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西方艺术史系列02(古典主义流派)

阿王

<p class="ql-block"><b>第二节 主要历史时期与流派(广义古典艺术框架内):</b></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产生了诸多的流派及艺术成果,如:文艺复兴、巴洛克艺术、新古典主义、学院派艺术等等(详见对比表)</p><p class="ql-block"><b>(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b>标志着古典艺术的复兴。艺术家重新发现古希腊、古罗马的遗产,并将其与科学观察相结合。</p><p class="ql-block"><b> 代表:</b>达芬奇《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大卫》、拉斐尔《雅典学院》。拉斐尔的作品尤其被视为古典平衡与和谐的典范。</p> <h5><b>名称:</b>《蒙娜丽莎》 <br><b>作者:</b>达·芬奇 <br><b>创作时间:</b>1503~1506年<br><b>尺寸:</b>77×53cm <br><b>类别:</b>板上油画 <br><b>收藏:</b>法国,巴黎卢浮宫。是卢浮宫三个镇馆之宝(《蒙娜丽莎》《断臂的维纳斯》《胜利女神》)之一。<br><b>欣赏:</b><br>  《蒙娜丽莎》(以下简称《蒙》)是达·芬奇(以下简称“他”)最杰出、最神秘的肖像作品。<br>  他特别注重精确与含蓄相结合,使人物的内心和美丽的外表完美统一。画中人物温柔的性格,更体现了一位城市富有阶层的身份和阶级地位。主角的微笑与交叉的双手构成了完整的组合,造型极为优雅,把主角的神韵完美地体现了出来。<br> 此画作不仅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理性化的表现规范,而且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触及到了人物更深层的精神世界,为后来的艺术家在精神方面树立了典范。<br> 他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瓦萨里认为这种明暗画法是绘画艺术的一个转折点。明暗法的运用,使人物形象具有圆雕式的丰满体积。按当时的审美观点,女性的眉毛有损眼睛的明净,所以不画眉毛。同时,蒙娜丽莎的右手被称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只手”。<br>  《蒙》中的微笑有人称之为“圣洁的笑”,“妩媚的笑”,也有人称之为“魅力的笑”,甚至有人称之为“邪恶的笑”,蒙娜丽莎的“笑”成了千古之迷。</h5> <h5><b>名称:</b>《大卫》<br><b>作者:</b>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br><b>创作时间:</b>公元1501年至1504年<br><b>尺寸:</b>高5.17米(含基座)<br><b>类别:</b>大理石雕塑<br><b>收藏:</b>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画廊</h5><h5><b>欣赏:</b><br> 这座杰作刻画了《圣经》中的青年大卫在迎战巨人歌利亚前的瞬间,他身体微微扭转,左手轻搭肩上的投石袋,右手垂握石块,目光锐利凝视远方。</h5><h5> 雕塑以完美人体比例和紧绷肌肉线条展现动态平衡,每一处解剖细节都充满力量感。米开朗基罗将人文主义精神注入冰冷石材,使大卫不仅是宗教英雄,更成为佛罗伦萨共和国自由精神的象征。</h5><h5> 这件作品被誉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伟大的男性人体雕塑,至今仍闪耀着文艺复兴的理性与人性光辉。</h5> <h5><b>名称:</b>《雅典学院》 <br><b>作者:</b>拉斐尔<br><b>创作时间:</b>1509年 <br><b>尺寸:</b>底边长度770cm <br><b>类别:</b>湿壁画 <br><b>收藏:</b>梵蒂冈,教皇宫</h5><h5><b>欣赏: </b><br> 这幅巨作以恢弘的拱门建筑为背景,汇聚了古希腊不同时期的哲学家、科学家和学者。画面中心是并肩而立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前者手指天空象征理想主义,后者手掌向地代表经验主义,二人争论的姿态点明了精神与物质的核心命题。</h5><h5> 周围人物包括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拉斐尔更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同时代巨匠的形象融入画中,巧妙连接古典与文艺复兴。作品通过和谐的构图与精准的透视,完美展现了人类对真理与智慧的追求,成为文艺复兴鼎盛精神的典范之作。</h5> <b>(二)巴洛克艺术(17世纪):</b>在文艺复兴的理性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动感、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光线对比强烈,构图更具运动感,但依然保持坚实的写实功底。<br> <b> 代表:</b>卡拉瓦乔(强烈的明暗对比)、贝尼尼(动态的雕塑)、鲁本斯(富丽堂皇的绘画)。 <h5><b>卡拉瓦乔《马太的召唤》意大利,完成于1599—1600年</b><br> 是西方美术巴洛克的开创者。反对学院派的僵死,又反对巴洛克的夸张浮华,自己使用朴素清新的风格画生活和自然的面貌,他认为害怕丑陋是一个可鄙的毛病。古典主义画生活把不优美的东西排除掉,但卡拉瓦乔强调自然主义,自然是怎样就画成怎样强调光线的运用:侧光,所有人的脸一半亮一半暗,画面给人紧张感。</h5> <h5><b>贝尼尼的雕塑《圣特蕾莎的狂喜》意大利,完成于1652年</b><br> 是巴洛克雕塑的巅峰之作。作品描绘了西班牙修女特蕾莎在神秘幻象中被天使之箭反复刺入心脏的瞬间。贝尼尼以精湛技艺雕琢出人物轻盈的衣褶与升腾的动态,将大理石化作光影与情感的戏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神性体验与人间狂喜的交融。</h5> <h5><b>鲁本斯《阿玛戎之战》比利时,完成于1618年</b><br> 描绘希腊神话中忒修斯与亚马逊女战士的激战场面,以旋转的构图和强烈的动态感展现巴洛克风格特色。画面人物层次绵密,色彩流动,现藏于德国慕尼黑老绘画陈列馆。</h5> <b>(三)新古典主义(18世纪末-19世纪初):</b>作为对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过度装饰的反拨,它再次直接回溯古希腊罗马的源头,追求更纯粹的理性、严肃的题材和简洁的形式。<div> <b> 代表:</b>雅克-路易·大卫《荷加斯兄弟的誓言》、安格尔《泉》。安格尔对线条和理想形式的美学追求,堪称古典艺术的最后一座高峰。<br></div> <h5></h5><h5><b>雅克-路易·大卫《荷加斯兄弟的誓言》法国,完成于1784年</b></h5><h5> 作品以古罗马传说为题,描绘荷加斯三兄弟从父亲手中接过武器并庄严宣誓的瞬间。画家通过强烈的对角线构图、凝练的雕塑感人物和朴素的色彩,凸显了理性、牺牲与公民责任的主题。这幅画作被誉为新古典主义的宣言,预见了法国大革命的革命精神。</h5> <h5><b>安格尔《泉》法国,完成于1856年</b><br> 画中描绘了一位手举陶罐、裸体站立的少女,清澈的泉水从罐中缓缓流出。安格尔以精湛的技艺勾勒出少女完美、匀称的身体曲线,肌肤质感细腻光滑,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不染尘俗的纯净之美。</h5><h5> 整幅作品构图简洁平衡,色调冷静柔和,将古典的庄重与自然的生命力完美结合,成为西方艺术史上最具典范的人体画作之一。</h5> <p class="ql-block"><b>(四)19世纪学院派艺术:</b>由官方艺术学院(如法兰西艺术院)确立的艺术标准,奉新古典主义为圭臬,强调历史题材和精微的技巧,但后期逐渐趋于僵化,最终成为印象派等现代艺术流派反抗的对象。</p> <h5><b>保罗·德拉罗什《简·格雷夫人的处决》法国,完成于1833年</b></h5><h5> 作品描绘了“九日女王”简·格雷在伦敦塔内被处决的瞬间:被蒙住双眼的她在神父引导下茫然摸索断头台。</h5><h5> 画家以精湛的写实技巧和戏剧性光影,突出了女主角白衣所象征的纯洁与无辜,与周遭肃杀氛围形成强烈对比,凝固了历史的悲剧性,令人过目难忘。现藏于英国国家美术馆。</h5> <h5><b>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维纳斯的诞生》法国,完成于1879年</b></h5><h5> 画家以精湛的写实技巧,描绘了罗马神话中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立于贝壳之上、从海中泡沫诞生的瞬间。画面中的维纳斯体态完美,肌肤光洁,在众神与小天使的簇拥下更显圣洁高雅。布格罗继承了新古典主义的严谨造型,又融入了浪漫主义的唯美情调,营造出理想化的完美境界。此作体现了学院艺术对古典主题与技法的高度追求。</h5> <h5><b>安东·冯·维尔纳《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德国,完成于1885年</b></h5><h5> 是记录德意志帝国建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经典画作。作品以精确的写实手法,描绘了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皇帝的隆重场面。画面构图宏伟,人物刻画细致,俾斯麦等众多历史人物悉数登场,展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历史庄严感。这幅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成为德国统一的历史象征。</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古典艺术主要流派对比表:</b></p> <p class="ql-block"><b>总结概览:</b></p><p class="ql-block"> <b>从神到人:</b>艺术主题从古希腊的神话理想,到中世纪的宗教神权,再到文艺复兴回归人性,最终在现实主义中聚焦普通人。</p><p class="ql-block"> <b>从理性到情感:</b>艺术风格在“理性”(如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与“情感”(如巴洛克、浪漫主义)的两极之间交替摆动,推动着艺术史不断向前发展。</p><p class="ql-block"> <b> 从理想美到真实美:</b>审美标准从追求完美的理想化形体,逐渐转变为拥抱现实世界的真实与质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敬请关注,欢迎指正。谢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阿王 2025年10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