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省委深改委第十五次会议为福建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锚定航向,再次明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八闽大地的实践路径。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唯有持续激活改革“试验田”效能,才能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在协同并进中书写美丽中国的福建答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改革攻坚,是破解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的关键密钥。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创造的“全国典范”,到闽江干流实现水质全优的历史性突破,福建的生态蝶变始终以改革为先导 。会议强调的深化试验区建设,正是要延续这种“问题导向”的改革智慧——针对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失衡,我们创新出台《福建省绿色矿山建设管理办法》,将绿化标准嵌入采矿权出让全周期,让45家省级绿色矿山成为“开采不毁绿”的生动样本;面对海洋生态退化难题,通过“岸上管、水域拦、海面清”的全链条改革,使重点岸段海洋垃圾密度较2020年下降70%以上 。这些实践印证了:唯有以制度创新打破发展瓶颈,才能守住生态底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价值转化,是“两山”理念落地生根的核心路径。生态优势如何变为发展优势?福建的改革探索给出了清晰答案。南平的“生态银行”将10万余亩分散林地整合增值,光泽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交易实现220万元签约,长汀的水土保持碳汇更是达成全国首单交易,让绿水青山有了实实在在的“价值凭证” 。深化试验区建设,更需拓宽这种转化通道:一方面要完善“福林票”等生态票证制度,让碳汇交易、林权抵押等创新模式覆盖更广领域,截至2024年底,全省林权抵押贷款已突破856亿元,这份成绩单正是改革活力的最佳证明;另一方面要培育森林康养、湿地旅游等新业态,让厦门下潭尾红树林这样的生态修复工程,既成为“城市绿肺”也成为“富民引擎”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全民共建,是美丽福建建设的根本动力。从“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到“群众主体、社会参与”,“长汀经验”的精髓在于凝聚起生态保护的全民力量 。深化改革既要健全河湖长制等监管机制,织密生态云平台“一张网”,更要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就像我们推动林权登记“上山下乡”、在银行网点设立抵押便民服务点,让林农足不出户就能盘活生态资产,这种“改革为民”的实践,让保护生态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当每一位福建人都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受益者,美丽福建建设才能获得不竭动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生态兴则文明兴,改革深则事业兴。福建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从“先行探索”迈向“示范引领”的新阶段。以省委深改委会议精神为指引,持续用改革破解难题、用创新激活价值、用共建凝聚合力,八闽大地必将绘就更加动人的“生态美、百姓富”画卷,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多福建经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