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史诗 以诗为炬汲取复兴伟力

阳光逸尘

<p class="ql-block">  昵称 阳光逸尘 编号 249678993</p><p class="ql-block"> 2025年,中国迎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历史节点,《老战友诗刊》第206期以“一寸国土一寸血”为主题,集结一众创作者的深情诗作,既为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立传,也为新时代传递精神力量,兼具深刻的历史厚度与现实温度。</p> <p class="ql-block">  “一寸国土一寸血”,短短七字既是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精准凝练,更是对无数抗战先烈的崇高礼赞。诗刊中,诸多作品以笔为刃、以情为火,重现了抗战时期的壮阔与悲壮。作品《一寸国土一寸血》直抒胸臆,将对国土的珍视与对侵略者的愤慨融入字里行间;陈建敏的《沁园春·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以古典词牌为载体,在格律之美中勾勒抗战历程的波澜壮阔;作品《满江红·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则借激昂词调,复刻了平型关大捷的振奋、台儿庄血战的惨烈、卢沟桥事变的警醒。这些诗作仿佛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历史的闸门,让读者得以穿越时空,触摸到先烈们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烈情怀,感受到中国军民在绝境中绝不屈服的抗争精神。</p> <p class="ql-block">  而这份精神的传递,离不开诗刊中每位创作者的匠心与深情。《老战友诗刊》向来以组诗精彩纷呈、内容丰富多元著称,此次专题更是汇聚了一众风格鲜明的创作者,他们以独特的笔触为抗战主题注入多样表达。暮鼓晨钟的诗作如一幅宁静悠远的水墨画,细腻笔触勾勒历史细节,深邃意境引人沉思,让人在悠远氛围中感悟历史厚重;老妪一枚的作品似一杯香醇陈酿,满含生活气息与真挚情感,于平淡叙事中藏着对岁月的敬畏、对先烈的缅怀,品味间尽是生命与历史的共鸣;肖发智的诗歌则充满力量与激情,豪迈笔触下尽显热血与担当,字里行间传递出勇往直前的勇气与信念;李小泉以清新自然的风格独树一帜,独特视角捕捉历史与现实的联结,让读者在细腻描写中感受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李宪忠与李军卫的作品亦各具特色,前者以深沉笔触抒发对祖国的忠诚,后者则在字里行间流露对战友的深情,他们与其他创作者一道,以诗为媒,将个人情感与民族记忆相融,为诗刊注入了鲜活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透过这些诗作,我们更能清晰读懂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这是一场全民族的抗争史诗。诗刊中生动描绘了全民抗战的壮阔图景:农民放下锄头拿起刀枪,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家园;工人日夜不休生产物资,以汗水支援前线;学生投笔从戎奔赴战场,用青春书写担当;海外华侨倾囊相助,以赤子之心汇聚支援力量。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倡导并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不同阶级、不同党派、不同信仰的人们紧密凝聚,形成了“全民抗战,汇聚成不可战胜的力量”的磅礴气势。这种全民族的团结与奋斗,既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更是如今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密码。</p> <p class="ql-block">  80年岁月流转,世界形势已然巨变,但“一寸国土一寸血”的历史箴言从未过时,抗战胜利的三大意义在当下更显珍贵。从历史意义来看,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人民以顽强意志和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重塑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从政治意义而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与责任担当,通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民族力量,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引领民族走向复兴的核心力量;从现实意义来讲,80年后的今天,冷战思维、霸权主义仍在搅动世界,国土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铭记抗战历史,既是为了缅怀先烈、珍惜和平,更是为了继承抗战精神,筑牢国家安全屏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动力。</p> <p class="ql-block">  值得期待的是,即将到来的9.3大阅兵,将成为展现中国实力、传递和平决心的重要舞台。而《老战友诗刊》第206期“一寸国土一寸血”专题,恰如阅兵前的精神序曲,以诗歌的力量唤醒民族记忆、凝聚奋进共识。当我们在诗行间重温抗战史诗,便更能读懂今日中国的来之不易,更能坚定向着复兴目标前行的信念——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抗战精神成为照亮前路的火炬,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守护更持久的和平而不懈奋斗。</p> <p class="ql-block">作者:王永华,军休干部。退休后热爱记录生活。</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