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相约普林斯顿

大卫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大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美篇号:804142</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6日,写给一座安静的小城</p> <p class="ql-block">普林斯顿,对许多人来说,是地图上的一座大学城,是学术与历史的代名词。而在那个秋意初起的清晨,我们驶向它的路上,想的却不是“要看点什么”,而是“愿与什么相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次轻盈的出行:从爱迪生出发,沿着泛黄的林道一路南下,阳光在车窗上游移,风在树梢间低语。我们沿着佩托拉内洛花园那片如镜的静水缓缓前行,仰望过战役纪念碑的沉思,在爱因斯坦旧居前伫立,也穿行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石墙藤影之间。每一站都没有太多计划,却每一刻都装着一点心事。这不是旅行攻略,也不全然是散文。只是一些在秋风里留下的念头,像是落在手心的一片叶子,轻,却真实。愿您在这份笔记里,也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片刻停留。</p> <p class="ql-block">车驶入普林斯顿时,阳光正好。这个季节的天空,风已悄悄收起了夏日的炽热,带来一丝清爽而轻盈的凉意。那天是2025年10月6日,星期一。我们清晨从爱迪生出发,时间仿佛并不着急,任由我们缓缓向前。车窗外,一片又一片泛黄的树林掠过,阳光斜洒在挡风玻璃上,温柔得像刚睡醒的梦境。我专注地握着方向盘,妻子坐在副驾驶座。车厢里没有喧闹,却也不寂静,是一种沉静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我们首先来到佩托拉内洛花园(Pettoranello Gardens)。车停在社区公园的一角,刚一下车,就听见鸟鸣从高处的枝叶间滑落,轻轻落在耳边。在入口处看了一眼花园的地图,得知园中有两个小湖,便决定沿着湖边的小路缓缓前行。风轻轻拂过湖面,吹动衣角,也拂过心头。一些无名的念头,就在这个秋日的清晨,被悄悄地搁了下来。穿过一小段草地,佩托拉内洛花园便悄然展开在眼前。那一刻,我几乎怀疑,自己是不是误闯进了一幅水彩画。</p> <p class="ql-block">花园像是藏在城边的一本诗集。蜿蜒的小径通向一汪静水,湖面倒映着渐黄的树影与高远的天光,仿佛连时间也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几个晨练的人缓缓走过,湖边的长椅上,有人在看书,也有人只是静静地坐着,享受着阳光洒落的片刻宁静。</p> <p class="ql-block">园子不大,却自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完整感。几座弯曲的木桥横跨在低畦之间,桥面略显陈旧,木纹清晰,踩上去有轻微的回音——仿佛是时间在耳畔轻轻踏过。桥下水面静谧沉稳,像一面屏住呼吸的镜子,倒映着岸边渐次染上的秋色。</p> <p class="ql-block">一群加拿大鹅在湖面悠然觅食,时而低头潜水,时而振翅飞起,激起层层涟漪,如同水中有人低声吟诗。上午的阳光洒在湖面上,水光粼粼,天地澄澈,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令人不由得想起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虽然此刻无落霞可见,但湖光天色与水禽齐舞的画面,依旧诗意盎然。鹅群似乎格外友好,我们沿着湖边缓缓行走,它们就在水中悠然相随,仿佛与我们心意相通。水天之间,有一种宁静而温柔的默契悄然流动。</p> <p class="ql-block">我俩并肩而行,用眼睛和呼吸去感受这座园子。脚下的碎石路蜿蜒而去,两侧是种得颇有章法的林木,既不刻意也不随意。每一棵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地守着季节变换,有的已经落叶斑斓,有的还保持着夏日的绿,像是两个季节在这里交谈。路边偶尔有野花夹杂在灌木间,颜色并不艳,却有种沉静的存在感。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所谓园艺的艺术,不是设计出一片风景,而是让自然在恰当的空间里自由地生长。</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眼前出现一块展示牌。上面依稀可见“Pettoranello del Molise”——那个意大利小镇的名字,字迹斑驳,有些已经模糊不清。我轻轻伸手抚摸,感到一阵细微的粗糙,仿佛横跨大洋的时光正从指尖悄然滑过。原来,这座宁静的园子,是为了纪念普林斯顿与这个意大利小镇之间的姐妹情谊而建。园中一隅种着橄榄树的亲缘植物,虽不结果,却带着一丝遥远的地中海气息。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园子就像一个迁徙者,在异乡悄悄种下记忆,不言语,却深深扎根。</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湖边的一张长椅上坐了下来。水面一动不动,偶尔有一阵风吹过,才带起一点细小的涟漪。阳光斜斜地从枝叶间洒下,在我的膝盖上投出一片斑驳。我从背包里拿出一瓶温热的茶,打开杯盖的时候,茶香混合着桂花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散开来。一阵阵的风里带着泥土的气息,像是被雨冲洗过后的清新,虽然今天并没有下雨。</p> <p class="ql-block">我们就这样坐着,不谈未来,不谈工作,不刷手机——只是静静地坐着。眼前的景色没有特别“壮观”的部分,却有一种让人安定下来的力量。在这片不大的园子里,我们和自然保持着一种平衡的距离:既亲近,又尊重。</p> <p class="ql-block">中途,有一两位老师领着一班学生,从我们身边缓缓走过。孩子们不看我们,老师也只是轻轻地挥了挥手。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一种朴素而克制的礼貌,正如整座园子所传递出的氛围:不占据,不打扰,不解释。</p> <p class="ql-block">快要离开时,我绕到桥的另一边,从另一个角度看池塘。桥影和树影在水中交叠,像是两种时间彼此缠绕——一种来自过去,一种属于此刻。而我们,不过是路过。</p> <p class="ql-block">离开的时候是接近中午,阳光已经爬到头顶,园中草地的露水也被晒得干干净净。我们回头望了一眼,那座桥、那片水、那些静静站立的树,都在原地,像是还在等待下一个走进来、静静坐下的人。</p> <p class="ql-block">离开花园后,我们来到普林斯顿战役纪念碑(Princeton Battle Monument)。初秋的阳光斜洒在高耸的碑身上,将那浮雕上的人物轮廓勾勒得分外清晰。纪念碑静默地伫立在秋色之中,宛如一位沉思的守望者,注视着这片曾经硝烟弥漫、如今却宁静祥和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1777年普林斯顿战役中的一场决定性胜利而建。那是一段动荡的历史,一段写满牺牲与勇气的篇章。我们仰望着碑上的雕像,只见乔治·华盛顿策马挺立,目光坚定,手持佩剑,似乎仍在为自由与独立而奋战。他身后,一群士兵紧随其后,神情坚毅,那不动如山的姿态仿佛穿越了两个多世纪的时光,将他们的信念和意志留在了这块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而我们的心中,也在这一刻生出一种流动的敬意。这不仅是对先辈英勇无畏的缅怀,更是对今日和平生活的一种深刻体悟。曾经,这里是火光冲天的战场,是生死未卜的前线;而如今,它是一座城镇中心的宁静角落,是人们散步、沉思、追忆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站在碑前,我意识到,和平从来不是天经地义的存在。它并非理所当然地降临在我们生活中,而是无数人用血与泪换来的成果。它像一盏明灯,需要代代传承,需要我们去守护,去铭记。如果遗忘,那些曾经奋战过的灵魂就会无声地消散;如果冷漠,历史的教训也将再次上演。</p> <p class="ql-block">我们默默伫立良久,仿佛在与那些雕塑中的人对视。历史并未远去,它正通过这座纪念碑,低声讲述着属于这个国家、也属于人类共同的故事。而我们,正是这段历史的聆听者与见证人。</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碑隔壁,就是我们接下来的目的地——莫文博物馆与花园(Morven Museum & Garden),一栋十八世纪的老宅,藏在树影婆娑之间。这里曾是《独立宣言》签署人理查德·斯托克顿的故居,后来也做过新泽西州州长的官邸。如今,它被改建为博物馆与公共花园,向人们展示这栋房子与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只是,当我们抵达时,博物馆却静静地关闭着。大门紧锁,院内一片寂静。我们只能站在外围观望——白色的外墙在阳光下透着沉静,几扇对称的窗户仿佛沉思的眼睛。花园修剪得整齐有致,几株高大的老树,在秋风中轻轻摇曳。</p> <p class="ql-block">虽然无法走进屋内参观,但站在门外,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一种时间沉淀下来的力量。也许正是因为未能入内,反而多了一层距离感的诗意——像面对一本合上的旧书,只靠封面与封底的颜色、边角的磨损,就足以想象其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我绕着围栏慢慢走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又站了一会儿。我们都没说话,仿佛谁也不忍打破这份静谧。也许,有些地方,不必真正踏入,只需在它面前站一站,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那一部分历史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是爱因斯坦曾经居住的房子。白墙、枣红色窗框,外表朴素得像任何一栋普通美东小镇上的老屋。但就是在这样一栋普通的屋子里,曾住着那个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男人。这栋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梅瑟街112号的老屋,爱因斯坦从1935年搬入,一直到1955年去世,在这里度过了整整二十年的晚年时光。这段时期,他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继续探索统一场论,同时也过着宁静的思索生活。如今,这栋房子依然安静地伫立着,但不对公众开放。我们站在门外远望,门前那棵老树枝桠伸展,像一位沉默的守望者。也有其他几位路人站在门前,像我们一样,没有喧哗,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只要站在这里,不需要多说什么,就足以感受到一种属于思想者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落在普林斯顿大学古老的校园上,石砌建筑、藤蔓爬墙、斑驳光影,一切都像是从某本厚重的史书中走出来的。我们漫步在校园里,经过那栋曾经短暂作为美国国会所在地的建筑。岁月在它身上并没有留下疲态,反而让它愈发沉稳。</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草地中央,一组独特的雕塑静静伫立——十二生肖的头部铸像,排列成一圈,似乎在无声地守望着这片土地。鼠、牛、虎、兔、龙……每一尊都凝视着不同的方向,神情庄重,眉目分明,仿佛正沉思着各自的故事。青铜的材质在阳光下泛着微光,静穆而不失威严,在这座西方古老学府中构成了一处令人驻足的东方意象。学生们三三两两地穿行其中,或奔走,或闲步。你很难说,他们是在走进未来,还是继续延续某种传统的轨迹。但你知道,这个地方,一直都在孕育着些什么——思想、文明,或者某种更深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麦卡特剧院中心(McCarter Theatre Center)。剧院外观并不张扬,却在低调中透着一种稳稳的艺术气息。虽然我们没有预订当晚的演出门票,但只是站在剧院门前,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那是一种舞台还未亮起时的静默,一种等待灵魂被点燃的预感。我们坐在剧院前的长椅上,看着天色从浅金转为深蓝,空气中仿佛有一种温柔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归途上,车窗外的树林已经隐没在夜色中。一天的行程说不上密集,却像一杯茶,慢慢泡着,最后只剩下一种清澈。妻子靠着椅背闭目养神,我放慢了车速,不忍这一天就这样结束。</p>

我们

仿佛

普林斯顿

阳光

一种

花园

纪念碑

园子

宁静

伫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