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传统文化书法界的"擎天柱" 王兴国

公益记录者在线

<p class="ql-block">王兴国</p><p class="ql-block">1966年11月出生,山东乐陵人</p><p class="ql-block">​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德州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德州市德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德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书法委员会主任、德州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德州市市直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德州市平津印社社长等德州传统书法协会领域主要职务</p><p class="ql-block">​2016年入展首届华东书院杯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王羲之奖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届牡丹奖书法篆刻作品展及多次省市入展获奖,荣获2023年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先进个人"称号。</p><p class="ql-block"> 以笔墨守传统,为德州书法立标杆,多年来,我坚持“每日临帖两小时”,深耕王義之、柳公权、颜真卿、篆隶真行草等名家碑帖,在临摹中锤炼笔墨功底。在担任各传统书法协会主要职务期间,我始终向会员倡导“先练功底,再谈创作”的理念,牵头在各协会定期组织“临帖大赛”“笔墨技艺研讨会”,带动全市书法爱好者沉心钻研传统技法。从青少年学员到老年爱好者,我都亲自指导临帖要点,以扎实的技艺标准为德州书法树立品质标杆,让“笔墨见功底、作品显匠心”成为德州书法人的共识。</p> <p class="ql-block">  以多岗联动,让德州书法“活”起来,依托德州市各传统书法协会主要职务,我牵头推动各协会联动协作,围绕“挖资源、搭平台、传技艺、促融合”发力,激活德州书法文化生命力。联合各协会骨干力量,以市传统文化发展为核心,联动其他协会举办“德州书法年度展”“平津印社书法德州大赛”等品牌活动,吸引省内外书法爱好者参与;借助德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搭建人才培育平台,通过德州市平津印社、德州市市直书法协会拓展基层交流场景,形成“覆盖全年龄段、贯通创作与传承”的书法交流体系。</p><p class="ql-block">​ 带领各协会开展“书法进万家”“书法进校园”“书法进社区”系列活动,每年春节前组织各协会会员分赴各县区写春联、送福字;在中小学设立“书法实践基地”,由协会会员担任志愿教师;为社区、农村文化站捐赠书法教材与工具,累计送出作品超1.5万幅、教材2000余册,让书法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p> <p class="ql-block"> 置文化产业促进会书法委员会主任身份,联动其他协会,推动书法与本土文旅、文创融合,将书法元素融入德州运河文创产品、德州本土文化与企业转化促进等,让书法文化从书斋走向市场。多职担当,做德州书法的“铺路石”,从担任第一个书法协会职务起,我便把“推动德州书法传承与发展”当作毕生使命。身兼多职虽事务繁杂,但我坚持每月在各协会开展至少一次活动,从活动策划、学员授课到史料整理,事事亲力亲为。有人问我“身兼数职图啥”,我总说“这些职务不是荣誉,是沉甸甸的责任”。我愿以多职担当,为德州书法事业搭好传承之桥、铺好发展之路,让更多人爱上书法,让德州书法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劲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笔墨里的德州情,多岗间的传承心,笔墨于我,是与德州文化对话的桥梁;而各协会的主要职务,是传递这份“笔墨情”的纽带。每次握笔,脑海中浮现的都是德州老碑刻的纹理、本土名家的笔法;每次在不同协会组织活动,心中所想都是让这份笔墨里的家乡情,通过不同平台传递给更多人,让德州书法的根脉在代代传承中愈发坚韧。</p> <p class="ql-block"> 书法是初心,多职是责任,多年的创作与多岗工作让我明白,书法创作是个人的初心坚守,而多个协会主要职务承载的是集体的文化责任。我不仅要自己写好字、研好艺,更要通过各协会的联动,把分散的力量聚起来,把青少年人才育起来,把传统技法传下去,让德州书法形成“传承有梯队、发展有合力”的良好生态。</p><p class="ql-block"> 当德州书法的“牵线人”,再苦也值得,虽有人称我为德州书法的“擎天柱”,但我更愿做各协会间的“牵线人”。看着通过多协会联动,越来越多的人拿起毛笔,看着青少年在书法比赛中崭露头角,看着德州书法文化被更多人知晓,我便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未来,我会继续在各协会岗位上深耕,带着对书法的热爱、对家乡的责任,让德州书法的传承之路走得更稳、发展之路走得更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