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食物文化”归结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各国开始就“食物文化”申遗。一旦被登录为世界遗产,联合国会拨专款实施对遗产的全面保护、弘扬和发挥,国家信誉、食物品牌大大提升并成为国家的品牌。到目前为止,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饮食文化遗产共有7项,分别为法餐、日本料理和食、地中海饮食、墨西哥传统美食、土耳其keskek、维也纳咖啡馆、韩国越冬泡菜。而博大精深的中国“吃文化”却没份。 </p><p class="ql-block"> 自2008年以来,在中国烹饪协会的推动下,中餐已经申遗过数次,但一直未能入选。最近一次是在2015年,中方提交过的中国美食代表作有:广式烧鸭、剁椒蒸鱼扇、杏香虾排、蒜香鸡翅、五香冻羊糕、扬州炒饭、文思豆腐羹、梅干菜焖牛排等。2016年1月,山东曲阜还力推孔府菜申遗………</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我们的申遗不能仅就美食单项申遗,而应以整个综合的“吃文化”申遗!说不定一申即成!</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的“吃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许多外国人一提到“china”,立即会想到三样东西:共产主义、核武器、中国菜。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饭店,以至于中国在英语里就叫“china”(吃哪)。中国的“吃文化”历史悠久。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就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主张“八不食”:“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p><p class="ql-block"> 几千年来,中国政坛风云变幻、社会更替,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小说诗歌等总是遭到不定期的毁灭性摧残,只有中国的“吃文化”较少遭到冲击而一枝独秀。中国人就这样吃出了传统、吃出了特色、吃出了品味、吃出了文化。</p><p class="ql-block"> 俗语:“民以食为天”。中国号称五千多年文化史,“吃文化”继承得最好。中国的“吃文化”已经深入到了每个人的骨髓当中,对中国的语言文化影响最为深入。比如:中国人将谋生叫糊口,岗位叫饭碗,受雇叫混饭,花积蓄叫吃老本,混得好叫吃得开,上当叫做“吃亏”,受人欢迎叫吃香,享受称之为吃香的喝辣的,格外照顾叫吃小灶,不顾他人叫吃独食,男女嫉妒叫吃醋,犹豫不决叫吃不准,接受贿赂叫“吃回扣”,碰上倒霉的事叫吃不了兜着走,办事不力叫吃干饭,公务员叫吃皇粮,......等等 。非但如此,吃吃喝喝甚至影响到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如中国人对夫妻相敬的标准是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孝敬父母的典范是割股疗亲,知恩图报是饮水思源,而深情厚谊的表达方式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等等等等。还有,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把饮食之道抬到神圣的地位,也是中国人独有的观念。</p><p class="ql-block"> 中国堪称是世界第一的美食国度。上下五千年的饮食历史、幅员辽阔的疆域、多样的气候、复杂的地形,这一切都为中国的饮食与烹调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数千年来,中餐积累了精湛的烹调技艺,仅烹调的操作方法就有:烧、炸、烤、烩、熘、炖、爆、煸、熏、卤、煎、氽、贴、蒸等近百种,各式菜肴约有数万种,以色艳、香浓、味鲜、型美而著称于世。比如满汉全席就包括热菜134道、冷荤48道及不计其数的点心、水果。如此众多的菜肴,需分3天6次才能吃全。中餐在发展过程中分为许多流派,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有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这“八大菜系”,除此之外,京菜、客家菜、本帮菜、豫菜、鄂菜、东北菜、西北菜等地方特色菜肴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众多拥趸。</p><p class="ql-block"> 中国的“吃文化”还直接影响到日本、蒙古、朝鲜、韩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是东方饮食文化圈的轴心;间接影响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国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酱醋、面食、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数十亿人。</p><p class="ql-block"> 第四,中国人的吃原料广博。只要能动的活物,只要是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水里游的,家养的,野生的,只要含有有机物成分的,皆囊括其间。中国人是一个没有饮食禁忌的民族,不仅酷爱吃,并且敢吃:老鼠、猫、猴子、穿山甲、鹿胎、蛇、果子狸、山猪、鹌鹑、麻雀、蚕蛹、蜈蚣、豺、狼、虎、豹等等等等。据说前几年广东曾流行“女婴汤”,价格为3500元人民币。其具体做法是用六七月个大的女婴,加入巴戟、党参、当归、杞子、姜片,加入鸡肉排骨,炖八小时,即可食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餐桌食材还不断地优胜劣汰。而且,“吃什么补什么”还融入了中医理论。比如,嗓子哑了,吃蝉蜕;头发掉了,吃血余;吃核桃,补大脑;吃姜,养胃等等等等。</p><p class="ql-block"> 中国“吃文化”中的“吃了吗”问候语是我们的“国问”。国外人们见面都是“你好”或“很高兴见到你”,而国人不论何时何地见面第一句问候语是“吃了吗?”。这一“国问”历史悠久,情味浓厚,全球独份。</p><p class="ql-block"> 为此,老翁强烈呼吁将中国的“吃文化”申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