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峰随笔 王绍德:宜昌二中特级体育教师

杨安琪

<p class="ql-block">肖峰随笔 王绍德:宜昌二中特级体育教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 肖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宜昌二中老师王绍德,虎门将子教体育。王绍德先生是王锡町将军的三子。他于1936年农历10月初三生于北京东四牌楼孙家坑(现名连丰胡同)13号,与张自忠将军的家人同住一个院落。出生时父亲王锡町任驻防冀察和平津的国民革命军29军38师副师长。军长宋哲元,师长张自忠,驻防北京南苑,</p><p class="ql-block">  1937年7月抗日军兴,父亲负伤,在北京东交民巷德国医院( 现北京医院)养伤,伤愈后南下归队。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后任33集团军兵站分监,枣宜会战后驻防湖北老河口。1940年5岁时由一副官到北京把全家接到湖北,王绍德进入33集团军子弟小学读书。集团军总司令冯治安任名誉校长,参谋长张克侠主持校务。1945年日本投降随父到江苏徐州,就读教会的昕昕中学(现江苏省重点高中徐州四中),1948年8月,淮海战役即将爆发,全家迁到上海,就读徐汇中学。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举家迁回北京,王绍德就读河北高中。</p><p class="ql-block"> 熊天怀老师 关于王绍德老师出生将门之后,我在二中工作时,听人说过。这篇文章中,只讲了他的父亲王锡町抗战功绩,没有讲他的爷爷,如果不去查仿清朝海军将领的资料,恐很难获得。当时我们听王老师本人讲,他爷爷是清朝海军管带,具体叫什么名字,什么情况都不知。</p><p class="ql-block"> 1950年12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王绍德步先父后尘,响应号召报考军校,入青岛海军炮兵学校,1952年4月毕业分配安庆海军联合海校三分校任教员。1953年8月到广州军委军事体育学校学习,1954年8月毕业后到胡芦岛海校任教。1955年8月考入中南体育学院(现武汉体育学院),1957年毕业分配到海军第一预校任教。</p><p class="ql-block"> 1960年,王绍德转业到宜昌师专任教。1962年师专下马,调到宜昌二高(现宜昌二中)任体育教研组组长。八、九十年代以来,二中在全市各项体育活动中名列前茅,曾连续4年荣获全市中学生篮球、排球赛冠军,被教育部、国家体委、团中央授予“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王老师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1980年,王绍德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授予银质奖章。1988年评为特级教师、“宜昌市中小学先进德育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体育教师”,并获银质奖章。1997年退休,工龄47年。王老师一生志在培养“四有”人才。他说“学生的成就,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p><p class="ql-block"> 王绍德的父亲,是抗日爱国名将王锡町将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王老师选择体育专业,1962 年调到宜昌二高,从事体育老师工作。王老师十分钟爱自己的职业,对体育教学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把德育放在首位,课堂教学做到“五严格”,学生评价王老师治学严谨,课堂活跃,生动有趣,能启发学生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他是一位深受学生尊重和喜爱的体育老师。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黄老师桃李满天下,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p><p class="ql-block"> 他按照体育心理学原理,对体育专业予以指导,二中体育运动会春季、秋季两届雷打不动,对二中学生的毅力、意志培养很有作用。在“文革”中,体育运动会的比赛,营造了二中生气勃勃的校园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影响很大。我就深受其益,对下乡知青锻练,起到了冲刺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八、九十年代,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就是北大学生对中国足球比赛获得胜利的口号。作为“八十年代的新一辈”,女排拼搏精神,激励我“三进华科大,成就新闻人”。宜昌二中的体育课打下的底子,体育教育使我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肖峰 1974 届宜昌二中校友,华中科技大学文学博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媒学院教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10.6 中秋节 湖北省宜昌市 江南 点军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