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从埃德蒙顿经温哥华转机到黄刀镇。加国好大,随便一折腾,就要用个小一天。</p><p class="ql-block">有件事挺可笑:机场值机,递上护照。一个脸圆圆的黑人女职员一边翻着护照,一边漫不经心地问:“去哪儿?”想说黄刀镇,但对方听不懂中文。脑子紧急搜索英语该怎么说,但真不知道人家咋叫。情急之下按照中文望文生义,吞吞吐吐回答:“yellow knife”?眼见着笑容立刻在对方脸上润开。登机牌递出来,目的地清楚写着我说的地名。我一边为蒙对了庆幸,一边还是想不明白怎么真是“黄色的刀”?</p><p class="ql-block">这是温哥华落地之前照到的蓝色的群山。在悉尼去过“蓝山公园”,据说就是某种情况下山是蓝的。不过我是一点儿没看出蓝。想不到在温哥华看到了,真的是蓝山。</p> <p class="ql-block">一番旅途劳顿,住进了黄刀镇最好的酒店。急忙吃过晚餐,小做调整,就踏上了寻找极光的旅途。</p><p class="ql-block">旅行地接社提供给我们的第一个极光观测点不远,开车20分钟即到。原以为半夜观测极光会很冷。想不到我们可以在温暖的房间里悠闲地等待,出现极光时会有人来叫大家去观景台拍照。</p><p class="ql-block">观测点装修一新,设男女卫生间,有热水和咖啡、热巧等供应,晚些时候还提供面包和热汤作夜宵。</p> <p class="ql-block">墙上挂着原住民冬天用的雪地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打什么球用的拍子。加大鞋底的面积是为了减少深雪中行走时过多的陷入。</p> <p class="ql-block">今天运气不佳,室外一直在下雨。大家虽然都盼望能早些见到极光,但也都能理智地判断出雨天的无望。加上一天旅途劳累,于是12点左右就草草收兵,回酒店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当地原住民曾经居住的帐篷。</p> <p class="ql-block">团里的旅友接近凌晨3点钟时被邻里的动静吵醒,起身拍到了一些微弱的极光。第一天的极光观测就这么过去了,还有两天,今天不会下雨,兴许……?心中暗自期望。</p> <p class="ql-block">顾不上半夜观测,睡眠不足的疲劳,上午九点开始黄刀镇第一天的周边参观。</p><p class="ql-block">首先参观了西北特区的立法院。</p> <p class="ql-block">立法院的会议厅,铺在地上的北极熊皮最醒目,好漂亮!</p> <p class="ql-block">想不到在这里解决了关于黄刀地名的困惑。较早来到这里的白人们发现原住民大多会随身携带一把黄铜制作的刀,用作处理猎物的工具。于是就把这个原本不知名的地方称为“黄刀”。</p> <p class="ql-block">这边是西北特区,大致相当一个省。和国旗一起飘扬的,是区旗。</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是世界上最适合看极光的国家和地区。黄刀应该是北美最适合看极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但愿今夜见到,我在心中默默祈祷。</p> <p class="ql-block">参观一个动物标本制作工作室。这里制作的动物标本的水准实在太高端,据说得过世界级大奖。</p><p class="ql-block">制作这些标本的上下游生产链是这样的:原住民负责狩猎,收获是吃肉和出卖毛皮;白人买来各种毛皮,用他们的智慧、生理解剖知识、审美趣味和精巧的制作还原动物的骨骼和形态,收获出卖动物标本的高额利润。</p> <p class="ql-block">各种动物的标本看上去栩栩如生,可广泛用于教育、科普、乃至室内装饰等。最大的好处是人可以近距离观察并直接接触野生动物,不用担心受到伤害。</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中心观看极光纪录片。希望我们也能看到这么美丽的极光。</p> <p class="ql-block">登上黄刀镇制高点,俯瞰小镇全景。</p> <p class="ql-block">户外徒步</p> <p class="ql-block">在一家专门吃鱼的店里晚餐。据说这里网红打卡。吃饭的场景多像一幅卡通画。</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的观测点换在另外一个原住民部落。晚上9:30出发,天黑,靠手电筒照亮,走崎岖不平,时而沙石、时而巨石、时而木栈道的小路,一路蜿蜒曲折,总算到了小木屋。</p><p class="ql-block">为了欢迎游客的到来,原住民专门宰杀新捕的白鱼,烤制后让大家品尝。他们还教大家敲起鹿皮制的鼓。</p><p class="ql-block">屋外虽然没再下雨,但直到深夜一点钟,极光一丝不见。带着一身疲惫,满心失望,大家默默无语踏上归途。</p> <p class="ql-block">黄刀第三天,白天的活动是“追寻野牛的踪迹”。大巴车一口气开出了一百多公里。</p><p class="ql-block">蓝天从云缝里露了出来,和着清风和阳光,大奴湖边,景色宜人。</p><p class="ql-block">今天是住在黄刀的最后一晚,最牵动神经的只有一件事:我们能见到极光吗?如果继续之前两晚,我只能认命:此生无缘。</p> <p class="ql-block">地导说大奴湖是世界第九大湖。这里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发现牛群。</p> <p class="ql-block">老少一家“牛”,一共11头。一头壮年牛站在公路边观望,认为平安后,率先走到公路上。其余牛鱼贯而下。小牛在成年牛的掩护下碎步快行。一头牛显然在断后,它等所有牛安然通过后,迅速跑过公路。群牛很快隐没丛林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巴士停在这里准备中午的野餐。</p> <p class="ql-block">湖畔小屋</p> <p class="ql-block">村庄里警觉的狗子</p> <p class="ql-block">今夜无眠。为了能见到极光,我们第三次出发,执着地寻找心心念念的极光。</p><p class="ql-block">这次是在湖边,四周漆黑一片。浓云裂开缝隙,有星星天边眨眼…所有被视为吉兆的信息传来,紧抓人心。人们手机上的“极光预报”各显神通,搞不清名目的各种指数起起伏伏…</p><p class="ql-block">直到12点半过了,地导埃文跑来大喊:快下车,极光来了。”</p><p class="ql-block">肉眼看不出极光,可疑之处淡淡的光,就像薄薄的云。紧急调试手机,向薄云聚焦,果然可见绿宝石样的光闪闪硕硕。一拨一拨,光线渐强,面积渐大渐长……“跳舞了!跳舞了!”真正的“dancing light"出现在眼前。据说这种舞蹈光每月仅能出现2、3次,今天让我们看到了!</p> <p class="ql-block">每年的8月中旬-10月中旬是黄刀的极光爆发周期。我们是10月7日才到,10月9日离开,时间几近最后期限。到达黄刀后,逢连续阴雨,几乎没有看到极光的自然条件。可就在即将离去的最后一晚,在并不确信浓云不散的天气里能否见到极光,本已经濒临绝望的时候,极光竟奇迹般地呈现眼前。此时此刻,我们除了谢天谢地,还能怎样表达自己的幸福之情?</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看到的极光可能距大爆发的水平尚有差距,但此生能在即将离开黄刀的时候,及时地亲眼目睹到美丽的极光,能看到极光迷人的的跃动和舞蹈,确属极大的幸运。衷心感谢命运之神的眷顾,让我此行的初心得以完美实现。</p> <p class="ql-block">昨晚一夜没睡。晚上10点出发去湖边,回到酒店是凌晨2:30,简单快速收拾行李,3点集合去机场,早晨5点多的飞机再飞温哥华。</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队伍不年轻。最小的是个和父母一起来玩儿的女儿,30岁左右。最老的大哥76岁,独自来游玩,精神矍铄,完全无需别人照顾,走起路来,常常一马当先。团里的老二是一对老夫妻,也74岁了。老太太腿不太好,走路要有根拐棍保障。但老两口一路勉力自强,不拖后腿。我俩算老三,说不上欢蹦乱跳,但正常行动没问题。……</p><p class="ql-block">就是这样的队伍,为了看极光,一夜不睡,没有一句怨言。</p> <p class="ql-block">两个小时多点儿,飞到温哥华,这边时差又加了一小时。</p><p class="ql-block">先到有名的“卡皮拉诺”吊桥公园。快到万圣节了,到处装点、烘托节日的氛围,就连照出的照片看起来都有点儿诡异。</p> <p class="ql-block">当晚住市中心。原本想进酒店就洗洗睡,但经不住繁华外景诱惑,还是出门转了一圈,照了一组夜景。</p> <p class="ql-block">一夜过后街上走走。</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岛的渔人码头。</p> <p class="ql-block">1号公路0起点。世界最长公路,可以通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布查特花园。</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本是个废弃矿坑。布查特夫妇出资建造了这个四季鲜花盛开的地方,把美好永远留在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向团友学照一滴水。</p> <p class="ql-block">40多年前的大学同学。他上世纪80年代末来到加国,艰苦奋斗几十年,成为立住脚跟的第一代移民。他网上发现我来旅游,立即热情相邀。</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家附近的一座挺有名气的“白桥”。</p> <p class="ql-block">温哥华的一天。</p><p class="ql-block">参观格兰维尔公众市场。这里是废旧工厂改建的,很像北京的“798”。不过这里既有海景,也有艺术品、礼品,还有服装、生活用品,蔬菜、水果也是琳琅满目。</p> <p class="ql-block">海的港湾+城市风光</p> <p class="ql-block">有交通船搭载乘客往返两岸。</p> <p class="ql-block">铁艺制作</p> <p class="ql-block">墙画</p> <p class="ql-block">食品市场</p> <p class="ql-block">火鸡够大</p> <p class="ql-block">蒸汽钟</p> <p class="ql-block">高楼</p> <p class="ql-block">公园里的图腾</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五帆广场</p> <p class="ql-block">狮门大桥始建于1938年,很像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是来温哥华必看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远望</p> <p class="ql-block">纵向拍摄</p> <p class="ql-block">加国一程除去飞机旅途,各种观景实际用时只有13天。十分紧凑的13天里,我除了圆满完成两大心愿,还看到了太多预期之外的美景。</p><p class="ql-block">虽说这次旅游是我们有史以来价格最昂贵的一次,但客观原因的确是疫情之后价格翻番,目前的经济形势不稳定、不乐观,俄乌战争加大了飞行成本等等。因为加国幅员辽阔,行程饱满,相比以往的旅行,这次是路上拉车时间长,休息时间相对缩短,观看极光的三天挤占睡眠时间等,因此也是比较疲劳的一次旅行。但是我感觉这次是自己身体状态非常好的一次。每天都精神饱满地看不够似的,以往的一些小毛病也都不见了,这次没上火,也没闹肠胃,恍如回到了10年前。我想这其中既有美景不断刺激神经的原因,也有不同于宅家的新鲜感觉令人振奋的因素。一路上吃得好,住的好,旅行社和导游设计安排得好,让人心清气爽,舒适惬意。如果在以往,类似疲累会让我牢骚满腹,而这次我真是毫无怨言。</p><p class="ql-block">并不是总要提醒自己记起年龄,但不断让自己提起精神,趁身体尚好,多动腿脚,多看世界的美好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我的一辈子人生里,实现了不少做梦不敢想的事。在工厂当工人的时代,做梦想不到有朝一日能读大学,想不到日后能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想不到自己家可以买车、买房子,更想不到还可以走向世界,去看最美的风景。如今成真的现实甚至都不是曾经的梦想,这人生还能更玄幻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