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晨光和煦,清风徐来。在金秋大西北的这些日子里,每天都是一个个令人心旷神怡的艳阳天。按照计划行程,这天早上的七点,我们就准时离开了住宿的酒店,前往556千米外的下一个目的地——张掖七彩丹霞。</p> <p class="ql-block">车至途中,同行的一位朋友似乎是忽然想到,嘉峪关就在离我们行进路线附近的不很远处,恰好同行的其他几位朋友都没有去过并颇有兴趣,于是,我们决定绕行七十余千米前去嘉峪关看看,这,也算是这趟旅行中计划外的一个行程了。</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以西5千米一个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关城两侧的城墙横跨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万里长城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一个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并且,因其地势险要,地位重要,又有“连陲锁钥”之名。</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是我国长城的三大奇观之一,故不乏东有河北秦皇岛山海关、中有陕西榆林镇北台、西有甘肃嘉峪关市的嘉峪关之说。</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因军事防御体系的完整性、历史跨度长的特征,又可谓是长城形态的“百科全书”,尤其是,嘉峪关壮观典雅的城池楼宇,被许多长城学的研究专家盛赞为“长城沿线最美建筑”。</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连接着长安(今西安)与西域的路线,承担着货物中转、税收稽查等职能,见证了东西方的商贸往来与文化交流,嘉峪关苍凉雄浑的戈壁风情,凝聚了我国西北边塞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在嘉峪关段的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构建了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严密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嘉峪关,已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的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次主要是参观了嘉峪关的关城。关城景区则主要由关城、悬壁长城和长城第一墩组成。</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嘉峪关关城景区时,已是正午时分。远远望去,黄土夯筑的嘉峪关坐落在荒漠中的一个高岗之上,颇显奇崛峻拔、突兀峥嵘之风。高大宽厚的城墙,犹如忠诚的卫士,屹立在戈壁旷野之上,坚定地守护着华夏西北这方古老的大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嘉峪关的关城脚下,看见斑驳的城墙在烈日的照射下泛着土黄色的光泽,金色的秋日阳光与岁月久远的痕迹交织在一起,仿佛就是一本打开的厚重的史书,详尽地展现着这片土地上过往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了嘉峪关的东闸门,这是嘉峪关关城的主要入口通道,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其独特的方形门洞设计和门楼上高悬着的“天下雄关”匾额,充分彰显了我国古代的建筑智慧与文化价值,以及作为明代长城西端起点的军事防御地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踏入了嘉峪关的光化门,可以发现,这座嘉峪关内城的东门,其门洞由粗大的石条铺成,其上建有高达17米、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的光化楼,虽经500余年的风雨仍依然完好,堪称明代兼具军事防御与建筑艺术价值的关城建筑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了嘉峪关的城楼,极目远眺,近处的戈壁、远处的绿洲尽收眼底。俯瞰着城下广袤的戈壁,我的思绪仿佛从这座历经沧桑的城楼自由地延展到了遥远的古代;瞭望着不远处生机勃勃的城市,心中又涌动起为今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骄傲的豪情。</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东往西漫行在关城之中,众多功能齐全的各类建筑引人入胜,有文昌阁、演戏台;有关帝庙、东瓮城;有广化楼、演武场;有柔远门、柔远楼;有将军府、西瓮城……并且,各处楼阁的内侧都有马道可直抵城楼。因此,又被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称之为“东方最完美的古城堡”。</p> <p class="ql-block">嘉峪关,这座充满着古老而厚重历史韵味的关隘,不仅见证了长城的雄伟与沧桑,在关城的修建过程中,还流传着许多有趣的传说与故事,如“山羊驼砖”、“冰道运石”、“定城砖”等等。</p> <p class="ql-block">这些传说与故事,既像是一幅幅反映关城建造场景的生动画卷,更是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这些传说与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在嘉峪关的历史天空,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探索的余韵。</p> <p class="ql-block">在苍茫的西北大地上,嘉峪关如同华夏历史中一座巍峨耸立的丰碑。关城里的一条条甬道、一座座牌楼与厚实高大的城墙,那些楼阁亭台令人震撼的气势,那些建筑砖缝透露出来的岁月气息,仿佛又将我们带入了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往日时光。</p> <p class="ql-block">今天,当古老的战场变成了观光的景区,当我们带着怀古的好奇行走在庄肃的关城,却只见眼前是一片片的绿树成荫,一簇簇的鲜花盛开,一处处的鸟语花香。</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关城,历史的硝烟早已消散,古老的传奇已成故事。似乎容颜未变的关城,其实早就脱胎换骨,从一处冷竣的军事屏障变成了新时代“一带一路”的文化地标。</p> <p class="ql-block">短暂的嘉峪关之行,让我看到了,作为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之一的嘉峪关,不仅是研究我国明代军事、建筑历史的重要实物,更是中华民族的风骨与精神的象征。 </p> <p class="ql-block">凝望着今天嘉峪关的一楼一阁、一砖一瓦、一碑一石,回望着万里长城2000余年的沧桑历史,我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了,长城精神在中华文明的演进中所具有、所蕴含的巨大价值。</p> <p class="ql-block">我认识到了,长城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长城历经两千余年持续修建与维护的过程,彰显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原生动力,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勇于克服艰难险阻、善于不断进取的果敢与坚强。</p> <p class="ql-block">我认识到了,长城精神就是众志成城的精神。万里长城这项浩瀚工程的修筑,更多的是,源于华夏子孙团结一致抵御外敌的坚定决心,源于举国上下集体主义的自觉信念,源于中华民族乐于奉献的巨大力量。</p> <p class="ql-block">我认识到了,长城精神就是坚韧不屈的精神。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碰撞的产物。长城精神集中体现了戍边军民面对战乱与自然挑战时的顽强毅力,浓缩了中华民族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p> <p class="ql-block">我认识到了,长城精神就是守望和平的精神。长城,本质上是一项军事防御工程,也是民族融合的见证,更是促进各民族交流与和平共处的纽带,体现的是中华文明"以守为安"的和平理念与“和合至上”的包容性思想。</p> <p class="ql-block">我更加理解了,长城精神,切实地体现了一种中华民族的集体意志与文化认同。自强不息、众志成城、坚韧不屈、守望和平,就是长城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就是中华民族精神最核心的精粹。</p> <p class="ql-block">延绵不绝的万里长城,中华民族延绵不息的精神象征。我们今天看到的嘉峪关,不仅承载着延绵2000多年的长城史,不仅是军事防御建筑的实物教材,不仅是华夏子孙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延绵传承。</p> <p class="ql-block">关城不远,笑谈之间。今天的我们,来到了今天的嘉峪关,我们在缅怀过去辉煌而沧桑的历史,我们也在感受传承伟大的长城精神。对历史的尊重、敬畏与对远方的向往、奔赴,无疑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与生俱来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一眼千年,一步万里。我相信,每当我们激情澎湃地唱响了《义勇军进行曲》,每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了我们坚定的誓言,在我们的眼前,就一定会浮现出那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就一定会浮现出那巍峨壮丽的天下第一雄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