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风送爽的九月,我们迎来了新的开学季。恰逢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为弘扬爱国精神、铸就民族气节,李老师精心选取顾炎武的《复庵记》与《与叶讱庵书》作为开学首课,将家国情怀如种子般深植在每个同学心中。</p><p class="ql-block"> 随后,李老师引领我们徐徐展开历史的画卷,一同走进那个风云动荡的宋辽金时代。</p> <p class="ql-block"> 大家背诵朝代歌“唐宋元明清”。看过《杨家将》《岳飞传》和读过《天龙八部》的人们对辽金并不陌生,其实辽金是与宋并立的朝代。《宋史》《辽史》《金史》同属“二十四史”。</p><p class="ql-block"> 辽于公元907年立国,于916年正式建立。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 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后在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反叛自立,并与李唐脱离关系。晚唐时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崛起并征服各部,于907年即可汗位,916年(辽神册元年),阿保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建年号为神册。947年(会同七年)正月十日,攻克后晋首都东京,灭后晋,改年号为“大同”。983年曾复更名“契丹”,1066年恢复国号“辽”,是当时与北宋对峙的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王朝 。1122年,末帝天祚帝北逃夹山,耶律淳于辽南京被立为帝,史称北辽。1125年天祚帝被俘,辽为金朝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直到1218年,西辽被蒙古所灭。</p> <p class="ql-block"> 讲辽,讲大同,绕不过石敬塘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罪恶行径。唐朝末年,藩镇割据,起义不断。李国昌(?-887年)本名朱邪赤心,沙陀部首领,因有功于唐,赐名李国昌,其子李克用参与镇压黄巢,被拜为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不久病卒。其孙李存勖于923年灭后梁建立后唐,短短十几年,历经多位皇帝,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乞求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助其反对后唐。辽太宗遂亲率5万骑兵,在晋阳城下击败后唐军,册立石敬塘为后晋皇帝。其后,更率军南下上党,助石敬塘灭后唐。石敬塘向辽太宗自称儿。成为史上有名的无耻“儿皇帝”。割取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怀柔燕云十六州地区的汉人,于938年(会同元年)把民族色彩浓厚的契丹国改为大辽,改元会同。辽太宗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式,实行南北两面官制度,分治汉人和契丹。又改幽州为南京、云州为西京,将燕云十六州建设成为进一步南下的基地。</p><p class="ql-block"> 944年(会同四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上表称孙不称臣。辽太宗于是率军南下,后晋灭亡。</p> <p class="ql-block"> 说起女真族,可比契丹族早多了。女真之祖称肃慎,又称息慎,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左传》记载在燕国之北,周朝之时尚处于石器时代。周武王之时,肃慎人曾以“楛矢石砮”入贡。至成王平定东夷,肃慎也曾来朝贺。其主要活动区域为长白山至黑龙江流域(白山黑水)。肃慎三国称挹娄、北魏称勿吉、隋唐称靺鞨,辽为熟女真和生女真。</p> <p class="ql-block"> 《后汉书》和《魏书》记载挹娄、勿吉即肃慎后裔,而清朝《满洲源流考》也从语言学角度论证“女真”为“肃慎”的转音阿尔泰语系,(接下来就突厥插叙:世界语系有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及阿尔泰语系等几大语系。其中阿尔泰语系因阿尔泰山而得名,是一个遍布亚洲和欧洲的大型语言家族。它包含多个分支,主要包括3个语族:突厥语族,有7-8世纪的突厥文碑文留世;蒙古语族,有13世纪的蒙古文碑文留世;满-通古斯语族,就有12世纪女真文碑文留世。阿尔泰语系广泛分布在中国、土耳其、蒙古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伊朗、阿富汗及东欧地区。至2022年底,使用该语系的人口总计大约2.5亿。中国使用突厥语族的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塔塔尔族等。当今土耳其人是突厥语民族,是原来的塞尔柱所属罗姆苏丹国下属的一个小型突厥部族。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达到了巅峰时期。他们的领土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陆,包括了今天的中东、北非、巴尔干半岛等地区。这个帝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今土耳其想整合突厥力量,重建奥斯曼帝国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清朝未期,中亚浩罕国阿古柏政权入侵新疆,在1873年就接受了奥斯曼帝国的封号,并悬挂土耳其国旗。在入侵新疆12年间,依仗屠刀对新疆各族人民进行野蛮的血腥统治。英俄也趁机介入。直到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采纳左宗棠的建议,在筹款整兵后派军进入新疆。1876年,68岁白左宗棠抬棺随军进入新疆,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进军方针,在新疆各族人民支持下,清军势如破竹,收复了包括乌鲁木齐在内的天山北路。1877年左宗棠率军进入南疆,驱逐了阿古柏在吐鲁番、达板城的势力,击溃了其主力部队,阿古柏在库尔勒被殴打致死(也有学者研究认为他是服毒或中风而死。他的儿子伯克·胡里继承了王位,左宗棠率领清军开始进攻喀什噶尔,战事非常顺利,柯尔克孜人也开始了暴动。1878年1月,胡克·伯里领导的“哲德沙尔”汗国覆亡。至此,中国新疆地区除伊犁仍被俄国侵占外,天山南、北两路全部收复。),后经过谈判,俄归还了伊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言归正传,我们再转回金,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建金前后,逐渐强大,自不会再屈服辽的统治。而此时的辽腐败加剧,天祚帝横征暴敛,奢靡享受,舒适的生活早冲淡了“尚武”精神,金辽之战结果显而易见。1114年,完颜阿骨打率2500人起兵,于宁江州首战告捷。次年建立金朝后,通过出河店、黄龙府等战役以少胜多,逐步击溃辽军主力。1116至1122年间,金军接连攻陷辽五京体系中的东京、上京、中京、西京及南京(今北京),辽军屡遭败绩且发生多次兵变。1125年,金军于应州俘获逃亡的天祚帝,辽朝灭亡。其中西京即我们大同,1121年,金太祖得知辽内部空虚,兵源枯竭,于是统军南下,攻打辽国。辽国天祚帝见金军有直取南京(今北京)之势,逃到西京(今中国中西部山西省大同市)。金军跟踪追击,西京军队投降,天祚帝逃往夹山(今内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后来辽军又叛变,辽军尚有2.5万人,金军在城内只有1000多人,被辽军包围。天祚帝登高观战,被金军发现。金军直冲天祚帝,天祚帝弃军逃跑,辽军大败。天祚帝降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被蒙古所灭。</p><p class="ql-block"> 金在攻打辽的过程中,欲联合宋,约定打下后归还燕京,而收复被割让的燕云十六州是宋朝几代皇帝的梦想,于是订立“宋金联盟”,童贯领兵出征(战败)。灭辽后宋朝也仅是暂时得到了一座空城。岂知唇亡齿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童贯的失败和宋的作战能力,让金看出了宋的孱弱,于是在灭冮后就开始进攻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岳飞抗金、“绍兴和议”等,之前讲过在此不赘述。</p><p class="ql-block"> 老师还讲了后期文人抗金故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意图入侵杭州,意图灭亡南宋。进土出身的虞允文以参谋军事犒师于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临危受命,指挥三军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颜亮,阻止了金军渡过长江的企图,使“宋事转危为安”。金帝完颜亮意图移师扬州强渡长江,但是部下大力反对,发动兵变杀死金帝完颜亮。宋军趁机收复淮南地区,此后金朝不再有灭宋之举。这就是陆游诗所描述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川大散关。”</p><p class="ql-block"> 仅仅100多年,金朝的大幕就要合拢,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宋蒙联军攻破了金国最后的据点蔡州城,金哀宗完颜守绪匆忙传位后自缢身亡,金末帝完颜承麟亦在乱军中被杀死,金国灭亡。由于宋军表现突出,最后分得了大部分战利品,其中就包括完颜守绪的尸体。宋以此告慰太庙。</p><p class="ql-block"> 真的是一雪前耻吗,宋再一次上演了借助军事同盟以达到消灭敌国,而最终盟国演变为更强大敌人的事情,前为北宋,与女真结盟而消灭辽国引发靖康之变,这次与蒙联盟灭金会引发更大的灾难。那就是蒙古占领了整个中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