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行(十四)游左云摩天岭景区

张敏(淼)

<p class="ql-block">  左云县位于山西最北部,地处塞北高原,总面积1294平方千米。左云县东距大同市区54公里,南至省会太原市323公里,距首都北京435公里,西北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173公里。</p> <p class="ql-block">  左云县境内地势高亢,起伏较大,是山西省平均海拔较高的地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左云县历史悠久,十几万年前就有人类在境内居住生活。春秋时为北狄白羊族牧地,战国时是赵国的武州塞地,汉时改为恒州,元代为大同属地。明洪武四年(1371年)设大同都卫,洪武八年(1375年)后又改称山西行都司,曾管辖26个卫所,东西横跨黄河与燕山之间。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县。</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0日我与风丽在大同游历期间,抽一天时间前往左云摩天岭风景名胜区拍照,由于时间限制,怱怱来去,但左云的景致风光,深深地吸引着我们,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以后有时间还想去哟。</p> <p class="ql-block">  左云摩天岭景区特点:明长城遗迹:地处阴山余脉最高峰(海拔2200米),保留镇宁空心箭楼等明代军事建筑。‌‌八台子教堂遗址:清末民初天主教堂废墟与长城敌台形成中西建筑同框奇观。‌‌四大文明交汇:长城文化/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碰撞,叠加西方宗教文化遗存。</p> 镇宁箭楼 <p class="ql-block">  在宁鲁口两侧各有一敌楼,亦称箭楼,西侧早被大水冲毁,东侧砖碉楼名“镇宁”。此楼是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砌墙的空心敌楼。楼南有门,门额上嵌有石匾,阴刻楷书“镇宁”二字,匾外四周有砖雕图案。碹拱门石框上原雕有花饰。</p> <p class="ql-block">  穿过置身于杂草中的拱门,走近箭楼,于风中仰望,巍峨挺拔的箭楼如同一位沉稳持重的长者,威严地注视着来自远方的游客。进入箭楼的通道,沿着青石铺就的台阶拾级而上,墙壁传达出历史厚重的回声。登上楼顶眺望远方,耳边鼓柝依稀,眼前烽烟又起。沿河沟一直向上,这里为一极冲河口,蒙人常由此侵入。隆庆和议后,这里的马市也正式开放,建于河沟东侧的半坡上。双方以长城上的箭楼为界,北有马市楼村,属蒙人的住宿地,现还有马市楼村旧址。</p> <p class="ql-block">  镇宁楼分上、下两层,下层由南门进,有梯道可通上层;上层东西各四箭窗,北有三箭窗,南有一小门居两箭窗中。楼为回廊结构,顶上原有铺房为仿木结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镇宁空心箭楼是居庸关以西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一座完整的空心箭楼。二层的空心箭楼,全部用青砖砌成,高达17米,楼体上下贯通,形成回廊,沿回廊四面共有14个箭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敌情,设计理念独具匠心。</p> 八台子村大单巴 <p class="ql-block">  能将断壁残垣的教堂与古老荒凉的长城集纳在一处的,也许只有一个地方——八台子村。</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点,也是东西方文明相融合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八台子天主教圣母堂,始建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三屯乡八台子村,是晋北地区重要的中西文化交融历史遗迹,现存哥特式钟楼残迹“大单巴”,与长城景观形成独特对比。</p><p class="ql-block"> 教堂由德国神父(一说本地神父张老伦)于1876年建造,初为哥特式风格,可容纳850人礼拜,附属房屋70间。‌‌</p><p class="ql-block"> 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被焚毁,1916年由意大利籍柏神父主持重建,后成为晋北天主教活动中心。‌</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期间(1937年)遭日军破坏,解放战争时期因军事需求被拆毁木材取暖,最终仅存钟楼残迹。‌‌</p><p class="ql-block"> 梵蒂冈为其建档,列为中国天主教七处圣地之一,每年8月2日为朝圣日。‌‌</p> <p class="ql-block">  从教堂仅存的部分来看,延续了哥特式建筑的典型特点: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冲力十足,外观精致,交线分明,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站在教堂大门的底下,向上望去,正方形与六边形交错形成的穹顶极具设计美感,两侧拱形的门洞左右对称,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形成了一道别样的景致。穹顶处的结构对称、坚固,阳光透过顶部的窗口将穹顶照亮。</p> <p class="ql-block">  这位老乡就是八台子村人,他给我们介绍八台子村的古往今昔。</p> <p class="ql-block">  村子里建起了新的教堂,有神父主持。</p> <p class="ql-block">  八台子村因居八座峰火台之旁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只可惜没有时间去村子里看看,下次去补上。</p> 圣泉 <p class="ql-block">  圣泉‌(又称“小天池”),由石缝中流出的山泉水自然汇聚而成。官方名称为“圣泉”,在民间也被称为“小天池”或“圣泉碧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泉水经岩石过滤后汇成直径约13-20米的清澈水池,水深约2米,夏季水量充盈,冬季如碧玉般静谧‌。地处五路山摩天岭山腰,邻近八台子教堂遗址(俗称“大单巴”),与明长城景观相映成趣‌。历史可追溯至北魏时期,因山陵改称“圣山”,泉得名“圣泉”;17世纪西方传教士在此建教堂后,更被视为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干旱少雨的北方地区,此类自然泉眼极为罕见,兼具宗教朝圣与生态价值‌。</p> 月华池 <p class="ql-block">  在边塞众多城堡中,月华池是一座造型奇特、名称奇异的小土军堡,明长城内侧,地名八台梁。月华池是明代边防长城军堡,烽火台正体连结的军事设施。池为正方形格局,以长城为北墙,另建东、南、西三墙,用土夯筑,未包砖,月华池和威鲁堡的建筑,是针对蒙古人入侵修建的边防军事设施,它是长城、军堡整体防御体系,负责威鲁堡口的守卫。</p><p class="ql-block">月华池建造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与威鲁堡同建,是由翟鹏主持建造的。翟鹏其人,属明代名臣。《大同府志》记载: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总督翟鹏修边三百九十余里。月华池军堡是翟鹏主持修筑的,他对此小堡情有独钟,给它以真武庙前的那座牌坊月华命名,遂称月华池。</p><p class="ql-block"> 既是军堡,为什么起风花雪月的名字?据考,它与明代军士敬俸真武大帝的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各地真武庙香火繁盛,左云县除城东南建有真武庙外,尚还有三处:一处在县城西,一处在城西北石桥东;一处在城内南门东巷。《朔州府志》记载:鼎榆宫牌坊二,在城东南街真武庙前,左曰日精,右曰月华。是月华池取名之来源,取日月精华之意。月华池的“池”是指城池,就是城堡。</p> <p class="ql-block">  残破的遗迹已看不出当年的模样,政府搭了亭子,可登临观看。</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高的亭子上可以观看远处的左云风光。只是去那天,天气阴沉,效果不佳。美丽的左云,我还会再来的。</p> <p class="ql-block">照片拍摄于2025年9月20日</p><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于2025年10月14日</p><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