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首诗,火了一座城

往事如风

因为一首诗,火了一座城!多少人奔着一首《枫桥夜泊》来到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br> 千年古刹寒山寺,坐落苏州枫桥畔,因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名扬天下。钟声悠扬,黄墙黛瓦,曲径通幽,尽显江南禅意千。寺内碑刻、古钟、佛像皆承载历史风华,是祈福静心的绝佳圣地。 来到苏州,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座落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了。虽然这座古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但只有在张继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之后,它才名声大振,俨然不去寒山寺,就没有到过苏州一样。 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寒山寺,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薇明、唐伯虎、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建筑古色古香、飞甍崇脊、檐歇山顶;有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大钟楼和普明宝塔等;寺内两个第一,“天下第一石钟”,重量为108吨,“中华第一石碑”的《枫桥夜泊》诗碑,重量高达388吨。其享誉中外,千年不衰。基于两点:一则是张继的《枫桥夜泊》那首诗;二则是重达108吨的“天下第一佛钟”。 寒山拾得故事: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江南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垂髫好友。长大后寒山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一个偶然机会,寒山终于知道了事情真相,心里虽然像打翻了五味瓶左右为难,但经过痛苦心择还是最终决定成人之美,从此毅然离开家乡始丰县,独自远隐吴地出家。十天半月过去了,一天拾得因难忍思念再访寒舍,只见门上有一封留给他的书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及早与姑娘结婚,并衷心祝福他俩美满幸福,拾得这才恍然大悟。他深感对不起寒山,由此决定离开姑娘寻找寒山。时值一个夏天终于有缘,拾得于如今的姑苏古寺找到了寒山,从此两人同皈佛门。<br>民间据此传说,位于苏州姑苏区枫桥路,始建于南朝萧衍天监(502—519)年代,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由此更名寒山寺。 这就是来之前不知设想过多少回的寒山寺吗?你竟是这般既古老又年轻的模样,让人感到熟悉又让我陌生。遥想当年,在一个深秋的夜晚,身处异乡为异客的张继,泊舟于姑苏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的夜晚,你撩起了诗人张继多少的哀怨和忧愁。眼前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和江枫、渔火、不眠人,以及古寺、客船、钟声等,让他在这朦胧飘渺,亦真亦幻的意境中,仿佛不经意间脱囗吟出了流传至今的千古名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时的张继,到底怀有一种怎样的心情,是望着那静静流淌的运河水思绪万千,还是报国无望,行路艰难的无奈感叹呢? 不得不相信了中国古诗词的力量和情感,它真的可以穿越千年而丝毫不减,以致成为连结物我的一个最为独特的纽带。<br>不得不感受古诗词魅力的感受力,其实早就藏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之中。只要是对自己有要求的人,就不会拒绝诗词这么美妙的存在。 寒山寺外有条古运河,不舍昼夜地流淌着。河水浩荡东去,水面上不时有舟船驶过。运河上有两座拱桥,就是有名的江村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指的江村桥和枫桥。 如今,寒山寺的江枫渔火依旧,回荡在江畔的钟声依然,为什么每每读起《枫桥夜泊》,就会深深地想起那寒山寺的钟声,而且总会有那种萦绕的挥之不去的缕缕忧伤和淡淡凄凉…… 惟愿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纯粹,为我们的心灵开辟出一方净土,让自然之美和人性之美,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并在人潮汹涌中感受山水诗意的交融,给灵魂一个能够栖息的美好家园…… 铁铃关的后面就是枫桥。 出东门,沿枫桥路到底,就可以看到江枫桥了。江枫桥园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为千年古寺平添了几分幽远风情,同时再现了这首诗的魅力所在:<br>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br>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进入“寒拾遗踪”门坊楼后,行走20米左右在左手边就到访寒山钟楼。寒山钟楼又称“梵音阁”、“寒二别院”。 梵音阁是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阁,内置的仿唐古钟高8.588米,重达108吨,被誉为“天下第一佛钟”。顶层檐下高挂有“梵音阁”风字匾。底层楼阁门上方写有“寒山寺钟楼”字样,两侧抱柱有楹联:“寒山不见山,钟声彻大千”。 在寒山寺,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那口大钟了。俗称“百八钟”。敲钟108下是佛教文化中的寓意,它不仅是对佛教文化的传承,也寓意着对新年的祈愿和对自己节令的尊重。佛经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古寒山寺钟面主体铭文《大乘妙法莲华经》,共有69800个字,钟面上总共有铭文70094个字。 看完大钟往前走,钟楼的正对面就是高达15.855米、宽5.319米、厚1.281米、重量达388吨的世界第一大石碑,石碑正面是清代著名大书法家俞樾1906年所书写的《枫桥夜泊》,背面则是由乾隆御笔所写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走出寒拾殿就进入普明塔院,门口写着“无上清凉”。无上清凉是寒山寺的名匾,四个字便道出了一个无悲无喜的佛家境界,让人见之心静。   来到“大雄宝殿”,宝殿门桅上悬挂“大雄宝殿”匾额,正中供如来佛像,左右立阿难、迦叶近侍。佛像背后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画像中的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有被头散发,憨态可掬,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真迹。从“大雄宝殿”走出,左侧是“大恩殿”,右侧是“罗汉堂”<br>   来到“大雄宝殿”,宝殿门桅上悬挂“大雄宝殿”匾额,正中供如来佛像,左右立阿难、迦叶近侍。佛像背后供奉着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画像,画像中的寒山右手指地,谈笑风生;拾得袒胸露腹,欢愉静听。两人都有被头散发,憨态可掬,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之真迹。从“大雄宝殿”走出,左侧是“大恩殿”,右侧是“罗汉堂”<br> 大雄宝殿右侧罗汉堂内的五百罗汉都是香樟木雕成的镀金罗汉,是清代雍正年间的文物。五百罗汉就是释迦牟尼的五百弟子。罗汉能达到这样三个境界:一、不受生死轮回之苦;二、不贪;三、受天人供养。从罗汉堂经长廊来大恩殿,然后去寒拾殿。 “听钟石”竖立在寒山寺不大的钟楼前。每年除夕或元旦晚上,在寒山寺举行的敲钟仪式上,钟敲108下,每一下代表一个烦恼,听完钟声,来年烦恼便随风而去,有祈祷来年平安之意。<br> 普明宝塔始建名“妙利普明塔院”。塔为一寺标帜,是塔院的主体建筑,是寒山寺的最高点。塔高42.2米,5层,呈正方形,为仿唐木结构楼阁式塔;塔刹为铜铸镀金,高9.6米,重12吨;塔外四周塔檐悬挂有108个风铃,阵风吹过,铃声悦耳,增添几分动感和灵气。东西南三面塔上挂着“拈花微笑”、“无量寿佛”、“明心见性”、“无上菩提”、“佛光普照”、“如入禅定”等牌匾。 太湖石上写有“候月”、“听梵”。古人十大雅事:候月。有文人九雅之候月之说。听梵音,闻香火。万事只求半称心。 沿左侧向前行走来到藏经楼,一楼叫“寒拾殿”。寒拾殿主要是供奉“和合二仙”,即“寒山”和“拾得”。在这里,信徒们通常会三拜和合二仙,主要是求婚姻。在中国有33000多座寺庙,但是供奉爱情之神的寒拾殿仅此一处。<br>和合二仙之像,为两个笑容可掬,蓬头垢面的和尚,一手持荷叶莲花,谐音“和”;一手捧宝合,谐音“合”。和合二仙代表着人们美好的愿望,愿新人百年好合,家庭团结和睦。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帝下诏书封天台寒山大士为和圣,拾得大士为合圣。至此,寒山寺成为和合文化的著名圣地。<br>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br>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br>拾得云:<br>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出寒拾殿向右转,顺右边长廊来到寒山寺碑廊。碑廊是清光绪三十二年建,座西向东,60余平方米。陈列宋、明以来历代碑板刻石十余方,其中有岳飞、唐伯虎、俞樾、康有为、刘粟等手书作品,为碑刻艺术的瑰宝。其中有李大钊等所书写的枫桥夜泊;碑廊上还有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写两句诗:“三声马蝶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表达岳飞“恢复旧神州”的长期凤愿与豪迈气概。 寺院内稀有的天湖石巨型灵壁——观音峰,堪称“姑苏之最”。此石高达7米,重35吨。因“玲珑剔透、琉璃娟秀、姿若观音临驾、慈态善容、峰韵万种”而得名。“观音峰”三个字由长老空大和尚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