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卑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否定中,易受委屈,幸福感低,以后工作即便有机遇,也容易错过。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多关注孩子的言行,引导孩子建立自信,快乐地迎接每一天!</p> <h3>有位家长问我,孩子小小年纪,为什么会自卑呢?</h3></br><h3>其实自卑,就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他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很担心别人不尊重他。</h3></br><h3>自卑主要是由于受到挫折或者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在对自己的看法有认知偏差的一种情况。</h3></br><h3>自卑的孩子,在语言上就会表现出来,他们通常喜欢把以下4句话挂在嘴边。</h3></br> <h3><strong>自卑的4句口头禅</strong></h3></br><h3>孩子爱说这4句话,说明他骨子里很自卑,家长要多留意。</h3></br><h3><strong>①“我做不到”“我不行”</strong></h3></br><h3>自卑的孩子,一般对自己的评价很低,导致面对困难或挑战时,他总觉得自己做不到、不可能完成。</h3></br><h3>所以,他们经常会把<strong>“我做不到、我不行”</strong>挂在嘴边。</h3></br><h3>一位当老师的朋友跟我说,她班上有个孩子,明明作文写得很好,语言优美行文流畅。但一让她参加比赛,她就连连退缩,说“老师我写不好,会被大家笑话的”。</h3></br><h3>让她竞选班干部,她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觉得别人更能胜任。</h3></br><h3>找她聊天,朋友一一指出她的优点,并表示,很多事情,她能做到。</h3></br><h3>女孩接受自己的优点后,紧接着来一句:“虽然是这样,但我真的会做不好。”</h3></br><h3>朋友很是纳闷,这孩子怎么会这样呢?明明不差啊,却觉得自己干啥都不行,真是看得人着急,想拉她一把都不知怎么使力。</h3></br><h3>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strong>“是的......不过”</strong>这种话,就是自卑感特别强烈的表现。</h3></br><h3>孩子虽然知道自己确实某些方面很好,但他就是觉得,还不够好,不值得提。</h3></br><h3>正因为这样的思维,孩子会一直生活在否定中,以后工作,即便有机遇,他也容易错过。</h3></br> <h3><strong>②“我不配”“我不要”</strong></h3></br><h3>孩子虽然不会天天说“妈妈,我不配”。但他的实际行动,却可能时时刻刻在告诉你,“我不值得,不配拥有”。</h3></br><h3>这样的孩子,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动放弃。</h3></br><h3>有人争玩具,即便自己也想玩,但忍着委屈放弃;</h3></br><h3>一群小朋友玩,他不会主动融入,而可能等着别人邀请;</h3></br><h3>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果父母不是很赞同,他会马上放弃。</h3></br><h3>总是主动放弃的孩子,长大后在感情中,若对方比较优秀,他就会觉得自己配不上,从而退缩。</h3></br><h3>在消费方面也是,为家人买东西,他很舍得,但自己买东西,却有罪恶感,因为他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h3></br><h3>在人际方面,帮别人忙,不需要回报。但若别人帮了他,就会觉得欠了别人天大的人情,内心不安。</h3></br><h3>配得感低的孩子,将来幸福感也会很低,易受委屈。</h3></br><h3><strong>③“别人都在看我”</strong></h3></br><h3>亲戚家有个孩子,只要家里来了客人,哪怕是平时比较熟悉的人,她也赶紧往房间躲,不敢出来。</h3></br><h3>只有相处一段时间后,她才敢慢慢与大家接触。</h3></br><h3>她妈妈每次看到这种情况,都恨铁不成钢:“躲什么躲?你以为大家都是来看你的啊?”</h3></br><h3>妈妈不知道的是,自卑感强烈的孩子,真的以为别人随时都在看他、关注他、议论他。</h3></br><h3><strong>如果当众犯了一个小错误,他会觉得,天都塌下来了</strong>,大家肯定会私底下笑话他,并且永远觉得他就是这样差劲的人。</h3></br><h3>而且,<strong>他的情绪很容易受其他人影响,</strong>别人一个眼神、一句话,都能让他难过很久。</h3></br> <h3><strong>④“我不敢争论”“我害怕”</strong></h3></br><h3>自卑感强的孩子,害怕起冲突。</h3></br><h3>别人请他帮忙,即使不乐意,但还是不会拒绝。因为拒绝人会让他觉得,别人是不是会因此不喜欢我、对我有意见、以后刁难我?</h3></br><h3>他的自信,几乎只源于别人的认同,一旦别人不认同,他就会情绪低落、深陷自卑感中。</h3></br> <h3><strong>几个好习惯</strong></h3></br><h3><strong>培养强大的自信</strong></h3></br><h3>威尔逊曾用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形容自信——它是又弱又细的线,很容易拉断;但在灰心的时候,它又能将你抛向高空,使你重获生机。</h3></br><h3>自信心确实像一根又弱又细的线,想要培养强大的自信,需要日积月累。但若打击一个人的自信心,可能只要一件事、一个挫折就够了。</h3></br><h3>因为这些经历,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形成畏惧的心理状态。</h3></br><h3>《自信的觉醒》一书中,介绍了几个培养自信的习惯,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起来。</h3></br><h3><strong>①始终以“现在时”替代“将来时”肯定自己</strong></h3></br><h3>比如孩子畏缩时,可能会说:“我下次再尝试,我将来肯定能变得勇敢,我以后就不害怕了。”</h3></br><h3>打住!</h3></br><h3>请将未来虚无的时态,改为现在可把握的机遇。</h3></br><h3><strong>我们也可以这样鼓励孩子:</strong></h3></br><h3>我现在就能尝试一下!</h3></br><h3>我现在就很勇敢!</h3></br><h3>我现在就很优秀!</h3></br><h3>以“现在时”态肯定自己,才会得到勇气,让当下的自己变强大。</h3></br> <h3><strong>②肯定“需要做的”,而不是“不需要的”</strong></h3></br><h3>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h3></br><h3>比如你正玩一个游戏,就是跟另一个人对视,谁先笑谁输。于是你脑海里一直告诉自己:不要笑、不要笑、不要笑......</h3></br><h3>但结果会怎样?</h3></br><h3>你的满脑子都是想笑对不对?于是,再也憋不住的你,终于哈哈大笑。</h3></br><h3>因为你的脑海里一直关注的是你不需要做的东西,它自然而然就吸引住你的大部分注意力,得到反效果。</h3></br><h3>所以当我们教孩子自我肯定时,也一定要肯定自己需要做的。</h3></br><h3>比如:</h3></br><h3>说“我越来越勤奋了”,不说“我再也不偷懒了”。</h3></br><h3>说“我越来越勇敢了”,不说“我再也不胆小了”。</h3></br><h3>说“我越来越自信了”,不说“我再也不自卑了”。</h3></br><h3>当这些正面的、需要做的东西一直在脑海里时,孩子慢慢也就会受暗示的作用,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不断变化。</h3></br><h3><strong>③词越简短越好<br></br></strong></h3></br><h3>我以前看《心理暗示力》一书,也跟着其中的方法做积极的暗示。后来我发现,暗示的词越简短,效果越好。</h3></br><h3>比如简单的一句“加油,我可以!”,胜过无数句大段冗长的词。</h3></br><h3><strong>当孩子面对困境想退缩时,不妨让他给自己发出简单有力的暗示:</strong></h3></br><h3>“加油,我很棒!”</h3></br><h3>“加油,我能行!”</h3></br><h3>“加油,我能做到!”</h3></br><h3>自我肯定,就是提高对自己的评价,从自己身上寻找自信。</h3></br><h3>自信,就像我们内心的一眼活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流入,我们的内心才会更富生气,幸福感越强。</h3></br><h3>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自信满满,快乐地迎接每一天~</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