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平遥第一村——西源祠村

东篱听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老家有个村子叫西源祠村,有人把它列入山西省“三祠”之一,还有人这样评价说:“平遥四百零八寸,数了源祠数梁村。”一个普普通通的民间村落为何能被冠以如此高大上的名号?或者有什么特别之处?我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走进了西源祠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西源祠村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可这次特地查询百度才知道村子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岳壁乡,地处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南7公里处,开着汽车从城里出发也就十几分钟的路程。虽然是乡村道路弯弯曲曲,但也很平坦通畅,两侧布满了等待收割的庄稼和郁郁葱葱的树林。其中尹回水库是必经之地,水面宽阔,芦苇微微,湖光山色,一大群野鸭子似飞似走地掠过水面,划出一圈一圈的波纹,从湖的东边涮啦啦落入芦苇荡中,给本来平静的水面增添了几份动感情趣。渐渐西下的夕阳时不时在云中露出头来,染红了天边一抹云彩,目之所至,好一幅远日近山眼前芦苇的水墨丹青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我驾车过了一段坡路,进入西源祠村口的时候,真的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了。右侧豁然出现了一片开阔的水源地,阡陌纵横,步道交错,浅黄色的稻穗正弯着腰随风摇摆。源神庙附近的枣林里一大群麻雀叽叽咕咕不停地吵闹着,一只不知名的白色鸟儿在头顶盘旋。最醒目的当数稻田中央矗立着四个白色大字——源池稻田。为游客专门设计的旅游步道四通八达,稻田里零星点缀着几个遮风挡阳的灰色敞篷。可以想象,如果在炎热的夏天,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漫步其中,尽情享受这种恬淡静谧的田园风光。道路左侧,掩映在绿树红柳里的袅袅炊烟告诉我那里肯定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村堂院落,承接着由来已久的农家田园生活。不说别的,单说岔路口处那块大青石以及上面镌刻着的两列文字就足以让我肃然起敬了,原来西源祠村还是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和“茶坊街非遗小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黄昏将至,我们七拐八绕,只浅浅地走了几段石头铺砌的老旧巷子,一个个破旧的巷门尽显村子的古老的历史,一堵堵高墙都掩饰不住宅院的沧桑与巨变。无意间发现有一堵墙上有一幅字迹模糊的标语——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其中“数”和“量”还是已经被废止了简化字,我不禁哑然它的历史与现实。其实西源祠和梁村两个村庄地理位置相邻,环境基本相同,文化也大同小异,它们之间有协作,也有争执,据传在历史上就曾经因为争夺“源池泉涌”而大打出手,可以想象两村之间无论是人口数量和经济实力都难分仲伯。好在村委大院里的古村建筑分布图标明了西源祠最出名的四个地方:源神池、‌源神庙‌、‌以及东堡、西堡、南堡、西河堡、前新堡、后新堡等六个古堡。其中南堡的乔逢山、西堡的李宏龄、东堡的郝可久、西河堡的赵敬业故居至今保存较为完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四位老宅原主人可谓是平遥县晋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在各自的堡墙内建起了规模宏大的院落,创造了西源祠村当时的鼎盛与辉煌,留下了令人惊羡的古建筑群。最让我们感慨的是西源祠村民生生不息的烟火气息,至今还有群聚在一起过日子的热热闹闹。让我更惊讶的是村子百姓群居而又各异的形态,一个大院里,往往居住着四、五户人家,一般是大的正房住两家,小的东西厢房各住一家。有的窑洞年久失修,能维修的再简单修缮一番继续居住,无法居住的索性就拆了重建新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院里,明清老房子、民国窑洞、上世纪末砖砌房屋以及当今崭新的混凝土结构共处一院,老、中、青、新别具一格的典型时髦混搭。我猜想大概因为院子产权难以分割,一家一户无法整院统一出售或者一起拆建,反而无意中保护了一批明清时期古建筑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西源祠集古代佛教、晋商、建筑、民俗文化为一体,历史古迹众多,特别是始建于宋代的“寿圣寺”,为守居士谢金吾将军奉旨修建。寿圣寺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外表框架基本完好。据县志记载,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颁布诏令,要求无敕额但规模达到屋宇三十间以上且有佛像的寺院均赐“寿圣”寺匾额。这一皇帝召令导致全国多地寺院更名,形成“寿圣寺”的广泛分布,而西源祠村的寿圣寺便是其中之一,可见北宋代时期西源祠村已经具有非同寻常的经济财力。我们进入寺院时,寺门敞开,院内寂静一片,空无一人。意外的是我们毫无阻拦顺着台阶登上了寺院的最高处,村子四周的稻田、河塘、神池、学校、民宅可以一览无余,了然于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我们走出了寺院大门,回头再望整座庙宇群时,黄橙橙的装饰灯带突然亮起,给古老的寿圣寺抹上了一层高贵的金黄。看来天色已晚,我们不得不启程回家了,而那只毛茸茸的黑灰小狗又一次尾随而来,闻寻着我们走过的脚印,仿佛要亲自目送恋恋不舍的游人。再见了小狗,再见了老槐树,再见了西源祠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