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蒙蒙秋雨中,我和家人一起来到晋祠旅游景区。从八十年代至今,我已是多次游晋祠,不过这次是陪家人。今日的晋祠与昔日的晋祠不可同日而语,昔日的晋祠仅仅是今日旅游景区的核心部分。</p> <p class="ql-block">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p> <p class="ql-block">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跨越时间最悠久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集约载体,国内宋元明清至民国本体建筑类型、时代序列完整的孤例,附属彩塑壁画碑碣均为国宝;是集中国古代祠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是三晋历史文脉的综合载体,晋文化系统上溯西周封唐建晋至盛唐肇创文脉传承的实证;是世界王氏、张氏发祥地。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p> <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晋祠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5月,晋祠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4年12月,晋祠天龙山景区正式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3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AAAAA国家级旅游景区”三块国家级荣誉碑石在山西太原晋祠博物馆跌水广场揭幕,晋祠由此成为全国同时拥有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的12家单位之一。</p> <p class="ql-block"> 细密的秋雨如丝如缕,织成一张朦胧的纱网,将晋祠笼罩在一片温润的诗意里。往日里喧闹的景区,此刻褪去了几分浮躁,多了些许沉静与雅致,仿佛一幅晕染开的水墨丹青,徐徐铺展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沿着湿漉漉的青石板路缓步前行,脚下的石板被雨水冲刷得愈发清亮,倒映着两旁婆娑的树影与飞檐翘角。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草木的清香,深吸一口,沁人心脾的凉意便顺着鼻腔蔓延至全身,驱散了秋日的慵懒。</p> <p class="ql-block"> 圣母殿前的周柏与难老泉,是晋祠的灵魂所在。千年周柏枝繁叶茂,粗壮的枝干如巨龙般盘旋向上,雨水顺着浓密的枝叶滴落,“嘀嗒”声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树下的石栏上,几位游客撑着伞静静伫立,凝视着这棵见证了岁月沧桑的古树,眼神中满是敬畏与赞叹。</p> <p class="ql-block"> 殿宇间的雕梁画栋,在秋雨中更显古朴典雅。朱红色的立柱被雨水浸润后愈发深沉,屋檐下的斗拱与彩绘虽历经风雨,却依旧清晰可辨。偶尔有风吹过,吹动檐角的铜铃,“叮铃铃”的声响在雨雾中回荡,空灵而悠远。</p> <p class="ql-block"> 若说晋祠的灵魂是周柏与难老泉,那秋日里的颜值担当,必定是圣母殿前那对相依千年的雌雄银杏树。它们并非并排而立,而是隔着几步远,一东一西,遥遥相望。东侧的是雄树,高大挺拔,枝干如威武的勇士般向天空舒展,充满了力量感。西侧的是雌树,树身略矮,枝叶却更为丰茂婆娑,像一位温柔的守护者,姿态优雅。</p> <p class="ql-block"> 每到深秋,这对"千年伴侣"便会换上最华丽的盛装。雄树的叶子率先泛黄,金得纯粹,金得耀眼。一阵秋风拂过,叶片簌簌飘落,仿佛漫天飞舞的金色蝴蝶,为青石板路铺上一层柔软的金毯。而雌树则稍晚一些,叶片由绿转黄,再染上一抹橙红,色彩层次更为丰富。沉甸甸的枝桠间,还挂满了圆圆的银杏果,表皮泛着淡淡的白粉,透着一股饱满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 这对银杏,不仅是晋祠秋日里最动人的风景,更像是一对跨越了千年的恋人,用年轮书写着忠贞,用落叶诉说着深情,让每一个驻足的人,都为这份静默的陪伴而深深动容。</p> <p class="ql-block"> 回望雨中的晋祠,飞檐在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流动的古画。这场蒙蒙秋雨,不仅洗净了晋祠的尘埃,更让这座千年古园焕发出别样的魅力,让人久久难以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