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午后到夜幕:东方明珠的,三重时光(叙事散文)

明哥日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 称:明哥日志 美篇号:1427612 </p> <p class="ql-block">下午四时的光景,我第三次站在了这座高468米的巨塔脚下。它建成于1994年,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高塔,如今虽已不是最高,却依然是上海最熟悉的面容。</p><p class="ql-block">仰起头,那两个硕大无朋的球体被斜阳勾勒出淡金的光边。这座集观光、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建筑,在浦东陆家嘴的苍穹下,宛如一串被遗忘在云端的珠串。风从黄浦江上吹来,带着水汽特有的微凉。前两次来,心境总是浮泛的;唯独这第三次,心里是静的,像是来赴一个老朋友的约会。</p> <p class="ql-block">登塔的电梯依旧是那样迅疾。当门“叮”一声打开,踏入二百五十九米的全透明悬空观光廊时,心跳几乎停滞——脚下是流动的车河,灯光如星河倾泻,整座城市都在脚下呼吸。我没有立刻去走那惊险的玻璃栈道,只是将身子缓缓靠在环形玻璃墙上。</p><p class="ql-block">此刻的太阳,正不慌不忙地向着西面沉下去。它的光芒斜射着,将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浸透成蜂蜜和琥珀的色泽。黄浦江成了一条熔金的带子,货船、游轮都成了剪影,在这金带上无声滑过。这便是我第三次看到的景象了。景虽同,看景的心却不同。第一次是惊叹,第二次是解说,这一次,却只是默然。光与影在城市天际线上缓慢移动,像一出关于时间流逝的哑剧。</p> <p class="ql-block">不觉间,天色已由橙红转为沉静的宝蓝。我登上三百五十一米的太空舱,这里像一颗悬浮于天际的胶囊,将外滩的万国建筑群、黄浦江的蜿蜒水道尽收眼底。最先亮起的是街灯,一粒一粒,像在天鹅绒上扎出的小孔。紧接着,霓虹灯便大张旗鼓地燃烧起来。对岸的陆家嘴成了参差的水晶森林——金茂大厦通体的冷光像出鞘的玉剑;环球金融中心透出未来感的白芒;而上海中心则扭着螺旋上升的身姿,流淌着幽蓝的光波。</p><p class="ql-block">下到九十米的环动多媒体秀场馆,这里正上演一场关于未来的梦境。光影在环形屏幕上流转,城市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重构。我忽然想起黄昏时在滨江大道所见——那时的塔影在晚霞中像一支巨大的音符,插在天地交界处。而现在,塔身的球体层层叠叠,宛如一串被串起的明珠,在夜幕中变换着灯光色彩。有时是热烈的“中国红”,点亮整座城市的骄傲;有时是金黄与暖白的交织,像在讲述温柔的都市情话。</p> <p class="ql-block">六点半,我在旋转餐厅坐下。餐厅极慢地转动,窗外的景色如无尽长的卷轴徐徐展开。高架上流动的车灯汇成金红与银白的河;写字楼里一方方的格子间亮着安稳的白光。这座塔像一个冷静的巨人,看过我初次来的青涩,看过我第二次来的喧闹,如今又看着我第三次来的沉静。它自己何尝不在变?从当年傲视群雄的“最高”,到如今被后辈超越,它似乎也从容了,从一座象征经济发展的丰碑,沉淀为承载城市记忆的灯塔。</p><p class="ql-block">七点整,夜色已浓。我走出塔身,回头再望。灯光依旧璀璨,红黄交织的光晕洒在周围树木上,绿叶仿佛也被染上了梦的颜色。站在黄浦江的游船上抬头望去,东方明珠稳稳立在城市中央,被四周的高楼簇拥,却从不被淹没。它的光芒倒映在江面,随着水波晃动,像一条通往未来的光路。</p> <p class="ql-block">这第三次的登临,我没有带回新的惊叹,却仿佛卸下了一些什么。它不只是一个景点,而是一种象征——关于高度,关于梦想,关于一座城市如何用光刺破黑夜。外滩百年风云,见证过无数离别与重逢;而东方明珠,永远是上海的第一眼,是这座城市永不疲倦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谢谢分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