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日,南京童年时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知识产权报第08版:维权综合版面刊登的“声明”引起了广泛波澜,也揭示了商标保护与市场竞争的复杂关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生效的(2024)浙民终145号民事判决书认定,南京童年时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儿童营养品上使用包含“红心商标”的包装装潢、称产品为“CHILD-LIFE商品升级款”等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同时,其在产品介绍中使用CHILD-LIFE商品宣传图片等行为被认定构成商标侵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起案件发生在2025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实施的背景下,展现了我国商标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的最新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1 案件剖析:商标侵权与不正当竞争的认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院在这起案件中认定了多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和商标侵权行为,反映了当前商标纠纷案件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不正当竞争方面,包含了包装装潢侵权、虚假宣传、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等多种类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院特别指出,使用包含“”的包装装潢、称产品为“CHILD-LIFE商品升级款”等宣传行为,以及使用“童年时光”商品名称的行为,均属于不正当竞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更为复杂的是,法院还认定了两种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是使用曾经销售CHILDLIFE商品的链接转而销售涉案儿童营养品的行为;二是以“”“童年时光”商标为权利基础对CHILDLIFE品牌的社交媒体账号以及商品进行投诉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行为都体现了网络环境下不正当竞争手段的多样性和隐蔽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商标侵权方面,法院重点关注了“搭便车”和品牌混淆行为。涉案公司在销售的儿童营养品介绍中使用CHILD-LIFE商品宣传图片、在销售的CHILDLIFE商品宣传图及名称上使用非CHILDLIFE商标,均被认定构成商标侵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类行为旨在借助已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为自己引流,是典型的商标侵权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2 法律升级:2025年新规的核心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国商标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体系在2025年迎来重要升级。2025年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新法于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条文数从原法的33条增加至41条,包括总则、不正当竞争行为、对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调查、法律责任和附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次修订明确将“预防”不正当竞争行为增加为立法目的,从正面强调经营者应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混淆行为规制方面,新法有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它将擅自使用他人“新媒体账号名称、应用程序名称或者图标”明确列为混淆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时,新法还规范了对搜索关键词的使用,规定将他人商品名称、企业名称、注册商标等设置为搜索关键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也属于混淆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修订的法律还特别关注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明确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平台规则等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时,增加了关于侵害数据权益的规定,明确经营者不得以欺诈、胁迫、避开或破坏技术管理措施等不正当方式,获取、使用其他经营者合法持有的数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一个亮点是,新法专门增加了关于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的规定,规定大型企业等经营者不得滥用自身优势地位,要求中小企业接受明显不合理的付款期限、方式和条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3 商标撤三:新规重塑制度防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除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2025年还见证了商标撤三制度的重大变革。所谓“撤三”,是指“申请撤销连续三年不使用注册商标” 的程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政策通过举证责任反转、证据量化要求等措施,显著提升了撤销申请的规范性,旨在遏制程序滥用并优化商标资源分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改革直击旧规中“程序空转”、“恶意撤三”等乱象,对企业的商标合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据新规,申请人需要提交三类系统性证据:注册人经营异常调查报告;跨平台商标使用检索结果;以及经公证的实地考察记录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些要求显著提高了撤三申请的门槛,有助于减少恶意撤三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证据标准也更加量化。平台检索要求覆盖电商、行业网站及社交媒体,例如需提供至少3个平台连续5页的完整检索记录,检索结果需显示时间戳与完整页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种量化标准降低了个案判断的随意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规还加强了诚信责任及惩戒机制,新增《真实性承诺书》,虚假举证将面临信用惩戒或行政处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种信用监管手段提高了违法成本,对潜在的恶意撤三行为形成有力震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4 执法动态:多元共治的保护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最新执法动态来看,我国正在形成司法、行政、社会多元共治的商标保护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司法层面,人民法院通过典型案例确立裁判规则。在2025年人民法院发布的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中,“引流直播带货”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提供了在新商业模式下认定混淆行为的范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法院将商标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基本法理运用于新的商业场景,积极探索了“虚实结合”商业场景下混淆行为的认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行政保护方面,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执法力度。经开区市场监管局近期处理的一起侵犯“ARROW”注册商标专用权案,展现了行政执法与营商环境优化并重的理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案中,执法部门认可了当事人的“合法来源”抗辩,因其通过完善采购流程、严格索证索票,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商标局也积极开展专项治理,严格规制商标恶意撤三与利用商标欺骗误导公众的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截至2025年7月底,商标局累计排查商标10.4万件,对“一品牛”、“树上熟”、“老灶煮”等939件带有欺骗性的注册商标宣告无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05 企业合规:规避风险的实用策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面对商标保护法律环境的升级变化,企业需要调整经营策略,建立更为完善的商标合规体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企业应当谨慎使用各类商业标识,杜绝攀附知名品牌。在“蜜念雪”案中,法院明确指出被告使用的“蜜念雪”标识与“蜜雪冰城”商标构成近似,容易导致消费者混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样,在宿迁某酒业公司商标侵权案中,法院认定被告使用的标识与双沟酒业的商标高度近似,且使用在同类产品上,极易使消费者产生混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企业应建立商标使用证据留存系统。根据2025年商标撤三新政策,企业需要定期归档销售合同、发票、宣传物料,确保证据链覆盖生产、销售、推广全环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企业可以考虑实施商标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注册-使用-续展”全流程监控;每季度开展商标使用合规审计,重点核查标识一致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企业还需注意避免新型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经营者不得滥用平台规则,直接或指使他人对其他经营者实施虚假交易、虚假评价或者恶意退货等行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平台经济下,一些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依附或寄生在其他平台的业务之上,如数据搬运和一键下单服务。法院已明确,违反特定行业普遍认可的行为规范,属于违反公认的商业道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商标保护的法律之网正在越织越密。随着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和商标撤三制度的改革,市场竞争的“红绿灯”更加清晰,那些企图通过“搭便车”、“攀名牌”获取不当利益的企业,将面临更高的法律风险和经营成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品牌建设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