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音乐:《这世界那么多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吹奏:童心未泯</div> 退休最大的好处是有用不完的时间,它最大的坏处是宅居的封闭。尽管网海可以消遣,但总感到有脱离现实之虞。在每天的混沌之中,心欲远行,而力不从心。 八月的一个周末,家庭有人提议去登山乘凉,改变一下每周一次家庭桌边聚会的惯例。大红的座驾同我一样开心,“嘭”的一声车门关闭,发动机欢快歌唱。它没有嫌弃我的衰老,马达的音频一点也没有改变旧音,我在驾驶室内好像又回到了久远的从前。 平江一峰尖是一座不矮的山头,海拔1596米,它高过了泰山、衡山、嵩山。它不是五岳俱乐部的成员,却胜似五岳的巍峨。我驾车九弯十八拐向上攀爬,宁可相信这就是一条蜿蜒的登天路。 车行半山腰,山顶尚无踪影,平日里熟悉的地面环境离我越来越远,地标退缩成点、公路退缩成线。停下车,回望来时的路,心中有些莫名眷恋。 56年前参加工作,在崇山峻岭中建设三线,我认为会在家乡的青山绿水中奋斗终身。 历史的浪潮把我推出去,让我看见了城市的霓虹和喧嚣。时光老人把我又拉了回来,让我重归故乡。生于此必老于此,我似乎正在不自觉地走着前辈落叶归根的“老路”。 以前,我开行过京珠、许广、杭瑞、武广、二广等高速,春运期间夜里、雾里、雨里、雪里充满刺激的长途奔袭,自己起早贪黑驾驶20小时,也让家人也夜不能寐。现在平静地开行山沟里的高速,真乃如履平地,在我看来,它也是一条躺在故乡怀抱中的“新路”。 我曾努力工作,时间在不觉中点点流逝,时光一直在眷顾我,老年回到故乡,一切回归平静,苍穹下背靠青山,可以尽情地歇息颐养天年。 今天的故乡,即使在高山之上、天边云端,也变成了引无数市民竞折腰的街市。帐篷比宾馆更贵,但人们更愿意选择在这里盖天铺地,呼吸可洗肺、触手可摸天,凡界已经今非昔比,难辨天上人间。 今年建国76周年,祖国一改旧貌已经天翻地覆。我也满足了76岁,见证了新中国人奋斗历程。随波逐流至今,安享晚年,踏着高山当着青天,不由得发自肺腑呼喊着“我爱你,中国”! 山尖上的“一峰尖宾馆”是我们的下榻地,享受着周末的高价床位、吃着天价的南瓜,开启了我们一家六口人的高山纳凉之旅。 刚才在山下还是大汗淋漓,短袖短裤,跃上葱茏四百旋后,还在同一个阳光蓝天下,但却换了人间。凉风阵阵,慌忙穿上了长衣长裤,不登此峰身临其境,哪有这切肤的快感。 山腰有座古色古香的天门古寺,出于好奇,开车回到半山腰要一探究竟。我们生长在凡尘难免一身俗气,倒想看看出家人是如何保持超凡脱俗的气质。 穿过山门,寺庙一派肃穆氛围。清净且少有游人,偶遇几位僧人游走期间。我们放轻脚步缓缓而行,生怕打搅这宁静的仙境。 在幽深的通道上,家人们遇到在此“修炼”的女香客并与之交谈。她在此四年与红尘隔离,呼吸新鲜空气、吃无害绿色菜蔬、排除杂念、一心向佛,渐渐地在抚平凡间身心伤痕。 我们一路向上攀登,只见寺庙雕梁画栋、树木花草相拥、人丁稀少,高屋建瓴、果然清净与众不同。也难怪修行的僧人总是自命不凡,也倒是事出有因。 我们信步走进了方丈的接待室,室内空无一人、桌面上摆满了果品佳肴,桌下面还有大包小包。虽然接待场面不够正式,其丰富程度却超过了凡夫俗子的想象,让凡人俗子惊叹得伸长脖子,叹为观止,仙境毕竟不同凡响。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不同则道不合,我们也不要忘了来到此地的初衷。纳凉要紧,转身进入心静气爽的盛林,再去看看凡间的风景。 说是在凡间,看风景也要路过“天门”。好像真善美都是高高在上,只有红尘龌龊才存在凡间一样。 密林处路边一幅摩崖石刻,居然是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八军的铁血军歌。1938年日军武汉会战后调集10万兵力分三路进逼长沙。英勇的中国军队布防天岳幕阜山一带,与日军殊死鏖战,让日军六年未能跨越防线一步。 当年,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日军侵华的墓地,也是抗战英雄鲜血染红的疆场。当年的幕阜山防线曾成为反法西斯的世界焦点。 据传屈原也曾登顶此山,在此拜天问地,向伏羲发出一番《天问》。现在在此建有问天台。 我们一行家人均是屈楚大夫的同乡,步其2300年的后尘,一字排开在问天台上,似在云端俯瞰大地。山巅之上,万物皆小,唯心境无边。我等没有屈大夫的眼光和情怀,恐怕满目只有空中的云地上的绿,除此外便是四大皆空。 站得高自然看得远,能否看得清却与高低无关。只有能独立思考、信息筛选、反思迭代、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者,才能明辨是非、洞察秋毫。 飘逸的云天、障眼的山壑,貌似无处胜有处。天外的天、山外的山,我如何能洞察秋毫,安心自己的日子,过开心的生活,做一个快乐的愚民,也是人世间的一件求之不得的幸事。 心境高,难免有些飘逸。一旦将是非混淆,便不知道自己是在仙境还是在凡界。人生有时看是清醒,实则常常难免糊涂。 无论身处何处、无论时空如何变幻,只要自身坐得端正,影子也一定不会倾斜。能给自己、家庭和社会更多温暖的就是那颗举过头顶的爱心。 不觉间,太阳西斜到与目光平齐,喧闹的山顶开始安静起来,仅仅到此一游的客人开始下山了。我们是歇宿山顶有备而来,稍加休息,等待壮丽的时刻到来。 天幕开始低垂,山峦开始模糊。在家也有日出日落,但必竞站得低,眼光并不开阔。到这里来除了纳凉,好像看得更远,眼界也开阔了许多。 今天,我弄清楚了:“太阳下山”、“太阳落水”的说法虽然通俗,但都是局于地域所在的不严谨说词。实际上是绕太阳公转近似圆形的地球自转时,让太阳升起或降落在地球曲率线(俗称地平线)之上或之下。 日出日落的说法,不管如何通俗或严谨,两者我们都可以接受,但不能混淆和糊涂。我们对凡间事物的看法也亦如此,保持“世事混浊我独醒”的理性,将能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太阳放心地走了,只剩下满天的云霞。我怎么看它都不像愁眉,也不像那么灿烂,或许是将要暗淡前的一种失落和无奈。它像极了我自己、像极了我此刻的心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人算总是不如天算。世上没有不谢的花、没有不散的宴席、没有不落的日头、也没有度不过的长夜,只因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我属牛不属鸡,但每天醒来的时间却与鸡鸣同步。“要看日出”的念头一夜在心中没有放下,与其辗转睡不着不如翻身起个早。 东方欲晓时,我再次在瑟瑟寒风中登顶。天际的一抹红,让我激动万分。一生中多少次在此刻醒来都是为了生计和赶路的匆忙,今天的早起只为贪图目睹灿烂的晨光。 我站在高处向遥远的东方瞭望,太阳尚未露面,把刚刚还是一片暗寂的天空映射得像火烧云一样,新的白昼即将开始。我不知道是太阳的威力人让乌云屈服被照得火红起来,还是乌云的无奈掐媚泛出金红的色彩。 像我一样好奇此刻的还是大有人在,远处望日亭上挤满的身影就是最好的证明。尽管大家天天与“日”相见,但还是想重新见识此刻太阳的尊容。 今晨的太阳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它把火热的体温化成了万道光芒,把光明和温暖无私地洒满穹宇和万物。肉眼可见的光芒包裹着青山丛林、温润着我们的身心,就像小时候依偎在父母的胸膛里一样温暖。 76年过去,我们一直生活在这样和旬的阳光里。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血风腥雨、没有刀光炮响,只有我儿时的平安成长、只有我青年时代的拼搏向上、只有我们老年时的颐养安康。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垂暮老矣,但是有社会关注、有家庭温暖、有幸福安康,是有无数前人的牺牲和担当开创了史无前例的国运供我们安享。看日出日落也罢、数四季轮回也罢,今日登峰只是为了回望走过的路和身边的世界,千万要有好心情珍惜这大好时光!</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望来时的路</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