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江西省定南中学 缪以茂</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既不“撒手”,又知“牵手”,更懂“放手”,以情用爱滋养,高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题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1</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早餐的时候,堂姐催促她的孙子吃面条,说:“小鲸鱼,早餐后爷爷奶奶和婆婆要出去干活儿,你就跟叔公玩一天了哈。”小侄孙嘴上塞满食物,嘟囔着说:“好呀好呀,我要跟叔公跑步踢足球。”小家伙前两天跟我玩上瘾了,赖上我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鲸鱼一吃完,丢下碗,马上跳下坐位,急急忙忙往外冲,要去跟我比赛跑步。刚结束早餐,哪能那么快就去跑步?我赶忙扯住他,说,小鲸鱼,先漱口。小家伙不愿意,我拉住他不放,哄道,不漱口嘴巴里面会长细菌,会肚子疼的。他停止了挣扎,跟着我到了客厅。我示范喝了口水,在嘴巴里咕噜了几下,把水吐在垃圾桶里。小家伙也学着做,却呛了一口,水顺着嘴角脖子往下流,忙扯过一张纸巾,胡乱擦着,我乐了,他也傻傻憨憨地跟着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刚喝完水小鲸鱼又急着要往外跑,我拦住他,说刚吃完东西去跑步,会肚子不舒服的,他却不大乐意,脸上没有了笑容,嘴巴嘟了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让他认认字儿,找出他的两本字卡,“小鲸鱼,我们来认字儿吧,好久没认了。”他还在生气,不理我。我换了个方式,自个儿读起来,故意将“红”读成“黄”,将“雪”读成“风”。小家伙果然受不了了,一把抢过字卡,说不对不对,这个是“红”字,爸爸叫阿红,这个才是“黄”字,妈妈姓黄。然后顺便就把两张字卡中的一百多个字认完了。趁此当儿,我让他组词、造句,说一通“蓝天白云真好看”“河里有许多小鱼儿在游泳”“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年,小鲸鱼不满两岁,他爸爸妈妈买回来几本字卡,想让孩子认字儿,但孩子尚小,对认字不感兴趣,他们常年在外工作,也没空教。去年国庆节期间,我教孩子认“尺”字,拿来一把一米长的直尺,给孩子量了身高,重复了几次之后,孩子说:“这是‘尺’字,尺子可以量身高长度,我有88厘米高。”我奖励给孩子一颗糖。第二认“鱼”字,我把他带到水池边看鱼,孩子认了,还会说“小鱼儿在水里快乐地游泳”。我叮嘱堂姐每天教孩子认识一个汉字,结合身边的事物,尽可能把卡里的字和实际物体结合起来,认字组词造句,直观认识为主,避免死记硬背。堂姐照做了,一年下来,孩子已认得三四百字,连门口贴的春联都能通顺地读出来。我们常陪他读故事书、古诗和儿童启蒙图书。</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2</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鲸鱼,你教叔公读《三字经》好不好?叔公都忘记了。”这本《三字经》是女儿小时候跟我读过的,她让我带回去给她侄儿读,小家伙跟着读过一些。他还想出去玩儿,我只好说,“读了书我们马上去跑步,好不好?”“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他读一句,我跟一句,有时会故意跟错,他马上会帮我纠正。趁此机会,我又跟他解释了一通道理,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些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鲸鱼,这本书是谁送给你的呀?”“是姑姑。”“我们打个电话给姑姑,好不好?”“好呀。”视频接通,“姑姑好。”“小鲸鱼好,想不想姑姑呀?”“想,做梦都想,嘻嘻。”“哈哈,你在干啥呀?”“我在读姑姑送给我的《三字经》。”“这么厉害呀,读给姑姑听呗?”“好,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哇,比上次姑姑教你的时候认得更多了,加油哟,奖励100分。”女儿伸出了大拇指,小鲸鱼也伸出大拇指跟姑姑在手机屏幕上“顶”了一下,“耶”,开心得跳了起来,说了声“我要出去跑步了,再见!”,话音未落,就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答应了孩子出去玩儿,我当然不能食言,于是跟上去了。屋场门坪外有一条直道,是平整的水泥路,紧邻菜园和小竹林,比较阴凉,天气还没热起来,适合运动,昨天黄昏我带他跑过几个来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鲸鱼早就来到起点,那是路上的一根切割线,“叔公,快点快点来。”他全身甩动着,睁大双眼,跃跃欲试,要跟我一较高下。“叔公,你不能踩着线,这犯规了。”这家伙居然还记得昨天我教他的规则。预备……跑!”他发出口令,我俩一起冲出去。孩子跑得不慢,但身形不大稳定,有点晃晃悠悠的。我紧跟在他身后,或旁边,偶尔超过他一下,又让他追上并超越,很快就跑到了80米处的终点。再往前就是公路,我站住身形,叮嘱小家伙要注意安全,不要去公路上跑步。小鲸鱼答应着,又发令往回跑,嘻嘻哈哈冲在前面。四五个来回下来,我都有点儿吃不消了,孩子并不怎么气喘,依然兴奋地还要继续比赛,我依他又奔了两趟,两人额头都有汗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母亲在路边园子浇菜,见我们跑得那么欢,喊道:“现在那么热,别跑得太累了。”小鲸鱼听见,停止跑步,走进菜园,亲切地叫:“老满婆,你在浇水呀?”“青菜口渴了,要喝水了呀。”“老满婆辛苦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家伙在菜园里走了一遭,拔起两棵小白菜,转身出了园门,走向屋檐下的兔舍,从笼子的间隙间把青菜塞进去。兔子活跃起来,上前抢食,孩子眼睛放光,开心地拍拍巴掌。见兔子三下五除二吃完,小鲸鱼返回菜园,又拔了几棵青菜,去喂小兔子。“小鲸鱼,《小兔子》儿歌怎么唱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红眼睛,三瓣嘴,蹦蹦跳跳真可爱,爱吃萝卜和青菜。”小家伙比比划划,又唱又跳,萌萌的太可爱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3</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阳升上树梢,热气逼人,小鲸鱼满脸是汗,我摸了一下,他连上衣都汗湿了,带他去换衣服。小家伙走在前面,踢踢踏踏,上了二楼,走到他的房间门口,扶着房门,把脚抬起来,说:“叔公,你帮我脱鞋吧?”我才不帮呢,他无奈,坐在房间地上间,左右脚互踢,居然脱掉了鞋子,爬起来,走到衣柜前,找了一件平时穿的上衣,仍然要我帮他。我鼓励说:“小鲸鱼,自己动手换衣服,才是是最棒的宝宝。”他掀起上衣,想脱下来,领子却在脖子上卡住了,衣服蒙住头,急了,乱扯一通,依旧出不来。我说不要急,提示他腾出手把脖子上的领子翻出来,弄了两次才褪出上衣来,呵呵笑了。穿上衣时,我让他先把两只手伸入袖子,举起双手,让脑袋钻过领口,放下手把前后衣服拉平,顺利穿着整齐。我宠溺地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跟他顶了一个大拇指,以示表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出房门时我让他自己穿鞋,松带子,扣脚跟,紧鞋带,噼噼啪啪下楼去了。在客厅,孩子要喝水,我让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倒水喝。他右手把住凉水壶柄,左手托住壶底,往他的杯子中注水。倒得急了,水漫过杯子,洒得一桌面都是水。他赶紧放了水壶,用抹布把洒出来的水吸干,才捧住杯子喝水,喝快了又呛了一口,我忍俊不禁,这小家伙,就是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向来主张幼儿阶段家长应教会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不少家长包办过多,孩子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让孩子学会动手,需要极大的耐心,去引导教育,很多家长不缺爱,然而要么缺少理念,要么缺少方法,要么缺少耐心。孩子的教育,哪能一蹴而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鲸鱼喝完水,来到厅堂,看看有啥好玩的东西。他的目光落在幼儿数形积木板上,走上前,从篮子里找到数字、图形,分别扣到对应的格子里,边念念有词:“这是1,这是2,这是3……这是正方形,这是圆形,这是三角形……”然后把相同颜色的木块和珠子进行分类。这一套,他早已经非常熟悉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玩了一会儿,他又一次回到客厅,眼睛盯着电视机,问:“叔公,我想看电视,好不好?”本着劳逸结合的原则,我答应了,孩子立马屁颠屁颠地去打开电视机,很快找到他常看的宝宝巴士《依娜和恰恰》,专心地看起来,不时还跟着哼唱歌曲。这是一部幼儿科学素养启蒙动画片,有利于引导孩子认识世界、养成良好习惯与品质。孩子看合适的好节目,也是学习与育人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4</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嘭嘭嘭”,门被拍响了,传来奶声奶气的声音,“叔公,起来了,陪宝宝玩了。”我的午休就被侄孙小鲸鱼叫醒了。他中午没睡,在幼儿园刚养成的良好的午休习惯,一到家就没影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刚漱完口喝了一杯水,小家伙就腻了上来,“叔公,我想玩一会儿电脑,你帮我扫码开机好吗?”“玩什么呀?游戏可不行哟。”“我玩写字的。”“不可以玩很久的哦。”“就二十分钟。”嘿,小屁孩儿居然也有时间概念。我指着墙上的挂钟,告诉他,分针从8走到12,就得关机。孩子答应得很痛快,摁了平板电脑开机键,等出现一个二维码,他催我扫码,一番操作下来,顺利启动,他点开了数学学习软件,熟练地玩了起来。我教小鲸鱼跟着学习机涂颜色、写数字,眼睛盯着屏幕一刻都不离开,非常投入。这些智能早教学习,有适合的互动游戏,调动幼儿眼耳口手脑五大感观,利于看听说动思全面发展,趣味性强,深得孩子们喜欢。但孩子缺乏控制力,容易沉迷于玩乐。这需要家长适时合理引导调控。</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分针指到12时,我提醒小家伙,时间到了,孩子自然不愿放手。我说,自己说过的话得算数呀,他还是不乐意。我只得再次使用“杀手锏”:“不听话下次叔公就不扫码开机了。”孩子这才恋恋不舍地关机,嘴角直向下撇。有时候,如果引导教育的效果不够理想,必要的强制措施也是需要考虑的,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否则很难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拿起小鲸鱼的《幼儿全脑开发题》看了起来,故意把题目答案高的说成矮的,快的说成慢的。小家伙果然受不了,抢过去纠正起来。当孩子不太乐意接受学习或教育的时候,也要讲究一下方法和策略。这本益智题,以分类和比较题为主,比如颜色、果蔬、花草、动物、用途、形状、季节、快慢、高矮、多少、长短、新旧,等等。有时候,孩子的直观感受强,但不会表达,需要家长进行引导。比如微笑和苦恼的表情,高和矮的比较,孩子一下能感受与判断,但不会表达。我引导孩子仔细观察,由他说出理由:“笑脸的眉毛和嘴巴向上弯”,“小青蛙站在高高的凳上,小兔子站在矮一些的凳子上,长颈鹿站在地上,三个伙伴头顶齐平,所以长颈鹿个子最高,小青蛙最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通过这样的训练,孩子的观察、分析和表述能力得到提高,当然也可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5</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见太阳落下了一些,日头没那么毒辣了,准备陪小鲸鱼进行户外运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走到外边小院子,带出来一个足球,朝墙上踢了起来,碰碰作响。虽然先前小家伙说会跟我踢球,但现在兴致不高,坐在椅子上不愿动弹,怎么叫他都不下来。估计是早上跑累了,加上中午没睡午觉,有些疲乏。我又得想个招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把足球踢向墙壁,球反弹回来,我假装球要追过来的样子转身就逃,夸张地手舞足蹈,小鲸鱼看见我狼狈滑稽的模样,乐不可支,哈哈大笑起来。又重复了两次,他见我害怕被球追上,就从椅子上跳下来,将球踢向我,我更是满院子乱逃,小家伙开心地追上来又踢一脚。一个追一个逃,小家伙踢了二十分钟左右。一开始他会用手去抓球,我告诉他这犯规了,慢慢地他改掉了这个动作。有一次,他抬腿踢高了,右脚踩了足球一下,球一滚,他往前一坐,摔了一跤。我没有上前去扶,而是鼓励他:“小鲸鱼最勇敢了,小小男子汉,自己爬起来。”他一咕噜就站起来,继续踢足球。后来他被球绊倒一次,侧身摔倒一次,没等我开口,他自己快速爬起来,说“没事”,又投入到快乐的足球中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搬了一张长板凳放在墙边,当作足球门洞,让他学习射门,他站在两三米远的地方抬腿就是一脚,足球刷一下钻进门洞,我大声地叫好鼓掌:“小鲸鱼太厉害了,一下射门成功了!”他也兴奋地给自己鼓掌,玩得更起劲儿了。就这样,小鲸鱼又踢了约二十分钟,虽然常常踢到门外,但准确度越来越高。之后我扮演守门员的角色,偶尔把他踢来的球挡在门外,更多的是假装拦不住,让他体验成功的快乐。小家伙玩得不亦乐乎,忘记了疲倦,满头满脸是汗水也顾不上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小院子里的足球碰碰声和小鲸鱼的呼喊声,吸引了邻居小伙伴,两个岁数相仿的孩子加入了战团,踢得更欢快了,喧闹声惊动了院边树上晚归的鸟儿,叽叽喳喳,混合和孩子们的笑语欢声,给安静的小山村增添了许多生机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户外运动能够促进孩子平衡性和协调性发展,利于身高发育,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增强免疫力,身体健康素质得以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娱乐身心,更好地融入社会交往,改善心理健康,大大降低心理问题产生的概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幼儿阶段,家长的关注重点应该是养成孩子的运动意识,而不是把运动能力放在第一;随着运动兴趣的提高,良好的运动习惯的养成,运动能力会水涨船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6</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天陪伴侄孙儿,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家长如何高质量地陪伴孩子的成长?这个话题很大,实施起来也难,却是每一位家长不可避免要面临的大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实当中看到许多家长“陪伴”孩子,不少情况是人在心不在,比如只是推着婴儿车,孩子无所事事,或让孩子随意玩儿,家长呆在一旁玩手机,缺少与孩子的互动交流;或者干脆丢给孩子一部手机玩,家长做自己的事,两代人之间完全处在不同的世界中。</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是在慢慢的成长,需要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一起去探索认知这个未知世界。多一个深情拥抱,多一些轻柔抚摸,多一句语言鼓励,多一点眼神交流,多一次接触自然,多一回进入社会,及时响应孩子的需求,就能让孩子感受到亲人的爱,去认知这个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予安全感,陪孩子参与户外活动、游戏、阅读等,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鼓励孩子表达想法,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多一些亲子时间,多专注于与孩子的互动;观察孩子的喜好,如艺术、运动、阅读等,主动参与他们的活动,与孩子一起探索世界;引导孩子明确是非对错的规则,知晓自由的相对性,减少并杜绝随心所欲、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积极解决问题,传递正能量……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去做,否则一不小心就成了不负责任的甩手掌柜。</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为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家长们要重视家庭教育,言传身教,既重视智力因素的开发,更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良好的品格、自主独立性、责任意识、运动意识、意志力、心理健康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家长们想做到不缺席孩子的每一次成长,学习是很必要的,比如儿童心理学,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知晓每个阶段孩子的发展需求,冷静分析判断,寻求解决方法,找到一条独特有效的育儿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然,在陪伴孩子过程中,家长还要避免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过度干涉孩子。比如尊重理解孩子的兴趣喜好和想法,减少不必要的监督,多一点信任和沟通,给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避免将自己的所有意愿强加给孩子,允许孩子出错与自我修正。适度的放手,有利孩子更健康发展,让他们飞得更高,走得更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孩子的成长教育过程漫长而又艰巨,做智慧家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不“撒手”,又知“牵手”,更懂“放手”,这份恰到好处的爱,是高质量陪伴孩子的关键。</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个家庭最大的成功,莫过于培养出一个有教养、知进退、懂感恩、会生活、能扛事的孩子。作为家长,要用爱去滋养,全力地托举,尽情去陪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5.10</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