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4日的退休仪式上,8位银霜染鬓的教师为职业生涯画上句点。王治洪老师简历上"某某年至今,一直在本校工作"的极简记述,恰似一枚印章,镌刻着"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注解。而今两载光阴倏逝,我们却要送别这位用三十九年光阴坚守讲台的教育人,在感叹生命无常的痛惜中,更读懂了这份坚守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择一事"的起点,是热爱与敬畏的双重抉择。王老师在发言中坦言,他将讲台视作人生舞台,这份炽热的热爱,正是支撑他走过近四十载教育生涯的精神根基。这种热爱绝非一时兴起的冲动,而是转化为日复一日的严谨践行——衣着得体、课前候课,数十年从未改变的细节里,藏着对职业的极致尊重。正如翻译家草婴18岁投身翻译事业时的初心,只因受鲁迅影响便立下传播优秀文学的志向,这份始于热爱的选择,为"终一生"的坚守埋下了伏笔。世间职业万千,唯有以热爱为底色、以敬畏为标尺的选择,方能抵御岁月漫长。</p><p class="ql-block"> 终一生"的历程,是执着与深耕的双向奔赴。在追逐速成与功利的时代,王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在教育领域的坚守,曾让同为教育工作者的"我"陷入对平凡的迷茫。当老学生一句"你这些年来一直干这一项工作啊"的感叹响起,才猛然发觉,这份看似"原地踏步"的坚持,实则是"雨打风难灭,风吹色更明"的坚韧。草婴的翻译生涯更印证了这种深耕的力量:75年间,即便历经"文革"磨难,躺在硬板床上仍念兹在兹于译事,浩劫过后以每日千字的精度雕琢译作,为559个人物制作卡片,用20年完成400万字《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这种坚守绝非机械重复,而是如樊锦诗守护敦煌般,在时间维度上践行"时间复利",在专业维度上实现"垂直复利"的主动深耕。</p><p class="ql-block"> "足矣"的归宿,是价值与传承的双重圆满。王老师曾庆幸,教育事业让他收获了社会尊重、蓬勃朝气与稳定生活,更坦言这份职业已融入生命,无悔终生。这种满足感,源于对职业价值的深刻体认——正如草婴所言"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当个人付出与社会价值相遇,平凡坚守便绽放出不凡光芒。更珍贵的是,这种坚守会化作照亮前路的光。退休仪式上,年轻教师代表立志追随前辈足迹,正是"择一事,终一生"精神的延续。那些播撒的知识种子、传递的职业操守,会在代代传承中成为不朽的精神财富,这便是坚守最动人的回响。</p><p class="ql-block"> 司马迁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王治洪与草婴们用一生证明,总有超越功利的追求值得托付终生。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择一事,终一生"并非要成为惊天动地的伟人,而是在选定的领域里,以热爱为灯、以执着为舟,在深耕中实现自我,在传承中成就永恒。</p><p class="ql-block"> 此刻,送别王老师的脚步渐近,悲伤之余更有感悟:当生命以坚守为笔、以热爱为墨,即便终归于平凡,也已书写出最厚重的人生答卷。这便是"择一事,终一生,足矣"的真谛。愿这份匠心与坚守,永远在岁月中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