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意大利行程包括了文艺复兴时期三个重镇,源起在佛罗伦萨,后转移至罗马,米兰也不容忽视。C位达芬奇正是在米兰工作的17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把画家这个职业拉到了令人尊敬的高度。</span></p> <p class="ql-block"> 这次能够近距离地观看如此浩繁的艺术杰作,心情是真的激动呢。惟一的遗憾就是人太太太多了,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意大利。有网友戏言:意大利人可以一直啃老至地球毁灭。一笑。</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个个博物馆单独成篇,是我不能完成的任务,只能挑选从读书时就知道的文艺复兴三杰,讲述面对他们留给人类的瑰宝时我的一些小思绪。从一个素人的角度。</p> <p class="ql-block"> 达芬奇是出生于弗罗伦萨芬奇镇的私生子,没有资格承继家业,也无法受到精英教育。他爹把他送入了佛罗伦萨一个初级学校学会计,其后进入了韦罗基奥的工作坊。导师韦罗基奥教给他当时绘画的所有技巧。达芬奇迅速显示出天赋,強烈的好奇心和观察力,形成了他独特的技法。</p> <p class="ql-block"> 耶稣受洗。我在乌菲兹美术馆见到了这幅他和导师合作的画。左边天使耶稣的腿大半背景是达芬奇的手笔,他老师此后终生不再独立创作。和天才同一时代就是杯具呵。</p> <p class="ql-block"> 他30岁离开佛罗伦萨去米兰,自认为处于事业低谷,除了两幅未能完成的委托画(后来被认定为艺术史上的杰作,称作未竟之美),达芬奇心情是沮丧的。这时他的终身对手米开朗基罗7岁。后一年乌尔比诺的拉斐尔出生。</p> <p class="ql-block"> 博士来拜,未竟之美之一。这里人比较少。所以观画很从容。来前我也以为达芬奇因兴趣太广,致使拖延症无可救药。直到看到这幅。达芬奇有个理念所绘人物必须强调天生个性和偶然事件降临引起的情绪以及两者的相互影响。这幅画草稿有60人,本画删至30多人,作为强迫症患者,对完美的极至追求,这幅作品他怎样都完成不了。17年后,他花三年时间完成了寄托他所有理想的神作《最后的晚餐》,13位人物。</p> <p class="ql-block"> 局部。达芬奇本尊,他是优雅的美男子,男同。米开朗基罗与他有相同的性取向。</p><p class="ql-block"> 圣婴显容引起了周围环绕人群的情绪飓风。相当可观。</p> <p class="ql-block"> 圣杰罗姆,未竟之美之二。大家都知道达芬奇是N边形战士,涉及多个专业领域。专家们研究了达芬奇长达七千多页的手稿,认为他可能在1510年真正了解了人体肌肉。但在此之前的这幅画,人物肌肉都是正确的。可见他经常把画带在身边修修改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在梵蒂冈博物馆开心地找到了它,仿佛正凝视着一场传奇缓缓拉开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米兰公爵给了他一份工作,在斯福尔扎城堡的中庭沙龙,聚齐了精英。达芬奇于此迅速补足了教育短板。他交到了一批医生、建筑家、数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等朋友。全身心地沉浸于一切他感兴趣的领域。</p><p class="ql-block"> 我来米兰,除了私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欣赏《最后的晚餐》。门票号称是全球最难约的。每个季首月的一天会大量放票,这天没抢到只能找黄牛啦。俺媳妇调好闹钟,拚手速抢到了。</p> <p class="ql-block"> 圣母恩宠教堂。展览入口在另一边。我们是早上8:45那一场。验票过安检,耐心等待三重门一一打开,一拔二十来人,参观时间15分钟。就特别不容易。达芬奇别出心裁地在干石膏上用蛋彩和油彩混合作画,方便他时不时涂一笔,而湿壁画讲究快速成型。所以50年后,这画掉色极厉害。1978年意大利组织了修复团队,花21年才有了我现在见到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晚餐。主说:你们中间有一人要出卖我。12使徒听后瞬间的表情凝固在此。大厅空阔安静,耶稣的话如一滴水落入池塘,激起一层层涟漪。人们屏息,以自己能理解的方式欣赏。</p> <p class="ql-block"> 局部。耶稣很稳,我反正三天后复活。摊开的手暗示犹大做你想做的事。达芬奇认为三角形最稳定。</p> <p class="ql-block"> 局部。犹大慌得一P,要完,被发现了。紧握着钱袋,一只手掩饰般地去拿饼饼。达芬奇直到完工前4个月才想好了犹大的脸,鹰钩鼻,外凸的下巴,阴影中的表情,贪婪和阴谋。</p> <p class="ql-block"> 此画奠定了达芬奇无人企及的江湖地位。米兰公爵赏了他一个葡萄园。他返回了佛罗伦萨,对上了声誉鹊起的米开朗基罗。</p> <p class="ql-block"> 圣殇。米开朗基罗23岁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圣门不远处。被巨大的玻璃盒罩起,听说之前有参观者敲掉了圣母的鼻子。</p> <p class="ql-block"> 大卫。米大师29岁的作品。全世界最美的男体。</p><p class="ql-block"> 达芬奇回来后参加了一个会,讨论《大卫》应该放在哪里。不知道他当时心态,他认可了放在某宫里面的意见。不过,委员会考虑到为让更多的佛罗伦萨人时时看到这杰作,以彰显统治者的强大和艺术鉴赏力,大卫被摆放在领主广场旧宫门口。</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系复制品,原作在学院美术馆。俺这次没去,实在是太熟悉的脸了。意大利之行就是一边发现一边舍弃的过程,纠结中有快乐,毕竟时间不允许。</p> <p class="ql-block"> 达芬奇这时经常演讲,希望年轻画家注意到现实物体不存在清晰的轮廓线,而是光影融合以达到3D效果,他说,不要像某人画肌肉像一堆核桃肉。对远景他认为应该采用空气透视而不是线性透视。</p><p class="ql-block"> 米开朗基罗脾气很躁,他反击,某雕塑家的作品现在哪里?不过是一堆泥坯碎片而已。(指达芬奇未最后完成的青铜马)</p> <p class="ql-block"> 圣家庭。米开朗基罗。我在乌菲齐看到这画,不禁想起了那著名的核桃梗,差点哈哈大笑,天才互怼都显得高级。</p> <p class="ql-block"> 相较而言,米开朗基罗更烦拉斐尔,他指责拉斐尔是剽窃者。他在西斯廷画穹顶时,拉斐尔也在画《雅典学院》,是有机会经常观摩米开朗基罗工作的。之后肯定也有借鉴。拉斐尔说他希望拥有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才华和提香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其实远不止于此。达芬奇的三角构图和渐隐法也影响了拉斐尔。</p> <p class="ql-block"> 博尔盖塞美术馆收藏了拉斐尔《抱独角兽的女人》。这是一幅向达芬奇致敬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抱银鼠的女人,达芬奇(网上扒图,侵删)</p> <p class="ql-block"> 雅典学院。这是拉斐尔一生最辉煌的作品。自由思辨的学术氛围完美诠释了文艺复兴精神。</p> <p class="ql-block"> 局部。手指向上的柏拉图,他崇敬的画成了达芬奇。前面孤独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是以米开朗基罗为蓝本。</p> <p class="ql-block"> 米兰安布罗修图书馆保存了《雅典学院》草稿(网上扒图,侵删)。可以看出,这时米开朗基罗并未入画。拉斐尔情商高,当西斯廷穹顶画完工后,他还是以自己的画笔向米大师表达了敬意,且令人叫绝地为其安排了恰如其分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 在西斯廷教堂不能拍照。黑暗中乌泱泱的人,齐齐仰头,极安静。</p><p class="ql-block"> 米开朗基罗对艺术极为专注。他其实名下已拥有几个庄园,但仍过得像个苦修,不修边幅。除了艺术,他不care任何事。</p><p class="ql-block"> 他44岁时,达芬奇去世,次年拉斐尔去世。不了解他彼时心境。在渡过寂寞如雪的45年后,他终于去世了,此时他已成神。</p> <p class="ql-block"> 快出梵蒂冈博物馆时,发现了《隆达尼尼的哀悼基督》复制品,稍稍弥补了未去米兰斯福尔扎城堡的遗憾。</p><p class="ql-block"> 米开朗基罗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天都在修改它。释放石头里的生命,是他一生的创作准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