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绘山河·纸载春秋——上博绘画展~明晚期

王曼毓(圃毓洛荧)

<p class="ql-block">明晚期(公元1573—1644年),继“吴门画派”之后,山水画领域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华亭派”、赵左的“苏松派”、沈士充的“云间派”,统称“松江派”,在画坛上声誉隆盛。此派以董其昌影响最大,画法讲求笔墨趣味,画风苍古秀润。同时,还出现诸多其他地域性山水画派,著名的有以蓝瑛为代表的“武林派”,以项圣谟为代表的“嘉兴派”等。</p><p class="ql-block">晚明人物画涌现出一批风格独具的名家,其中以丁云鹏、尤求、吴彬为代表。以肖像画著称的曾鲸,注重“墨骨”和晕染,画法自出新意,从者甚众,形成“波臣派”。陈洪绶以高古奇骇的画风异军突起,与画法尚古的崔子忠并称“南陈北崔”。</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是明朝大臣、书画家。</p><p class="ql-block">董其昌自幼聪颖,十三岁成为松江府庠生,十七岁参加府学考试因书法不佳屈居第二,从此发奋研习书法。后从学于莫如忠、陆树声,开始学习作画,并接触禅学和阳明心学。万历十七年(1589年)考中进士。</p><p class="ql-block">董其昌是官场明哲保身的典范,他在万历、泰昌、天启、崇祯朝为官,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湖广提学副使等职。期间因政局变动,多次授官不赴任或乞休归家,45年中只有17年好好上班。</p><p class="ql-block">晚年 崇祯四年(1631年),董其昌第三次应召赴京担任礼部尚书。崇祯七年(1634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崇祯九年(1636年)八月,因病逝世,享年八十三岁,谥号文敏。</p><p class="ql-block">董其昌书法自成一家,与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合称晚明四家,其书法以秀逸、淡远、爽俊为美学特征,早期临摹先人作品,四、五十岁后形成独特风格,他以禅论书,对用笔、用墨、结构章法和意境均有独到见解,把质朴无华、平淡自然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p><p class="ql-block">董其昌擅画山水,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等。他注重师法传统但又不拘泥于古人,强调以笔墨表现主观情趣,追求“淡远”的艺术境界,对后世“松江派”及清初“四王”等画家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董其昌在书画理论方面主张“南北宗”论,认为山水画存在南北两个不同的流派,南宗以王维为代表,北宗以李思训为代表,这一理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还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艺术理论遗产。</p> <p class="ql-block">董其昌、陈继儒《书画合璧卷》</p><p class="ql-block">董其昌工书,精鉴赏,擅画山水。此卷作于天启末、崇祯初年,另纸有陈继儒行书诗二首。</p> <p class="ql-block">赵左《山居闲眺图轴》</p><p class="ql-block">赵左:约1550年出生,约1637年去世,字文度,华亭(上海松江)人。他是宋旭门生,后受董其昌影响,也为其代笔,擅画山水,创“苏松派”。</p><p class="ql-block">此幅全法黄公望,作于万历四十四年。</p> <p class="ql-block">程嘉燧《山水图轴》</p><p class="ql-block">程嘉燧 字孟阳,号松圆、偈庵,原籍歙县,侨居嘉定,生于1565年,卒于1643年。他工诗词,精音律,山水宗倪瓒、黄公望,笔墨简净枯淡,疏放秀逸,意境萧然,与李流芳、娄坚、唐时升并称嘉定四先生,也是画中九友之一。</p> <p class="ql-block">李流芳《林峦积雪图轴》</p><p class="ql-block">李流芳擅山水、花卉,画风隽爽流畅。此幅作林峦雪色,留白以示积雪,笔法近黄公望、倪瓒,作于天启三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蓝瑛《拒霜秋鸟图轴》</p><p class="ql-block">蓝瑛 字田叔,号蝶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于1585年,卒于1664年后。他擅山水、人物、花鸟,笔墨豪放苍劲,是“武林派”的代表人物。他是董其昌的弟子,陈洪绶的老师。</p><p class="ql-block">此幅勾勒作湖石,石背写意画竹枝、秋菊、木芙蓉,枝头栖止小雀,自题拟马远法,为作者传世少见花鸟画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恽向(1586-1655)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名本初,字道生、曙臣,号香山,江苏武进人。</p><p class="ql-block">恽向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恽绍芳是嘉靖年间进士,父亲恽应明为太学生。他21岁补为常州府学附生,后在北京居住约三十年,参加十次科考均未中。崇祯二年(1629年)加入复社,崇祯十四年(1641年)父亲去世后,他暂停科举之路,崇祯十七年(1644年)辞去内阁中书一职南归。入清后,他曾短暂任职于清廷,后再次辞官,晚年拒绝复职,决心入灵隐寺终老。</p><p class="ql-block">恽向工诗文,善画山水。早年学董源、巨然,以悬肘中锋作画,骨力圆劲,浓墨润湿,纵横淋漓,自成一派;晚年敛笔于倪瓒、黄公望的风格,惜墨如金,挥洒自如,妙合自然。他对“常州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引领作用,其侄恽寿平自幼随他学习绘画,受其影响颇深。</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 有《春雨迷离图》《雪景寒林图》(现藏故宫博物院)、《仿北苑山水》(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日濯清泉图》(藏广州美术馆)、《秋林平远图》(藏上海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曾鲸《沛然肖像轴》</p><p class="ql-block">曾鲸 字波臣,福建莆田人,流寓南京,生于1568年,卒于1650年。他擅画人物肖像,用墨骨法,反复烘染后略敷色彩,人称“波臣派”。</p><p class="ql-block">此图作于万历四十七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陈洪绶《饮酒读书图轴》</p><p class="ql-block">陈洪绶 字章侯,号老莲,晚号悔迟,浙江诸暨(今属绍兴)人,生于1598年,卒于1652年。</p><p class="ql-block">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绍兴府诸暨县人。年少师事刘宗周,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span style="font-size:18px;">任中书舍人,明亡后入云门寺为僧,不久还俗,后于绍兴、杭州等地鬻画为生,擅人物、山水、花鸟,画风高古奇骇。</span></p><p class="ql-block">艺术成就 与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他的人物画成就极高,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所画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细致流畅。其一生从事版画艺术,《九歌图》《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等都是明清木刻版画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此幅作高士饮酒读《离骚》,人物衣纹落笔均匀,方中带圆,经孔尚任鉴藏,作于崇祯十六年。</p> <p class="ql-block">项圣谟《探梅图卷》</p><p class="ql-block">项圣谟(1597-1658),字孔彰,号易庵,浙江嘉兴人,是收藏家项元汴的孙子,曾由秀才举荐为国子监太学生,但不求仕进,专注于书画创作,晚年家贫,以卖画自给。</p><p class="ql-block">擅画山水、花木竹石和人物,尤善画松,有“项松”之誉。其画风属于吴门画派,早年学文征明,后远学宋人,取韵于元代诸家,笔意淳雅,设色明丽,画面布局大开大合,笔法简洁秀逸,极富书卷气息。</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有《山水图轴》《花卉图册》《松石图轴》《大树风号图》等。</p><p class="ql-block">此卷画赠诗友道开法师,自题和道开《忍饥看梅花诗》八韵,作于顺治八年。</p> <p class="ql-block">文俶(1595-1634),字端容,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明代女画家,文徵明玄孙女,嫁给赵宧光之子赵灵均后,与丈夫一同隐居。</p><p class="ql-block">精于花草虫蝶画的创作,长于写生,多画幽花异卉、小虫怪蝶,能曲肖物情,颇得生趣。作品笔墨细秀,风格娟丽,深得时人赏识,被后世赞誉为300年来江浙闺秀画家第一人。</p><p class="ql-block">代表作品有《花卉》册、《萱石图》《寒山草木昆虫状》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