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文殊坊

老猫

<p class="ql-block">昵称:老猫</p><p class="ql-block">ID:16778146</p><p class="ql-block">拍摄地:成都文殊坊</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那面刻着“成都”的砖墙前,樱花正开得烂漫,粉白的花瓣随风轻舞,落在脚边像一句未说尽的情话。熊猫雕塑憨态可掬地坐着,仿佛也在等谁路过拍张合影。抬头看,中式飞檐与玻璃幕墙在蓝天下静静对望,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不争不抢,只共享一片晴空。我忽然明白,这座城的魅力,从来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兼容并蓄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路被阳光晒得微暖,踩上去像是踏进了千年的光阴。红墙边竹影斑驳,斜斜地爬过飞檐,在木窗格上投下流动的光影。蜀绣的丝线在老匠人手中轻巧翻飞,一针一线都织着静谧的午后。转角处,老茶馆的盖碗茶正冒着热气,铜铃在檐角轻响,摇落了一地夕阳。我停下脚步,不是因为走累了,而是怕惊扰了这份慢得刚刚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文殊坊的白天,是文化的集市。非遗传承人坐在摊前,指尖翻动皮影,光影里跃出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蜀绣的丝线在布面上游走,绣出锦江春色。我驻足看了一会儿,竟觉得那些技艺不只是手艺,更像是一种生活的信仰。到了夜晚,整条街被灯光点亮,古建筑披上斑斓的光影,现代艺术投影在青砖墙上,川剧脸谱与抽象线条共舞。那一刻,我看见了传统的新生——它没有老去,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p> <p class="ql-block">古街的屋檐翘角指向天空,像在书写一首无声的诗。行人三三两两,有的提着刚买的茶点,有的倚在木栏边拍照。店铺招牌琳琅满目,遮阳伞下摆着花盆,几株小花正开得热闹。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映出树影婆娑,也映出人们脸上松弛的笑容。这里没有匆忙的脚步,只有生活本来的样子——不紧不慢,自有节奏。</p> <p class="ql-block">红灯笼一串串挂在门楣上,像节日的余温还未散去。砖瓦屋舍古朴安静,却透着烟火气。有人坐在门前喝茶,有人在摊前挑选手作饰品。远处高楼林立,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与近处的飞檐静静对话。我走过一家小店,听见老板用成都话招呼客人:“进来坐哈嘛,不买也莫得事。”那一瞬间,我突然懂了什么叫“来了就不想走”。</p> <p class="ql-block">走进文殊坊,就像翻开一幅流动的成都画卷。文殊院的钟声还在耳边回荡,街角的钟水饺已经端上桌,红油亮得诱人,辣得人额头冒汗却停不下筷子。街头艺人抱着三弦,清唱一段川剧,声音苍凉又深情。我坐在茶馆外,看一位老人用竹签串糖油果子,动作慢得像在完成某种仪式。岁月在这里不是流逝,而是沉淀,一寸一寸,酿成生活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午后阳光正好,街道两旁的木质店铺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红灯笼静静垂着,绿树在风中轻晃,行人穿梭其间,笑声与叫卖声交织。我走进一家文创店,淘了个熊猫造型的书签,店主笑着说:“这是我们成都的吉祥物,也是我们的心头好。”走出店门,阳光斜照在屋檐上,那一片金黄,像是把整个春天都留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市场里最抢眼的,是那一排排憨态可掬的熊猫玩偶。它们或坐或站,有的抱着竹子,有的眯着眼笑,每一个都像是从童话里跑出来的。小摊上还挂着熊猫钥匙扣、耳环、挂饰,色彩明快,惹人驻足。我挑了个抱着茶杯的小熊猫,它圆滚滚的样子,活脱脱就是成都人“巴适”生活的化身——不争不抢,但求安逸。</p> <p class="ql-block">深色木门雕着花,红灯笼在风中轻晃,石板路上光影斑驳,像撒了一地碎金。门前几盆绿植生机勃勃,阳光穿过树叶,在布幔上投下摇曳的影子。我坐在门口的矮凳上喝了杯茉莉花茶,茶香混着木头的清香,整个人都松了下来。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时间缓缓流淌的声音,像一首老歌,轻轻哼着,就不想停下。</p> <p class="ql-block">那座中式牌坊立在街口,雕梁画栋,飞檐如翼,仿佛是从古画里走出来的。行人从它脚下走过,有的匆匆赶路,有的停下拍照。背后是高楼大厦,玻璃幕墙映着蓝天白云,与牌坊的彩绘遥相呼应。我站在牌坊下抬头看,忽然觉得,成都就像这座牌坊——根扎在历史里,头却昂向未来。</p> <p class="ql-block">“文脉坊”三个字写在玻璃幕墙的底部,上方却勾勒出传统屋檐的轮廓。现代建筑与古街并肩而立,荷田水铺的招牌在风中轻晃,行人穿梭在新旧之间,毫无违和。我站在街中央拍了张照,镜头里,飞檐与玻璃共舞,传统与潮流握手言和。这大概就是成都最动人的地方——它从不拒绝变化,却始终记得自己是谁。</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通向牌坊,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纹路上。牌坊两侧古木参天,枝叶交错,为行人撑起一片绿荫。公交车缓缓驶过,摩托停在路边,人们来来往往,生活就这样自然地流淌。我摸了摸牌坊的柱子,指尖传来石料的凉意,仿佛触到了这座城的骨骼——坚实、沉静,又充满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