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18日,星期四。清晨,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微凉寂静,邮轮缓缓靠岸,我们也迎来了旅程的新篇章。今天要告别海上时光,奔赴心心念念的“天空之城”——梅黛奥拉(Meteora)。</p> <p class="ql-block">Meteora 在希腊语里意为“悬在半空”,正如它的名字,巨石直插云霄,修道院就像凌空而建的城堡,静静伫立在山巅与峭壁之间。14 世纪,东正教僧侣为避开动荡与战火,选择在此修建修道院,以清心修行。鼎盛时期曾有二十四座,如今仍保存并开放的仅六座。它们既是信仰的象征,也是自然与人类共同创造的奇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88 年将其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p> <p class="ql-block">为了赶上九点在雅典机场的取车时间,我们五点四十五分就起床。清晨的离船口,行李箱滚动的声响与猎猎的晨风交织,我们带着几分兴奋,脚步匆匆,成为第一批踏上码头的人。</p> <p class="ql-block">LD 事先预约了 Uber,不一会儿,一位高个儿、健谈的女司机前来接我们。从比雷埃夫斯港到机场的路上车流滚滚,足足开了一个多小时。一路上,她滔滔不绝地聊起希腊的教育体系、住房状况与医疗保健,还谈到如今年轻人普遍晚婚晚育的现象。得知我们计划自驾前往梅黛奥拉,她热心地叮嘱,高速公路上有多个收费站,要记得走蓝色车道刷卡。临别前,她还推荐我们途中可以顺道看看一个名叫普拉斯提拉斯的湖。那份真诚的热情与好意,让人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这一程,不只是一次前往机场的路途。车窗外,雅典的街景在晨光中徐徐掠过——与十日前我们徘徊于老城区时不同,这一次看见的,是更真实的城市日常。与司机的交谈,让我们听到了生活的琐碎与现实,也感受到她语气中那份乐观与自豪。那一刻,仿佛离希腊人的生活更近了一些,对这个国家也多了几分了解。</p> <p class="ql-block">在雅典机场的到达大厅,我们很快找到了租车公司的柜台。办手续的过程十分简便,然而真正提车时却颇费周折。工作人员开来一辆四驱SUV,LD 上前一看,左前灯罩竟有明显破损,对方却坚持无需更换。无奈之下,我们只得将车接下。谁料开了三个多小时后,在加油站休息时,LD 顺手检查机油,竟发现液面已接近最低限度,只得自行补上。这可是我们一向信赖的大公司,没想到在希腊的服务竟如此不尽如人意。</p><p class="ql-block">我们回家后向租车公司投诉,对方为表歉意退还了一天租金——总算没辜负“国际大公司”的名声。这都是后话了。</p> <p class="ql-block">从雅典机场出发前往梅黛奥拉,约 400 公里的路程,途经九个收费站。一路上,风景渐渐展开:起初是荒凉的戈壁般的景象,随后绿意越来越浓。行驶间,右前方不时映入眼帘一片深蓝色水域,我还对 LD 说:“这湖水颜色真深,想必湖也很深。”心里暗自猜想,这大概就是那位女司机提到的湖吧。直到后来查地图才知道,那并不是湖,而是爱琴海——原来这一段高速公路正贴着海岸线而行。</p> <p class="ql-block">下午一点多,我们抵达 Kastraki 的民宿,是一座带小院的平房。</p> <p class="ql-block">房顶上装有太阳能热水器。</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还有三只野猫窜来窜去,看我们进出,都要过来瞄上一眼,神态机警又带点可爱,为旅途增添了几分温馨。</p> <p class="ql-block">简单休整后,我们驱车前往邻镇 Kalambaka 的超市采买。停车场整齐而有蓬,或许是为了遮挡夏日烈阳。超市的风格与咱村的 Aldi 极为相似,物价实惠。回到住处,我们做了简单的一锅煮,但吃起来像是那久违的美味。傍晚,阳光柔和,我们上山去看梅黛奥拉的日落。</p><p class="ql-block">途中,忽然望见前方高耸的石峰之上,一座修道院在夕阳照耀下泛着金色光芒,仿佛悬浮于半空的楼阁。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景象,心里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激动与震撼。</p> <p class="ql-block">不久便抵达山上的观景点,只见路边已排起了长长的车队。我们继续往前行,直到另一个观景点才停下车。此时夕阳已半隐在山后,天色渐暗,周围的几座修道院并未如想象中那般沐浴在金光之中,而是笼罩在暮色的阴影里。心中难免有些遗憾,只得安慰自己:明天傍晚要早点上山,再次等待那一刻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9月19日,星期五</p><p class="ql-block">为看日出,我们五点半便起了床。推开房门,走进院子,便见一弯新月悬挂在对面的石峰上,奇形怪状的岩石在晨雾中化为暗色剪影,神秘而宁静。邻家院落里此起彼伏的鸡鸣,仿佛在宣告新一天的开始。</p><p class="ql-block">蜿蜒的盘山公路空无一车,清晨的空气带着微凉,气温只有华氏53度(约摄氏12度)。六点四十五分,我们抵达瓦尔拉姆修道院(Varlaam Monastery)停车场。那天恰逢瓦尔拉姆修道院轮休,内部不开放,我们只能在外面等待日出的到来。</p><p class="ql-block">晨曦渐渐染亮天际。七点零四分,日出时刻悄然而至,只是在远处天际线上洒下了一抹金粉色,并未如期映照在修道院的红瓦上。以往在山上观日出,我们知道由于山峰的遮挡,日出的金光往往会稍有滞后。于是,我们耐心等待。</p> <p class="ql-block">七点十九分,瓦尔拉姆修道院背后的山峰逐渐染上金红色,光影面积逐渐扩大。</p> <p class="ql-block">七点二十九分,鲁萨努修道院(Roussannou Monastery)身后的山峰上,也映上了一抹淡淡的金光。</p> <p class="ql-block">七点三十三分,大梅黛奥拉修道院(Great Meteoron Monastery)也开始披上金色霞光,越来越明亮。</p> <p class="ql-block">我们期待在鲁萨努修道院也能看到金顶闪光,然而地势过低,金光仅洒在它身后的山峰上,并未映到修道院本身。七点五十二分,瓦尔拉姆修道院也被金色光辉覆盖。</p> <p class="ql-block">八点十分,我们终于拍到了晨光下的鲁萨努修道院,修道院沐浴在温润的光线里,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山水画。</p> 圣三一修道院 <p class="ql-block">看完日出,我们便驱车前往圣斯多法修道院(Monastery of Agios Stephanos)。此时才八点多,修道院尚未开门。将车停好后,我们决定步行前往不远处、没有停车场的圣三一修道院(Monastery of the Holy Trinity)。</p> <p class="ql-block">圣三一修道院建于15世纪,是梅黛奥拉最古老、最难到达的修道院之一,坐落在约400米高的孤峰之上,主教堂建于1475年。</p><p class="ql-block">修道院曾经只能靠绳索与吊篮上下,直到1925年才凿出140级石阶。如今,游客可以通过山路或缆车抵达。因其险峻独特的地势与壮丽景观,这里成为梅黛奥拉的象征之一,并在1981年的007电影《只为你的眼睛》中留下身影。</p> <p class="ql-block">通往圣三一修道院的路。</p> <p class="ql-block">狭窄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运送货物的绳索与吊篮装置。</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内部绘有18世纪的壁画,由修士安东尼奥斯(Antonios)与其兄弟尼古拉奥斯(Nicholaos)创作,色彩厚重,人物庄严,展现出深沉的宗教情感。由于主教堂内禁止拍照,只拍下主教堂前的上香台。</p> <p class="ql-block">站在圣三一修道院(Monastery of the Holy Trinity)外的悬崖上,视野顿时开阔,远处的几座修道院清晰可见,</p> 圣斯特凡诺斯修道院 <p class="ql-block">参观完圣三一修道院(Monastery of the Holy Trinity),我们又步行回到圣斯多法修道院(Monastery of Agios Stephanos)。此时修道院门前已停满了车辆,显得格外热闹。</p><p class="ql-block">圣斯多法修道院建于14世纪,是梅特欧拉最容易抵达的一座修道院,只需跨过一座小桥便可进入,无需攀爬险峻的石阶。二战和希腊内战期间,修道院曾遭到严重破坏,后来重建并改为女修道院。如今有数十位修女在此生活,她们守护着宁静的宗教传统。院内主教堂供奉圣哈兰巴(St. Charalambos),珍藏着宝贵的圣髑,壁画与圣像庄严精美。因交通便利又风光秀丽,这里成为游客最多、最受欢迎的修道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门</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的庭院和内部空间。</p> <p class="ql-block">中午回住地休息。下午四点半,我们出门前往圣尼古拉斯·阿纳帕夫萨斯修道院(Holy Monastery of St. Nicholas Anapafsas,圣尼古拉斯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建于14世纪,以壁画闻名,尤其是16世纪著名画家狄奥尼修斯(Theophanes of Crete)的作品,使其在梅特欧拉修道院群中别具特色。由于修建在狭小的岩石之上,修道院层层叠起,空间紧凑。</p> <p class="ql-block">行驶途中,LD忽然指着前方说:“看,那根石柱好特别!”我立刻掏出手机,匆忙按下快门。后来才发现,这个随手捕捉的画面,竟然正是当地明信片上的经典景致。</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点三十八分我们抵达山脚。牌子上写着五点关门,没想到从这里到修道院入口还需攀上一大段陡峭的坡路和阶梯。心里顿时焦急,脚步也越来越沉重,气喘吁吁地坚持着。</p> <p class="ql-block">爬上长长的陡坡,才抵达修道院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终于抵达入口,可卖票的修士告诉我们只剩五分钟。我们只得紧张地快速参观——修道院确实很小,空间局促,连拍照都显得不太方便。</p> <p class="ql-block">这片墙上还能依稀看到斑驳的壁画。圣尼古拉斯修道院以壁画著称,但和梅黛奥拉的其他修道院一样,许多区域并不对外开放,而那些保存着精美壁画的地方,即便能进入,也通常禁止拍照。想必那些最精美的壁画,正静静隐藏在深处。</p> <p class="ql-block">走到修道院外的露台,视野这才豁然开朗,远处的修道院和连绵的山峰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我们匆忙拍了几张照片,便准备离开。正巧看见接待我们的修士们也下班了:一个骑上摩托车离去,另外两人结伴步行而下,途中还提着垃圾袋,随手丢进路边的垃圾桶。那一刻,修道院的庄严与修士们日常的生活气息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真实而亲切。离开前,我们还看见一条运送物资的索道,静静悬挂在岩壁之间,为这段短暂的参观画上了最后一笔。</p> <p class="ql-block">傍晚,日落前两小时,我们再次来到前一天的观景点,坐在车里静静等待。结果与前一天如出一辙,山峰遮挡了大半太阳。左侧山峰上的修道院偶尔被斜阳轻轻掠过。</p> <p class="ql-block">远方山峰被金色染亮,却依然未能呈现出期待中的日落修道院的金顶美景。</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的梅黛奥拉行程就在这样忙碌而充实的脚步中落下帷幕。我们在晨光中等待金色的修道院,又在傍晚的石阶上气喘吁吁地追赶时间。日出、壁画、缆车、索道,还有修士们拎着垃圾袋下山的背影——这些细节让梅黛奥拉不再只是照片里的奇观,而是一个有呼吸、有生活气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这一路奔赴的,不仅是那座“天空之城”,也是内心向往的宁静与光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