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故城

平面镜

<p class="ql-block">高昌故城</p><p class="ql-block">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古城遗址。故城呈不规则正方形,墙基宽约12米,周长5.4公里,总面积199万平方米,现存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重城墙,城内除居址外,还残存有丰富的佛教、袄教、摩尼教和景教遗存。高昌最早见于汉代高昌壁,魏晋时成为高昌郡,先后沿用至北凉、麴氏高昌和高昌回鹘时期,是国家治理西域的最重要军政建置中心,是古西域和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要交通、文化枢纽。</p><p class="ql-block">1961年高昌故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遗”成功十年来,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万人次。</p> <p class="ql-block">玄奘(公元602-664年)</p><p class="ql-block">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太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少年出家,好问博学,讲经辩经,名声远播。为求取佛教真经,于629年由长安前往佛教发源地天竺,路经高昌,得到高昌王麹文泰礼重供养,结为兄弟,开坛讲经,相助玄奘,求得真经,功德圆满。</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设计独特,三侧每个门洞一个铜像</p> <p class="ql-block"><b>侯君集</b>(?~643年)</p><p class="ql-block">唐朝著名军事将领,官至兵部尚书,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初,高昌王麴文泰勾结西突厥,断绝西域与中原的商业往来,公然与朝廷作对。公元640年,唐太宗李世民派侯君集平定高昌(今吐鲁番),丝绸之路重新得以畅通。</p><p class="ql-block"><b>麴氏</b>(?~688年)</p><p class="ql-block">张雄夫人麴氏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其子张怀寂曾参与平定吐蕃叛乱,与王孝杰将军一起收复安西四镇,为唐朝的统一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麴氏死后被唐朝授予“永安太郡君”的荣誉称号,以表彰张家两代人对国家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张雄</b>(583~633年)</p><p class="ql-block">祖籍河南南阳,世居高昌(今吐鲁番),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他曾帮助高昌国王麴伯雅平定政变,重返王位。鞠伯雅死后,其子掬文泰继位,投靠西突厥,与唐朝作对。张雄深明大义,劝说脚文泰不要倒行逆施,但是得不到采纳,遂郁郁死去,年仅五十岁。</p><p class="ql-block"><b>班勇</b>(?~127年)</p><p class="ql-block">班超之子,东汉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公元123年,朝廷任命他为西域长史,率领兵士五百人出塞,驻扎在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镇),解除了匈奴势力对东汉王朝的威胁,西域诸国重新归入祖国的版图。</p> <p class="ql-block"><b>姜行本</b>(?~643年)</p><p class="ql-block">唐初开国功臣,著名军事将领。公元640年,唐太宗任命他为交河道行军副总管,与主帅侯君集一起远赴西域攻伐高昌(今吐鲁番)。唐军以姜行本所督造的冲车、抛车等攻城,飞石如雨而下,迫使守城的麴智盛出城投降。</p><p class="ql-block"><b>阿史那社尔</b>(?~655年)</p><p class="ql-block">突厥人,唐初著名的少数民族军事将领。公元640年,随侯君集平定高昌(今吐鲁番),封毕国公。他对唐朝忠心不二,临阵奋勇,屡建功勋,尤其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很大贡献。死后陪葬昭陵(唐太宗李世民陵墓)。</p><p class="ql-block"><b>岑参</b>(715~770年)</p><p class="ql-block">唐朝著名边塞诗人,曾作为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和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幕僚,长期活动于西域。公元755年,跟随封常清来到西州(今吐鲁番),写下了著名的“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的感人诗篇。</p><p class="ql-block"><b>王延德</b>(938~1006年)</p><p class="ql-block">北宋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公元981年,他奉朝廷之命从汴京(今开封市)出发,出使高昌(今吐鲁番),历时四年的艰辛跋涉,于984年返回汴京。王延德归来撰写的《西域使程记》,是研究北宋时期高昌回鹘社会状况的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b>也立黑迷失别吉</b></p><p class="ql-block">高昌回鹘国王火赤哈儿的斤之女。公元1275年,蒙古叛军都哇以12万兵力攻打高昌城,围城半年之久,城中粮尽,很难再坚持下去。也立亦黑迷失别吉深明大义,为了保护城中的百姓,毅然让父亲派人将自己用绳索送到城下,都哇携持公主解围而去。</p><p class="ql-block"><b>陈诚</b>(1365~1457年)</p><p class="ql-block">明朝杰出的外交家,曾先后五次出使西域,先后访问了西域17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明朝同西域各国的联系。公元1414年,陈诚在护送帖木儿帝国使者回国途中,游历了高昌故城,看到城内“遗迹尚存唐制度,居民争睹汉官仪”场景。</p><p class="ql-block"><b>额敏和卓</b>(1694~1777年)</p><p class="ql-block">维吾尔族,清代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曾配合中央政府抗击准噶尔贵族叛乱,为维护祖国统一,立下了卓越功勋。现位于吐鲁番市区以东5公里处的苏公塔就是为纪念他而修建的。</p><p class="ql-block"><b>黄文弼</b>(1893~1966年)</p><p class="ql-block">湖北汉川人,考古学家,先后4次赴新疆考察,对西北史地和新疆考古的研究卓有贡献。1927~1930年,他作为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的成员来到吐鲁番,考察了高昌故城和交河故城等遗址,是吐鲁番考古事业的先驱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间是高昌故城全景模型。</p> <p class="ql-block">从游客中心到遗址区距离800米,门票半价35元,景交车往返30元(6公里)我选择徒步,利于沿途拍照。</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高昌故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高昌故城位于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北缘的木头沟河绿洲上,西距吐鲁番市区30多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高昌故城先后作为汉晋时期(公元前1-公元4世纪)戊己校尉治所(称高昌壁)、南北朝至隋唐时期(4-7世纪)的高昌郡和高昌国国都、唐代(7-8世纪)的西州和高昌县、宋元时期(9-13世纪)的昌回鹘王国的国都,至14世纪废弃,沿用1400余年。1961年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城址目前已发现的最早遗存为公元3-4世纪,现存主要为回鹘时期(9-13世纪)的遗存。城址由周长5440米的城墙合,占地约198公顷,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呈现为外城、内城和“可汗堡”三重格局。主要遗存包括城墙、城门、城濠以及城内大量宗教建筑遗址和房屋遗址,出土宗教文物、多种语言文书、生活用品、建筑构件等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高昌故城是公元前1世纪-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沿线吐鲁番盆地的第一大中心城镇,可见证汉唐等中原王朝通过设置郡、州县等建置对丝路开创与繁荣所起的重要推动和保障作用,见证古代西域地区高昌国、高昌回鹘王国等文明的存在与特征,展现了城市文化、建筑技术、多种宗教和多民族文化在吐鲁番盆地的交流与传播。</span></p> <p class="ql-block">沿着砖铺路去第一个景区大佛寺,沿途可见故城曾经的街道、院落、房屋,看着高大的建筑残垣,想象曾经的繁荣景象、车水马龙的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随着木栈道的深入,零距离的感受庭院、小屋、砖墙的肌理……</p> <p class="ql-block">院子</p> <p class="ql-block">庭院</p> <p class="ql-block">小屋</p> <p class="ql-block">走向大佛寺</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院墙拐角</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寺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西南大佛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西南大佛寺位于高昌故城外城西带部,是高昌回鹊时期的庭院式佛寺遗址,遗址平面矩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0米,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四周有寺墙围合。寺院围绕中心塔殿布局,座西朝乐,呈中轴对称特征一一依次由寺门,殿庭及中心塔殿构成东西问轴线。塔殿位于寺院西部正中,其北、西、南三面均为配殿,推测为僧房遗址。殿庭北为穹窿建筑遗址,推测为讲经堂。殿庭以南及寺门两侧均为配殿,推测为僧众活动的公共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寺门右侧外墙,以及内部坍塌的建筑现状</p> <p class="ql-block">主殿。位于正对寺门中轴线中心位置。</p> <p class="ql-block">主殿内部</p> <p class="ql-block">近观主殿内部局部</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讲经堂遗址</p><p class="ql-block">讲经堂遗址位于西南大佛寺东西轴线以北,中心塔殿东北方向。平面方形南侧开门。屋顶为穹隆顶,西北隅墙体交角上部的帆拱保存较好。墙体及屋顶均以土坯垒砌。</p> <p class="ql-block">20秒视频看看讲经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厢房</p> <p class="ql-block">走出大佛寺从一个墙角看大佛寺整体规模。</p> <p class="ql-block">继续沿着木栈道看民居:有下沉的通道进入民居</p> <p class="ql-block">房屋</p> <p class="ql-block">这高大的建筑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窑洞</p> <p class="ql-block">从豁口绕到窑洞背后,这高高的是烟囱吗?遗憾没找到介绍牌。</p> <p class="ql-block">沿大道还有很多建筑遗迹,因为时间关系,不敢深入了。</p> <p class="ql-block">从窑洞豁口远观这突兀的建筑遗址,太多的疑问估计考古专家也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远观这一排有洞的建筑遗迹,难道都是窑洞吗?</p> <p class="ql-block">内城西城墙</p><p class="ql-block">内城城墙周长约3420米,围合面积约80公顷。内城西墙距外城西墙约300米、长约1000米,夯土建造。城墙残存最育处约17米,部分区域墙基宽约11米。内城西城墙南段有墩台状遗迹,平面2500平方米,高约8米。</p> <p class="ql-block">这部分砖纹明显,难道是城墙的墩台?</p> <p class="ql-block">这连续的内城西城墙</p> <p class="ql-block">离开西城墙,向第二个景区前进。远观这耸立的土墩,不知是何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回看西城墙</p> <p class="ql-block">远观一个塔样建筑,已经周围一组建筑群,这会不会是“可汗堡”呀?这可是高昌古城的中心建筑呀!两个小时徒步实在是来不及深入了。</p> <p class="ql-block">这壕沟是不是高昌故城的河流?或者是排水沟?还多年雨水冲刷自然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离砖道最近的外城城墙,有规律的间隔一个突出半圆形,是不是马面墙呀?</p> <p class="ql-block">这上下都有门洞的残垣,又让我遐想会是什么建筑遗迹?</p> <p class="ql-block">正面再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接着又一个有门洞的残垣,难道是内城墙?这门洞也太多了点吧!</p> <p class="ql-block">再分段局部拍两张。</p> <p class="ql-block">这段外城墙,马面墙特别明显。</p> <p class="ql-block">拉近看看城墙上小洞是不是垛口?</p> <p class="ql-block">这左右对称残垣是什么?左右两侧还有对称小土墩。是宫殿吗?</p> <p class="ql-block">这又是什么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好像是宫殿部分,又点罗马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门洞让我感觉是个高大建筑。</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心塔建筑群吗?</p> <p class="ql-block">2号建筑遗址</p><p class="ql-block">2号建筑遗圳位于高昌故城东南角,距外城东、南城墙各约120米,距东南小寺90米。现存房址2间,南北长25米、东西宽13米,面积300平方米。夯土墙体保存较好,墙基宽约2.3米,高约44米。东墙上部可见屋顶起券痕迹。</p> <p class="ql-block">没时间进去看了,只能外围远观了</p> <p class="ql-block">东南小佛寺</p><p class="ql-block">东南小佛寺又称“八十凸角”佛寺,为高昌回鹘后期(公元13-14世纪)的建筑,前殿后塔结构,塔为藏密曼陀罗塔,是具有浓厚藏传佛教风格的小型佛寺遗址。佛殿正壁前原有五身坐佛塑像,是以大日如来为主尊的五佛,常称五方佛。佛的周边原有六种动物组成的装饰图案,现残存狮羊、大象、摩羯鱼三种。</p> <p class="ql-block">只远观一个角度,没时间绕场一周全方位仔细看了。</p> <p class="ql-block">返程时边走边拍,这高低错落的残垣带给我太多疑问与好奇,想在竞走两小时中了解高昌故城,那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这角度拍门洞中塔型土墩,很有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沿着砖道疾步</p> <p class="ql-block">转木栈道去近距离看城墙。</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以为的马面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沿木栈道走出高昌故城,栈道旁有介绍牌,内容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外城南门遗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外城南门位于外城南墙中部偏西,是高昌城重要的城门之一,设有瓮城。瓮城向南凸出,西侧开门。</span></p> <p class="ql-block">这城门有点烧脑,我实在看不出翁城格局。</p> <p class="ql-block">无论看懂看不懂,反正第一批国保、世界级非遗“高昌故城”我来过了。</p> <p class="ql-block">从遗址到游客中心800多米,我10分钟走到,比规定时间还提前了15分钟。</p> <p class="ql-block">正好有时间看“走进高昌”展览</p><p class="ql-block">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东部的二堡乡是丝绸之路兴盛时期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第一大中心城镇。这里,汇聚了中原、印度、希腊罗马、伊斯兰四大文化的精华;这里荟萃了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的珍贵遗迹;这里,是丝绸之路的枢纽,曾几何时,往来商旅摩肩接踵,市场内商铺林立、百物具陈。本展览是以高昌的历史故事为主线,按西域重镇、丝路枢纽、多元文化、玄奘之路、众神栖落、市井万象、保护研究七个单元,生动再现了古代高昌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社会生活。</p><p class="ql-block">西域重镇</p><p class="ql-block">高昌城作为西域边陲的重镇,郡所、县衙、州府、王宫历代相沿,多少公文由此发出,往来使者身影匆忙。它是丝绸之路畅通的交通后勤保障,是确保丝路安全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央政府掌控西域的权力中心。</p><p class="ql-block">多元文化</p><p class="ql-block">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和伊斯兰文化是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而敦煌和新疆则是四大文化的汇流之地。吐鲁番是新疆古代文化的缩影,而高昌城作为古代吐鲁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汇聚了四大文化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高昌故城平面图</b></p><p class="ql-block">高昌故城总面积约198公顷,外城墙周长5.4公里,城址大致为方形,包括内外相套的宫城(当地人称之为“可汗堡”)、内城和外城三重城。高昌城的营建,源于西汉对西域的开发。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高昌城所在的位置,正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之地。</p><p class="ql-block"><b>高昌由来</b></p><p class="ql-block">汉武帝时,一队从中原出发西行远征的士兵,长途跋涉,人困马乏。正在绝望之际,一条潺潺的流水,一片平坦的绿洲,让士兵们为之欢呼雀跃。将军李广利命令那些极其困乏、无法前行的士兵留在此地休整,并开始夯筑用来戍守的城墙。这些留下来的士兵大多来自敦煌县西宕乡的一个村子——“高昌里”一带。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思念,他们把这座亲手修筑的小城池命名为高昌壁。高昌,还有着“地势高敞、人庶昌盛”的良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玄奘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吴承恩的《西游记》,让世人记住了唐僧师徒穿越火焰山的艰辛,多少游客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也要一睹胜迹。唐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行程5万里,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和国家的壮举,拨动了多少人重走玄奘之路的心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玄奘西行图</span></p> <p class="ql-block">与高昌故城相距几分钟车程还有一个“台藏塔”。门票半价20元,我就在栅栏外拍照了。</p> <p class="ql-block">台藏塔遗址简介</p><p class="ql-block">台藏塔遗址位于三堡乡尤喀买里村,西距吐鲁番市40公里,东南距高昌故城通址1.2公里。台藏塔始建年代为公元6-7世纪(麹氏高昌国时期)。14世纪末,察合台汗国统治者强迫南昌居民信毫伊斯教之后,台藏塔逐渐毁败。</p><p class="ql-block">遗址占地面积为939平方米,残高约20米,塔身平面呈口字形,朝向南偏西。塔身为务土所筑,东、北侧塔身有佛龛遗迹。塔壁基部厚8~12米,塔基底部外边南北长约36米,东西残长34米,塔内中空,方形,边长约15米,南向正中有宽约3米的缺口,当为塔室正门遗迹。塔内曾供有一身巨大佛像,20世纪初期已毁。近年,台藏塔遗址曾出土研究价值极高的唐永淳三年(公元六八四年)历日文书写本。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台藏塔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台藏塔遗址是新疆境内已知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建造年代较早的佛教建筑遗址,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及发展的一处重要遗迹,反映出高昌历史上佛教活动的兴衰及高昌地区宗教建筑文化融汇东西的特点,是吐鲁番地区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感谢游友拍下介绍,让我了解了“台藏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