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一本县级科技刊物不容易

南疆卫士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习水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习水老科协》内刊编辑委员会,在县科学技术协会会议室召开编辑部审稿会,就第一期内刊清样集体审阅,到会人员就内刊排版、栏目设置、稿件校正等提出修改建议意见。</p><p class="ql-block"> 作者以县老科协顾问和《习水老科协》内刊编委会副主任兼编辑部副主编身份参加审稿会,并就如何办好《习水老科协》内刊与大家一起商讨,以下是根据现场商讨发言内容整理的文稿。</p> <p class="ql-block"> 两年前,还在县文化旅游局工作和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服务的关系,局党组推荐我进习水县老科学工作者协会,去年退休后,聘任为协会顾问兼交通文旅组的组长。加上业余爱好地方文化,今年又让我担任刚刚创办的《习水老科协》编委会副主任兼编辑部副主编。自己感觉名不符实,因为这个社会组织和这份刊物,是有科学技术含量的,而且还是老科学技术工作者。虽然本人已进入花甲之年,总觉得我缺乏科学技术,与这个社会团体不相称。</p><p class="ql-block"> 我在退休之前,申请辞去了习水县历史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兼《习水历史文化》编委会执行主任、编辑部总编,习水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云鼎书院院长、《故事习水》编委会副主任、编辑部总编等职务,并推辞了单位领导的挽留。做了多年的地方宣传、文化、旅游工作,加上近几年地方文化的弱化,意识形态的强化,对这项工作就不感兴趣了,也就没有了爱好。协会秘书长在征求对我在协会、刊物的工作安排时,我表达了只做一个普通会员的愿望。</p> <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县级,办一份内部刊物不容易。之前县相关单位办的内刊,大多数都因各种原因停办了。要办一份上级组织和领导满意、广大会员和读者喜欢的内部刊物,更不容易。《习水老科协》内部出版物的诞生,是业务主管和指导单位县科协、行业管理部门省县新闻出版局及其领导,重视与支持的结果,凝聚着主办单位县老科协主要领导及秘书处的坚定与争取,包含着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出的心血和艰辛。</p><p class="ql-block">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是经历过的,知道其中的艰难。策划刊物、收集文稿、栏目设计,编辑样稿,申请贵州省内部出版物《准印证》号,办理审查、审核、核准手续,是一件非常艰苦和不容易的事项。如果没有业务主管和指导单位县科协主要领导的坚定支持与责任担当,没有主办单位县老科协秘书长的坚定信念和热心付出,《准印证》号办不下来、样刊出不来,也就没有今天的编辑部审稿会议。</p><p class="ql-block"> 首期创刊组稿、设计、编排等具体业务,都是秘书长一手操办的。之前,秘书长与我进行了多次沟通,两次进行面对面的修改样刊,今天摆在大家面前的这本创始样刊审定稿,基本达到印刷要求,经进一步校审后,可以签发印刷。</p> <p class="ql-block"> 刊物名称《习水老科协》,是基于主办单位的名称是老科协,是一群热心于习水科学技术事业的老科技工作者、爱好者办的。这本刊物应当是习水科技,是习水目前唯一一家取得省行业主管部门准印证号,专注于科技领域的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是以县科协为主体,体现新时代习水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反映行业动态,法规政策宣传,知识普及、技术推广、研究发明、成果应用试验的载体,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爱好者、会员单位学习交流平台,县老科协的重要宣传阵地,发表科学文化、技术知识成果、意见建议的园地,承载着传播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展示科技工作者风采的重要使命。</p><p class="ql-block"> 办好这本刊物,对于推动习水县科技事业的发展,在传播科技知识、促进科技交流、知识传播窗口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其质量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习水科技事业与相关群体,结合习水老科协实际,提出以下思考与建议。</p> <p class="ql-block">  一、办好协会内刊五个方面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一)明确目标与定位。明确《习水老科技》的目标受众是习水科技工作者、爱好者、教育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技术人员,以及对科技感兴趣的大众。定位应凸显地方特色,紧密围绕习水的产业发展需求、科技创新成果,以及面临的科技挑战,编辑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的内部科技出版物期刊。</p><p class="ql-block"> (二)内容质量的关键作用。高质量的内容是出版物的核心竞争力。在科技领域,内容需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既要有前沿科技研究成果的深度解读,也要有适合大众理解的科普知识。同时,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避免陈旧或错误信息的传播。</p><p class="ql-block"> (三)加强与读者互动。内部资料出版物不能仅作为单向的信息输出平台,而应积极与读者互动。了解读者的需求、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优化内容设置,提高出版物与读者的契合度,增强读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p><p class="ql-block"> (四)编辑团队与资源整合。专业、高效的编辑团队是保障出版物质量的基础。编辑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还需熟悉科技领域知识。此外,整合各方资源,如与会员单位、科研机构、学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获取优质稿源和专业指导,对提升出版物水平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五)传播渠道与影响力拓展。虽然是内部资料,但也应注重传播渠道的拓展。除传统的线下发放方式外,借助数字化平台进行传播,能扩大其覆盖面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便捷地获取信息,提升其在省内及周边县市区地方科技领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p> <p class="ql-block">  二、办好协会内刊的六点建议</p><p class="ql-block"> (一)优化内容设置</p><p class="ql-block"> 1.设立特色栏目。根据习水的产业特点,如白酒酿造、绿色食品加工、文化旅游融合等,开设专门栏目,深度报道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成果、技术应用案例以及发展趋势。例如“白酒科技前沿”“绿色食品加工新技术”等栏目。</p><p class="ql-block"> 2.加重科普板块。设计通俗易懂的科普栏目,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解读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如“习水科普大课堂”“习水科技小发明”“科普故事”“科技人物专访”等,内容涵盖日常生活中的科技应用、自然科学现象解析等,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对科技知识的需求。</p><p class="ql-block"> 3.专家视角与一线声音结合。约请、邀约当地科技领域专家撰写专题文章,分享行业见解和研究成果;同时,开辟“基层科技之声”栏目,刊登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实践经验、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增强内容的实用性和贴近性。</p><p class="ql-block"> (二)提升稿件质量</p><p class="ql-block"> 1.建立严格的审稿制度。制定明确的稿件审核标准,从内容质量、学术规范、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设立初审、复审和终审流程,确保每篇稿件都经过严格筛选和把关。</p><p class="ql-block"> 2.提供写作指导与培训。针对投稿作者,尤其是基层科技工作者和业余科技爱好者,适时举办写作培训活动,传授科技论文写作技巧、科普文章创作方法等知识,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p><p class="ql-block"> 3.加强与外部合作。与县内学校、周边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业学者和研究人员为稿件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拓宽稿件的选题视野和深度。</p><p class="ql-block"> (三)强化编辑团队建设</p><p class="ql-block"> 1.选拔与培养专业编辑。聘请具有科技背景和编辑经验的人员加入编辑团队,同时定期组织编辑参加专业培训,学习科技编辑规范、新媒体技术应用等知识,提升编辑的业务能力。</p><p class="ql-block"> 2.引入专家顾问团队。组建由习水科技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为编辑工作提供专业支持和咨询服务,确保出版物在科技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方面达到较高水平。</p><p class="ql-block"> (四)创新互动形式</p><p class="ql-block"> 1.在线互动平台。搭建《习水老科协》官方网站或社交媒体账号,开设读者留言区、论坛等互动板块,鼓励读者对出版物内容发表看法、提出问题,编辑团队及时回复解答,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p><p class="ql-block"> 2.问卷调查与读者反馈。适时开展读者问卷调查,了解读者对出版物内容、形式、排版等方面的满意度和建议。根据读者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p><p class="ql-block"> 3.举办读者活动。结合科技宣传周、科普大篷车、科技三下乡、老科技工作者日、重要科技事件或热点话题,举办线下读者活动,如科技讲座、探讨交流会、科技成果展示会等,邀请读者参与,科普创作活动,征集读者的科技作品、科普文章、科技摄影等,增进与读者的直接交流和互动,将优秀作品刊登在刊物上,激发读者的创作热情和参与感。</p> <p class="ql-block">  (五)拓展传播渠道</p><p class="ql-block"> 1.数字化传播。除印刷版外,制作电子版本的《习水老科技》,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期刊平台等渠道发布,方便读者随时随地查阅。注重图文并茂,合理运用图片、图表、漫画等元素,使文章更加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内容进行多媒体展示,尝试添加图片,引入音视频、动画等元素,通过二维码等技术手段等,提升阅读体验,让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更丰富的信息资源。</p><p class="ql-block"> 2.合作推广。与本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档案馆、会员单位沟通合作,将刊物纳入其馆藏资源,扩大受众范围。与学校合作,将部分科普内容纳入校园科技教育资源。</p><p class="ql-block"> 3. 参加行业展会与活动。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展会、学术会议等活动,展示《习水老科协》的成果和特色,与其他科技媒体和机构进行交流合作,扩大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六)完善管理与激励机制</p><p class="ql-block">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编辑出版流程、质量控制制度、人员考核制度等,确保编辑出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加强对编辑出版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p><p class="ql-block"> 2.设立激励机制。对优秀稿件作者、积极参与互动的读者,以及在编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队成员给予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奖品、增发作品报酬等,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的个人想法与建议,供编辑部决策参考。自己尽可能参与刊物的策划、编辑、撰稿工作。与编委会、编辑部的同志一起,共同努力办好这份来之不易的习科技刊物。</p><p class="ql-block"> (图片拍摄 刘庭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