迹、他的精神,已经深深的印在了人们的脑海。王若飞——这个世界,您来过!</p><p class="ql-block"> 王若飞——新中国记得您的功绩,人民永远永远怀念您!</p><p class="ql-block"> 您心心念念“一切为人民打算”的想法和做法,也正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倡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永远记着的,是如您一样无私无畏,心里时时刻刻装着人民的好公仆!正如桥上的题字“和衷共济”、“为民造福”。这,正是所有不畏艰辛的革命者前仆后继努力改造旧世界,建立美好新中国的良好初衷,是所有共产党人继往开来尽最大力量创造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和衷共济,为民造福!走过一座桥,缅怀一个人;路过一座桥,心中点亮一盏灯。 “一切为人民打算”这句话,语重心长,掷地有声。值得深思,值得许许多多的人去反省。它就是一面镜子,照亮共产党人严于律己,为民操心、为民谋事的前进方向与动力。</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最早是从那位全国劳模郭裕宏老师口中得知这座桥的,他说,黄碾镇西边有座大桥叫“若飞桥”…… 那时候只是听说而已,也没有过多的思虑,不曾认真地考究这座桥的来历和故事。以至于在集思广益的求学时代,留下很多很多的遗憾。参加工作后,在漳河附近的一所中学任教,乘坐的3路公交一直途径这座桥,每每记得,过了黄碾桥,就快到单位了,那时候,若飞桥,是一种两地长途的“期盼”;是沿路车窗外的“一道风景”。辗转多年,如今想来,自己竟与这座“英雄桥”远缘未尽。冥冥之中注定,我该为此桥留下一些文字。</p><p class="ql-block"> 2020年5月29日这天,我兴致勃勃专程赶赴黄碾镇,拜谒了这座大名鼎鼎的英雄桥。蓝天白云下,苍劲洒脱的“若飞桥”,似蛟龙摆尾,且连接着两岸人们的安居乐业,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朝迎旭日,洋洋洒洒一幅画; 夕送晚霞,威风凛凛民族魂。一座桥,以先烈的英名命名; 一座桥,留给我们无限的敬重与怀念……</p><p class="ql-block"> 追溯历史,那起谜团难解震惊中外的空难事件,至今叫人痛惜不已。1941年,正是中日交战最激烈的相持阶段。1946年4月8日,参加国共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携带着中共代表团就宪法、国民政府组成等问题同国民党谈判的最后方案,同政协宪草审议委员会中共代表秦邦宪、刚刚获释的新四军原军长叶挺、解放区职工联合会筹备会主任邓发、贵州老教育家黄齐生等13人,搭乘美军C-47式运输机,由重庆飞赴延安途中迷失方向,在晋西北兴县东南80里的黑茶山撞山焚毁,连同四名美军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空难”,亦称黑茶山事件。那年,他才50岁。毛泽东主席为“四八”烈士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周恩来总理在《“四八”烈士永垂不朽》这篇悼念文章中写道:“若飞!你最后一席话,是为中国人民及其代表所受到的统治者的压迫鸣不平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一个让周总理念念不忘,连毛主席都称赞“若飞是我们的理论家”的人,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 天妒英才招魂去,国失栋梁实可惜!</p><p class="ql-block"> 4月8日当天,王若飞遇难的噩耗传到潞城县边区政府,时任县长的赵军主持召开会议,并亲手撰文题词,于1946年“七·一”党的生日之时,提议将黄碾大石桥更名为“若飞桥”。当地百姓为了纪念王若飞,在河神庙立碑,纪念他革命的一生,从此,“河神庙”改名为“若飞祠”。“黄碾桥”正式更名为“若飞桥”,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 推转画轴,抚今忆昔,当历史的车轮载着我们步入新的征程,漫步桥头,我们会有更多的思绪来应对眼前,也是先烈未尽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若飞桥—— 这座凌驾于浊漳河南源黄北界的一座呈东西走向,长146米的大型石拱桥,从1941年修建以来,为中国革命、新中国成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若飞桥位于长治市郊区黄碾镇西安居村村东,原先,这里有座河神庙,是老百姓拜河神,祈祷平安祥和之地。</p><p class="ql-block"> 大桥飞架,气势恢宏。东西贯通似飞龙,南北12米宽的桥面舒展平缓,护栏结石坚固,后来又添加了新式的高挑路灯,给车辆行人以百倍的安全感。漫步桥上,远眺田野辽阔,农舍、菜畦被一片片绿意氤氲。河水潺潺、绿树幽幽,“若飞苑”新区已经顺利竣工。不远处,一座极具现代化的大型电厂正在筑建当中。因为不是汛期,流经此地的漳河水域不是很宽,河水很浅。</p><p class="ql-block"> 沿着石阶到步入桥下,抬头仰望,整个桥身矫健美观,桥墩稳健有力,桥身高10.3米,桥身拱券形共有10孔, 桥面两侧装有望柱、栏杆,栏板上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腊梅迎春、幽兰馨香、竹报平安,寓意美好的浮雕图案令人赏心悦目,还有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雕塑,一溜儿的金瓜拱手,造型独特美观。据说,原先大桥两端竖立护佑石狮一对。拱券洞门的顶部嵌龙头饰物,桥中段镶刻有“和衷共济”、“为民造福”题字。</p><p class="ql-block"> 偶遇一名公路段武乡籍的养路工,正在桥下干活儿的他,非常热情地给我介绍了这座桥的建筑渊源与修复历史。若飞桥的文化内涵颇深,在他的指点下,我到桥头的西面,也就是安居村的东边,虔诚地拜谒了“烈士祠”纪念碑。只可惜,看管祠堂的人不在,不曾进的里面拜谒。</p><p class="ql-block"> 谢谢这位热心人给我介绍,“若飞桥”、指点“烈士祠”的旧址。当然,作为一个养路工的他也有着他这份特殊职业人的特别担忧:若飞桥几经修缮,桥身不断存在隐患,尤其这些年来,大型货车每日通过,桥面路基多处撞击有损,行人过路的台阶多有破损,西北侧桥头护栏栏板存在倾斜欲坠,沿路走过,看见桥身漏洞,发现栏杆顶端的十二生肖雕塑也有的不再完整,原本就是三瓣罪的兔子愣是少了半个嘴唇,相必总是事故撞的。 </p><p class="ql-block"> 并非雨季汛期,加之近年来环境的问题,河床水域面积狭窄,水位尤浅。大型的桥墩根基暴露无遗,好在裸露“牙床”的大桥底座坚固耐实,看得出,当年设计者的严谨、认真,建筑者的尽心尽责。 (二)</p><p class="ql-block"> 说到桥,不得不提及这镇。如今属于潞州区的黄碾镇,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 黄碾古镇,地灵人杰。距离此地不远的小寒山处有一潞商大户——申家大院,因了驼队运货的便利,他们的贸易交往该是名不虚传。据说清末民初,镇南的城墙沟巷就曾拥有过一支颇具规模的 “驮邦”,由清一色的骆驼为承载工具。想象中,驼铃声声,整齐的列队行进。漫漫征程,每当那长长的一溜十几匹骆驼打着鼻响,晃悠着叮当作响的驼铃,踏着稳健而坚实的步履,出入于这古镇大街。那时候,源源不断的潞绸呀、铁货呀、还有食盐、上等的好茶等货物一一完成配送与交换,驮邦的主人就会迎来人们啧啧的赞许。发达以后的他,在那个原本并不起眼的沟凹里筑起了两院连环、偏正结构的高大宅院,看上去酷似远古高大古老的城墙,后来人们就把这里叫成了“城墙沟”,传言,当时的驮帮帮主就是从古至今古镇的第一首富喽。</p><p class="ql-block"> 黄碾镇地处长治北郊,北接潞城王里堡乡,东连潞城黄漳村,南靠马厂镇,西交故漳、长钢。交通便利。有榆黄、甘林公路过境,太焦铁路贯穿。自古是长治北交通枢纽,东西潞城至屯留,南北长治至襄垣,实属沟通东西南北之“咽喉”要道。或许是南北细细长长的地形酷似“一枚柳叶”的缘故罢,南、中、北三村一镇,古称“柳叶镇”的黄碾镇,历来堪称上党重镇之一。</p><p class="ql-block"> 有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黄碾镇政府党史办做过党史、村史调研,对此镇还是有一定感情的。1955年成立的黄碾乡,原来归潞城县管辖,1958年改称黄碾东风人民公社,1964年并入马厂人民公社。1976年划郊区,1983年改称黄碾办事处,1984年1月改为黄碾镇人民政府至今,现在的黄碾镇,已经是“撤乡并镇”城郊合并后的潞州区大镇。拥有黄南、黄北、黄中、安居,加之故漳乡故南、故北、故县、东旺、西旺、西沟、辛庄、坡底、淹村、贡村、魏村、史家庄、葛家庄、良才,17个村子管辖范围的大镇。 </p><p class="ql-block">  “择水而居,依河而生”的黄碾镇,遵循了祖先的生存哲学。在许多当地人的眼里,一直是连接襄垣、屯留、潞城三县和长治北郊的经济贸易物流往来的重要繁华地带。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的黄碾古镇,是一座具备中国古典风格、有着浓郁北方特色的商业重镇。从古镇现存的碑碣考证,这座古镇的历史至少可以推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千年流淌的浊漳河与上党盆地的肥田沃土赋予了这里太多的文化传承,从而使这座接城郊两区,连潞城、屯留、襄垣三县经济贸易往来集显繁华的小镇名噪一方。一直以来,这里的人们热衷于传统工业与商业为生。小型铸造业和陶瓷业生意兴隆,他们铸造生产一些农具配件和生活用具。陶瓷业以手工为主,诸如缸、碗、盘等生产生活用品。近年来,因地处交通要道的便利,本地兴办了多家饮食服务、商贸、修理服务企业,一些饭店、食品加工等第三产业也十分兴旺。来往车辆多了,桥头热闹了,红红火火的小镇沸腾了。街道两侧依次排开、门当户对的老式店铺换了新颜,一些铁货、粮行、布匹、鞋帽、油坊、酒馆、理发、农具、医药、日杂……可谓应有尽有,一应俱全。这便是黄碾古镇街桥相伴,农商并举的特色与风貌。</p><p class="ql-block"> 紧傍漳河的黄碾镇,不仅有纪念革命先烈而得名的“若飞桥”,而且还遗留保存着一所颇具完整全貌的“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早在1945年上党战役期间,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于9月5日住进该村李连义院,刘伯承、邓小平曾在此召开旅长以上干部会议,部署指挥上党战役。旧址坐北朝南,北楼有房5间,东西楼各房5间,南楼有房4间,街门开在东南角。现在,遗址临街,门口一颗槐树“站岗”,斑驳老旧的门额上方,一块“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的纪念匾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p> <p class="ql-block">(三)</p><p class="ql-block"> 流经此处的浊漳河,细细的河道被丛生的杂草和野生的杨柳遮掩,若隐若现的河水弯弯曲曲,默默无声的流淌……</p><p class="ql-block"> 桥头凉亭旁边,一个不大显眼的界碑上刻写着“浊漳南源·黄北界”的字迹。透过幽深的桥洞,放眼望去的是百姓的田地,绿油油的庄稼沐浴和风茁壮成长。河道两旁,种植着的也全是各种各样的庄稼,干涸的河水已经羞涩地“忸怩”成窄窄的一条缓缓的细流,远远一瞥,像远古走来的褶皱绵延的“潞绸”细细的地铺展开来,徐徐向远处的一个方向蔓延。</p><p class="ql-block"> 微风拂过,河堤两岸的柳枝轻轻摇摆,杨树叶沙沙作响,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倾述,倾述着……</p><p class="ql-block"> 他,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切为人民打算”的诺言。 </p><p class="ql-block"> 一座桥,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人; 一个人,更激励我们勇于担当,奋发图强—— </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这方热土和这方热土上的人民依然怀念他,铭记在心的还是那句斩钉截铁的“一切为要人民打算”的铮铮誓言。</p><p class="ql-block"> 王若飞——作为我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备受大家敬仰!不仅仅在山西、在长治,如今,在王若飞的家乡贵州安顺,以先辈的名字“若飞”命名的城市道路、公园、广场不胜枚举。在王若飞故居陈列馆,每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络绎不绝的瞻仰者,他们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纷至沓来……</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缅怀先烈的同时,更应该学习王若飞追求真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仰,学习他无私无畏、赤胆忠诚的党性修养。王若飞真正用生命践行了“一切为人民打算”的铮铮誓言,用行动树立起一座共产党员的不朽丰碑。 </p><p class="ql-block"> “金石见青聚瑞气 / 穿越古今行大道”、“古镇河畔万家欢 / 龙马精神谋发展”若飞桥桥头的凉亭处的诗词,极好的表达了当地人民祈求祥瑞,渴望富裕的美好夙愿。临河新建的若飞苑小区高楼林立,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气象。势若腾飞,突飞猛进—— “若飞桥”旁“若飞苑”,小康生活步步高。看得出,人们在怀念先烈的同时,也把先辈为之奋斗、为之献身而期盼的美好愿望与前景寄托于此。</p><p class="ql-block">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一个遥远的声音萦绕耳际,由远及近……</p><p class="ql-block"> 若飞桥下,老龙头凝望远方,若有所思……</p><p class="ql-block"> 不由得,我已屏气凝神,虔诚的闭上眼睛,双手合十祈祷上苍:</p><p class="ql-block"> 祈愿风调雨顺,地久天长,国泰民安!祈福这里的百姓日日安居乐业,年年富庶安康——</p><p class="ql-block">2021-04-16 修改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路碑——浊漳南源,现在已毫无影踪……</p> <p class="ql-block">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的龙头🐲桥头,现在已经没有了哦</p> <p class="ql-block">桥上的“养护工”</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还年轻……</p><p class="ql-block">文/竹凌</p><p class="ql-block">昨晚 王老师发过来的图片</p><p class="ql-block">一首激扬向上的歌 旋律和曲子都很棒</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p><p class="ql-block">出自于小周和杜工之手中</p><p class="ql-block">曲作者不是佚名 也不是老周说的王同学</p><p class="ql-block">轻轻的 你走了 走进你生命的尽头</p><p class="ql-block">你轻轻的挥挥衣袖 不带走半片云彩</p><p class="ql-block">留下两支如《你》一样《风华正茂》的曲子</p><p class="ql-block">在同学好友间激情传唱</p><p class="ql-block">久久不肯离去 以这样的形式活在这个世上的你</p><p class="ql-block">独自彳亍徘徊在人们心间……</p><p class="ql-block">2025-10-13</p> <p class="ql-block">“人与自然”——是这个公园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秋天里的“春”</p> <p class="ql-block">◎ 儿童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原先是那个狗熊🐻池子,</p><p class="ql-block">现在填成一个浅坑</p><p class="ql-block">成了一群孩童下池玩石籽儿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想想,上世纪90年代那场人为的祸端</p><p class="ql-block">心悸之余 不由愤慨</p><p class="ql-block">一个不成好的年轻父亲 </p><p class="ql-block">为了讨好其新女友 恶毒之极</p><p class="ql-block">竟然把一个几岁的儿子活生生的推入十几米深的狗熊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10-13</p> <p class="ql-block">一家小店里的米粉……味道还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