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题“将军树”联</p><p class="ql-block"> 张才山</p><p class="ql-block">将军树,将军石,岂非夙慕?</p><p class="ql-block">楚勇根,楚勇魄,或许必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树牵文脉,联语寄乡愁</p><p class="ql-block">——仰“将军树”联赏析</p><p class="ql-block"> 读这副题咏“将军树”的对联,初觉字句简淡,细品却见筋骨——它以“将军”“楚勇”为经纬,将王子君先生散文中的草木之观,织成了一幅牵系乡愁、勾连历史的文化图景,字句间满是“相由心生”的深情与文脉传承的厚重。</p><p class="ql-block"> 上联以“将军树,将军石,岂非夙慕?”破题,妙在以“物象”引“心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将军树”本是异乡草木,但在王子君眼中,它与家乡新宁的“将军石”瞬间共振——“石”是故土的固态记忆,“树”是眼前的鲜活景象,二者并置,便不是简单的景物对照,而是游子对家乡文化符号的本能亲近。“岂非夙慕”四字用得极巧,不直言“我怀念”,却以反问托出深藏的情愫:这份见树思石的悸动,何尝不是对故土文脉刻在骨子里的向往?一问之间,把个人感怀写得含蓄又真切。</p><p class="ql-block"> 下联“楚勇根,楚勇魄,或许必然”则承上启下,将“物”的关联升华为“魄”的延续。若说上联是“见景生情”,下联便是“溯情寻根”——王子君由“将军树”想到“楚勇”,恰是因为新宁乃湘军之源,江忠源、刘长佑等楚勇将领的故事,本就是家乡的精神底色。“根”与“魄”的对举,让“楚勇”不再是遥远的历史名词:“楚勇根”是江忠源的京城轶事、刘长佑任直隶总督的过往,是与北京这片土地早已交织的历史羁绊;“楚勇魄”则是那棵树“深深扎在地下,不会死去”的生命力,是文化基因跨越时空的延续。“或许必然”四字回应上联的“夙慕”,将个人的乡愁升华为文化传承的必然——她见树思楚勇,从来不是偶然的联想,而是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在异乡的自然苏醒。</p><p class="ql-block"> 是联和王子君老师的散文都很动人,它将“小景物”写出了“大格局”。将军树是“小”的,不过是湖边一株草木;但它连接的是新宁与北京的“大”空间,勾连的是晚清与当下的“大”时间,承载的是楚勇精神与乡愁记忆的“大”文脉。王子君“脱口喊道‘古将军树’”的瞬间,是树与人的相遇,更是文化与心灵的相遇;而这副对联,则把那个瞬间的感动,凝练成了可反复品读的文字——树会四季轮回,但根植于血脉的文化记忆、萦绕于心间的乡愁,正如那树的根,永远不会死去。</p><p class="ql-block"> 读此联,仿佛能看见先生立于奥森湖边,望着那棵将军树,目光穿越时空,落在故乡的将军石上——而这纸联语,正是这场“跨越千里的精神对话”最凝练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王子君老师文章</p> <p class="ql-block">北京“古将军树”</p> <p class="ql-block">崀山“将军石”</p> <p class="ql-block">崀山“将军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