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0月6日至9日,我有幸参与了阿拉善盟文联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采风创作活动。四天的时间里,我们从曼德拉山的岩画文脉到巴丹湖的云雾仙境,从图书馆的书香底蕴到收藏馆的艺术温度,从骆驼文化博物馆到农耕博物馆,深深地感受到了阿拉善右旗这片热土的悠久厚重、辽阔壮美、文明发展。</p> <p class="ql-block"> 走进曼德拉山,首先被这座山的颜色吸引。整体灰绿,黑色的岩石呈条纹状分布在上面。岩画分布在东西6千米、南北3千米的岩脉上,现存4234幅形态各异的作品,最早可追溯至6000年前。</p> <p class="ql-block"> 山上的岩石形态各异,飞禽走兽想啥像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阿右旗图书馆是千里戈壁滩上名副其实的“文化绿洲”,整齐排列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各类书籍,古今中外,应有尽有。这里不仅是藏书之地,更是当地的“文化枢纽”。这里经常性举办读书会、书画展览、非遗体验等活动。图书馆还会为牧区群众提供“流动图书车”服务,让书香走进草原和沙漠。小镇子,大馆藏,传承着历史,播种着文明。</p> <p class="ql-block"> 《世界自然遗产: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文学专刊》发行仪式在图书馆举行。</p> <p class="ql-block"> “阿拉善文学驿站”授牌仪式</p> <p class="ql-block"> 走进全区书法篆刻巡展开幕式的会场,名师大家的作品纷纷亮相,虽然我是外行,但也很养眼、很震撼!</p> <p class="ql-block"> 为了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摄影师也是够拼的!</p> <p class="ql-block"> 细雨绵绵中,我们走进了神往已久的巴丹吉林沙漠。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全国最美的五大沙漠,巴丹吉林荣膺榜首。 </p><p class="ql-block"> 202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巴丹吉林的美走向了世界!</p> 沙山,上帝划下的曲线。 湖泊,上帝遗落的宝石。 <p class="ql-block"> 无人机缓缓升空,穿过细雨与云雾,将沙山、湖泊、云雾交融的画面传回屏幕:沙丘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湖水像一块被晕染的翡翠,偶尔有风吹过,云雾在沙山间流动,仿佛整个沙漠都“活”了过来。云雾裹着沙山,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沙,巴丹吉林美成了仙境。</p> <p class="ql-block"> 巴丹湖碧玉新妆:高耸的沙山轻轻地将你环抱,轻柔的白雾多情的为你伴舞。</p> <p class="ql-block"> 灯光辉映着沙山,神秘梦幻!</p> <p class="ql-block"> 雅布赖是小镇,真的很小。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小镇子“方寸之地有乾坤” 。李成红老师的书画收藏展馆让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驼奶之乡”,阿拉善右旗的骆驼产业发展让采风团印象深刻。在骆驼文化展览馆,讲解员带领大家系统了解产业发展脉络。整个骆驼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很大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 走进光明队农耕文化博物馆,回忆农耕岁月,重拾乡土记忆。</p> 艺术家们座谈交流分享 <p class="ql-block"> 巴丹吉林镇的紫金花海也是一个很美的去处。徜徉其间,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四天的采风活动,观摩、学习、聆听、拜读、交流、分享,有序、有趣、有提高、有收获。以前对阿右旗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上,认为这里荒凉、偏远、落后。今天,当我真正走进这片土地,才明白:这里不仅辽阔壮美 ,更有她的厚度和温度,每次按下快门,每次的记录,都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敬意,最长情的表白。希望能用我手中的相机,为宣传阿拉善右旗做点什么。感谢阿拉善盟文联组织这次意义深远的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