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常规是校园秩序的基石,更是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规范师生的课堂常规,切实提升我校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促使教师重视课堂常规训练,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方法与教学策略,增强课堂把控力,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为高效教学奠定基础。10月13日,银川市中关村小学领导班子和部分教师代表共同观摩一、二年级课堂常规比赛。 课前准备:细节处见规范 “预备铃响,静候课堂”,这是课堂里的第一道风景线。评委刚走到教室门口,便看到孩子们听到预备铃后迅速回到座位,将语文、数学课本整齐摆放在课桌左上角,文具盒轻轻放在课桌中上方,桌面干净整洁,没有多余杂物。当老师走进教室时,孩子们立刻坐直身体,保持安静,随着 “老师好” 的清脆问候声,凳子平稳挪动,没有一丝嘈杂的碰撞声,展现出良好的课堂礼仪。 在读书和写字环节,孩子们的表现同样亮眼。朗读时,他们双手捧书,腰背挺直,声音洪亮且富有节奏感;默读时,专注投入,目光紧随文字,不东张西望。写字时,严格遵循 “一尺、一拳、一寸” 的要求,握笔姿势标准,坐姿端正,一笔一划认真书写,展现出对学习的严谨态度。此外,班级特色课中的活动操展示更是活力满满,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动作整齐划一,伸展、跳跃间充满朝气,不仅活动了身体,更有效集中了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课间离班:秩序中显文明 班干部在此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课间站队还是整队前往操场,小干部们都能主动站在队伍前方,用稚嫩却有力的声音提醒同学们 “快静齐”,帮助老师维持秩序。大课间结束或放学离班时,最后离开教室的同学会主动检查班级的灯、电子白板和门窗,确认全部关闭后才离开,小小的身影里透着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将 “爱护班级” 的意识落到了实处。 卫生礼仪:习惯里藏素养 走进一、二年级的教室,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课桌排列整齐,桌面干净,卫生工具(扫帚、簸箕、拖把等)分类摆放于指定角落,没有杂乱堆放的情况。孩子们的课桌仓内,书本、文具摆放有序,地面上看不到纸屑、果皮等垃圾,就连教室的角落也打扫得干干净净。 在个人文明礼仪方面,孩子们同样表现出色。男生头发短而精神,女生头发梳理整齐,符合学校要求;指甲修剪得短而干净,没有污垢,见到老师知道主动问好。 此次课堂常规检查,不仅是对一、二年级学生开学以来常规养成情况的一次全面检验,更是对学校 “以常规促习惯,以习惯助成长” 教育理念的践行。从细节处着手,从规范中育人,相信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定能在良好的课堂常规中夯实基础,逐步养成自律、有序、文明的好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筑牢坚实根基! 编辑:丁思元<br><br>审核:李保常、惠玉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