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城南大街

严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编辑、摄影:严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2666823</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不仅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县城,更是一个活态的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触手可及的实物,是可以感受的氛围,是可以体验的生活。每一次踏入这座古城,都是一次与历史的深情对话,都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虔诚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月的平遥古城,少了暑气的喧嚣,多了几分历史的沉静。我独自踏入这座千年古城的南大街,仿佛走进了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顺着人流走进了迎熏门,一些游客正在围着两道很深的车辙印痕在观望,可以想见当年街道上是如何车水马龙的热闹,由此可以证明平遥曾经的辉煌——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客们驾着马车,驮载着货物与金钱,在古城的土地上碾下深深的车辙。南腔北调的方言中,马蹄声声贯通出一条明清时期名声显赫的金融大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明清一条街(南大街)始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全长750多米长的古街,自古以来就是平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的店铺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完整保存了明清时期的票号、钱庄、当铺等百余处历史遗存。如百川通票号、协同庆票号等金融机构印证了昔日商贾云集的盛况。现街道两侧悬挂红灯笼,商铺延续传统匾额形制,构成了晋商文化活态展示区,被誉为“中国华尔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城门楼下远眺古街之中,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灯笼高挂。我在这里停留片刻,看到路牌上写着“东南门头街”、“文庙”等字样,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一位老人正与一位卖小夜灯的年轻女子交谈,周围行人来来往往,热闹中透着生活的烟火气息。天空中飘着一丝云彩,整体氛围宁静而祥和,仿佛诉说着晋商昔日的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古城南大街,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独具明清风格的老字号静默伫立,高悬的灯笼、古朴的匾额,无不诉说着往昔的辉煌。庭院深深、连绵成片的古民居错落有致,斑驳的砖墙、雕花的门窗,岁月的痕迹赋予它们独特的韵味。天南海北的游客徜徉其中,尽情品味晋商文化的深厚底蕴,沉浸式感受这条古朴老街的艺术魅力。南大街上还有多处文物保护单位,如市楼、协同庆票号、同心公镖局等,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平遥古城文化的瑰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当你走在大街上,望着两旁的古建筑,包罗万象。有票号、钱庄、当铺、药铺、肉铺、烟店、杂货铺、绸缎庄等等,几乎包容了当时商业的所有行当。虽然经过百年浸润,处处已显苍老,但那曾经号令天下的风骨犹在。这条小小的商业古街,造就了一大批商业英才。当年,晋商风流人物在“朝晨午夕街三市”的繁华中,弄潮商海,纵横驰骋,刻画了中国金融的黄金时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石板路在脚下延伸,古意盎然,行人穿梭其间,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我继续前行。一位身着红色旗袍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衣裙上的花纹精致典雅,仿佛从画中走出。她身后,几位现代装束的行人悠然漫步,街道两侧“山西特产”的招牌林立,这里是游客的聚集地,也是古城文化的缩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夜色渐深,街头的小吃摊依旧忙碌。在第六代传人“刘记莜面栲栳栳”店铺前,招牌上的“央视寻味山西推荐”字样格外醒目,吸引了不少食客驻足。我站在店铺前,看着店内热气腾腾,摊前的顾客们或站或坐,等待着一碗热腾腾的面食,为这趟古城之旅添上一份特色地道的味觉记忆。不远处的“李记烤栳栳”同样生意兴隆,三代人的手艺沉淀,让一碗面食也变得意味深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一路前行,一座平面呈方形,砖木结构两层过街楼建筑呈现在我的面前,这就是古城南大街的一座标志性明清建筑___市楼。它作为平遥古城地理中心和唯一楼阁式高层建筑,是晋商精神的象征。其建筑特色如三重檐歇山顶,在市楼屋顶南北两面,用黄和蓝两色琉璃瓦镶嵌出“囍”和“寿”的文字图案,它赋予了市楼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特例,与传说中的"金井"共同构成“市楼金井”景观,被列入平遥古城十二景。登楼可览“揽山秀于东南,挹清流于西北”之景,古人诗句“仰观烟云之变幻,俯临城市之繁华”即源于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形态华丽而庄重的方形阁楼,地处古城中轴线中央,位于平遥古城的中心位置,贯通南大街,是平遥古城的最高点,也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市楼南偏东有水井一眼,世传“水色如金”,所以平遥市楼又有“金井楼”美称。这一清朝时期的古建筑遗址,年复一年,岁复一岁,默默记录着城市的年轮更新,也感受着平遥人对它的呵护与依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近古城市楼前抬头仰望,一幅"五行气正民生遂,百尺楼高物象雄"的对联展现在眼前,中间还有一幅牌匾"金井古迹",楼东侧有一眼水井,据传“井内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楼”,清代时期被冠以平遥十二景之一。这些反映了市楼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建筑特色‌,也充分展现了市楼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穿过楼门后,回头细看,在楼的两边同样有一副对联"朝晨午夕街三市,贺凤桥台井上楼",门匾是"古陶胜境"。这幅古城地标性建筑市楼的对联,反映了当时市楼一天见证早午晚三个集市,也能远眺古城贺兰仙桥、凤凰栖台、河桥野望、金井市楼四处胜景的繁荣和壮丽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夜幕之下,街道依旧热闹非凡。我走在一家土耳其冰淇淋店前,绿色招牌上的“TURKAKI”与古街风貌竟意外和谐。老板热情地把制作好的冰淇淋送给一位孩童,我则坐在石凳上休息,用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游走于古城南大街,深深感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平遥的那句评述:“中国古都,是把历史浓缩为宫殿,而古城平遥,是把历史溶解于民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古街缓步前行,天色已近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石板路上,映照出斑驳的光影。回望平遥古城,它是一本打开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中国古老文明的印记。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有机会细细品味历史的韵味。每一次转身,都可能与历史相遇;每一步前行,都在感受着文明的脉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沉淀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是时光留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在这里,我不仅看到了历史的痕迹,更感受到了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平遥古城,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让我们记住来处、思考未来的文化坐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