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编辑:石绍许</p><p class="ql-block">图片:择自网络</p><p class="ql-block">地点:青阳镇秦沟村</p><p class="ql-block">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p> <p class="ql-block">在学校操场上召开师生大会</p> <p class="ql-block"> 人生恰似一场漫长而充满挑战的马拉松,在这场征程中,知识宛如照亮前路的明灯,引领着我们不断向前。而拼搏,便是驱动我们跨越重重障碍、抵达梦想彼岸的强大动力。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到逐渐成熟的少年,这十年的学习生涯,恰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每一笔每一划都记录着成长的足迹与奋斗的汗水。</p><p class="ql-block"> 回溯到小学时光,那是一段充满纯真与希望的岁月。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我便置身于知识的海洋,在启蒙的许老师和沈老师的悉心培养下,开启了探索未知的旅程。许老师总是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课文,让那些枯燥的文字仿佛活了起来,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奇妙的画面;沈老师则擅长用巧妙的方法引导我们解开数学难题,每一次成功的解答都让我感受到智慧的力量。在他们的影响下,我逐渐确定了自己奋斗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那是1964年的某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召开大会。操场上同学们整齐地排列着,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校领导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主席台,开始总结过去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工作。他详细地讲述了学校在教学改革、师资培养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接着,便是令人激动的表扬环节。先进教师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地走上台,接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随后,那些努力学习的“三好学生”也纷纷上台领奖,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喜悦,成为了同学们心中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最后,校领导宣读县教育局新闻快讯,从秦沟小学毕业的石志扬同学,在泗洪中学高中部就读,今年考取了清华大学,这是家乡的光荣,也是学校的光荣,县教育局号召我们要向他学习努力拼搏精神。当时我正值5年级学生,心想爷爷考取全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全县上千名高中学生,唯独就他一人中榜,真是不简单。爷爷为家乡争光,为家人争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也要努力学习,象爷爷一样掌握文化知识本领,用知识智慧建设祖国,为家乡争光。</p><p class="ql-block"> 以上叙述是在这一阶段的美好特殊的记忆,象这样的师生大会,秦沟小学每学期结束都举办一次。对于当时少年的我,尽管那年代物质条件匮乏、社会环境复杂,但依然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老师带着我们参加集体劳动</p> <p class="ql-block"> 艰苦起步的小学时光(1961 - 1966)秦沟小学,坐落在一个相对偏远的乡村角落。那里,周围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秦沟河从学校旁边通过,学校就静静地伫立在这一片宁静的自然之中。学校的规模并不大,几间简陋的教室构成了主要的学习场所。教室的墙壁是用土坯垒成的,茅草屋顶,每逢下雨天,还会有滴滴答答的漏水声。但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它承载了众多孩子的求知梦想。</p><p class="ql-block"> 1961年国家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整个社会都在努力从困境中恢复。我和一群懵懂的孩子怀着对知识的好奇,背着简单的书包,迈进了秦沟学校的大门,开启了我们的小学时光。小学阶段,孩子们学习的科目虽然不像现在这般丰富多样,但每一门都充满了趣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教材也十分有限。很多课本都是几经转手,书页已经泛黄,甚至有些地方还有破损。但孩子们依然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学习资料,用铅笔在上面认真地做着笔记。课间休息时,孩子们会在学校那狭小的操场上嬉戏玩耍,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校园。下雨,冷风和雨水会灌进来。地面是粗糙坑洼不平,桌子是泥巴做的,木凳子是自己带的。</p><p class="ql-block"> 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同学们常常被冻得手脚冰凉,写字的时候手都不听使唤。为了取暖,大家会在课间的时候挤在一起,相互搓手、跺脚,活动活动筋骨。夏天,教室就像一个蒸笼,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学生们只能忍受着酷热,汗水湿透了衣衫,仍然坚持听课学习。</p><p class="ql-block"> 那时学校老师大多是当地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他们怀着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在艰苦的条件下认真地传授着知识。</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基础设施也很不完善,没有像样的操场,所谓的操场就是一块长满杂草的空地。体育器材更是少得可怜,只有几个破旧的篮球和跳绳。但即便如此,同学们依然能在这片空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上体育课时,大家会分组打篮球、跳绳,尽情地释放着少年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在小学的六年里,我们不仅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学校会组织我们到农田里帮忙除草、施肥,让我们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这些劳动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还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粮食和劳动成果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小学时课桌都是土坯垒成的</p> <p class="ql-block">班集体黑白照片</p> <p class="ql-block"> 动荡中坚守的初中岁月(1966 - 1971)1966 年,我升入了初中。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整个国家,社会陷入了动荡之中。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打乱,正常的课程安排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我们这些少年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学习。</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学习资源变得更加匮乏。教材不再统一,老师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手中仅有的资料来编写教学内容。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为了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我们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县城图书馆去寻找一些被尘封的书籍,如《几何原本》《自然科学小丛书》等。这些书籍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我们求知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由于社会的动荡,有的老师被打成右派;有的老师被批斗,戴高帽游村;有的老师被打成“牛鬼蛇神”,被迫停止教学工作,课程安排也变得混乱不堪。有的老师被下放到农村劳动,我们的课程经常会中断。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松懈,而是会自发地组织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在学习小组中,我们会一起讨论数学难题,互相讲解物理原理,共同探讨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 除了学习书本知识,我们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到工厂、农村去参观学习,了解工人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在工厂里,我们看到工人们在简陋的设备下辛勤劳作,生产出各种产品,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农村,我们看到农民们在田间地头挥洒着汗水,种植着粮食和蔬菜,保障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这些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形势的逐步稳定,初中的学习难度明显加大,课程也增多了。物理老师用简单的实验,向学生们展示着电与磁的奥秘;化学老师则用一些常见的物品,让学生们见证化学反应的神奇。尽管实验器材十分简陋,但却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p><p class="ql-block"> 浓厚师生情谊暖人心。尽管环境艰苦,但秦沟学校的师生情谊却十分浓厚。老师们都非常敬业,他们大多数都是本地人,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孩子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教好每一个学生,老师们不辞辛劳,不仅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还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辅导功课。</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学习上遇到了难题,怎么也弄不明白。数学老师知道后,主动找到我,利用午休时间为我耐心地讲解。他一遍又一遍地画图、举例,直到我完全理解为止。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在学习上,我们会互相交流学习经验,遇到难题时会一起讨论,共同解决。在生活中,我们也会彼此照顾。有的同学家里条件不好,带的饭菜不够吃,其他同学会主动和他分享自己的食物。这种纯真的同学情谊,让我在秦沟学校的日子充满了温暖。</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很多老师都是身兼数门课程。但他们凭借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克服了重重困难,尽心尽力地教导着每一个学生。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老师们常常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状况,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指导。</p><p class="ql-block"> 丰富精神世界助成长。秦沟学校虽然物质条件匮乏,但却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学校非常重视文化教育,经常会举办各种活动,如作文比赛、诗歌朗诵会、文艺汇演等,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在作文比赛中,同学们会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家乡的美景、讲述身边的故事,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当年我的一篇散文诗《秦沟河的芦苇》此文已再版美篇,叙事文《勤劳的母亲》获得第一名。诗歌朗诵会上,大家声情并茂地朗诵着一首首经典的诗歌,感受着诗歌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文艺汇演则是同学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大家会排练舞蹈、小品、歌曲等节目,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和听觉盛宴。</p><p class="ql-block"> 此外,学校的图书室虽然不大,但却收藏了不少书籍。课余时间,同学们会来到图书室,静静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在书的海洋里,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培养了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走出偏僻乡村决心。</p><p class="ql-block"> 到了1971年,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终于完成了初中的学业。在秦沟学校这片土地上,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我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虽然学校的条件艰苦,但三年求学经历却成为了我少年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初中时桌凳都是木制的</p> <p class="ql-block">初中毕业后学校的校舍变化</p> <p class="ql-block">谢谢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