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粤东粤北粤西地区乡村骨干小学校长能力提升示范培训跟岗学习第二天掠影</p> <p class="ql-block"> 当清晨的阳光漫过乐从小学的操场,一场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为我们的校园探访写下了满是仪式感的开篇。2025年10月13日上午,在乐从小学党支部段传艳书记的带领下,我们一众学员循着晨光走进这所老牌名校——目光掠过操场上升旗手挺拔的身姿,掠过创客梦工厂里迸发创意的科技作品,掠过扎染工作坊中晕染开来的蓝白纹样,也停驻在少年宫“时光邮局,三礼筑梦”的温馨角落;从“乐教育”理念的顶层架构,到德育课程里浸润人心的细腻设计,从食堂管理中严守安全的每一处细节,再到教学实践里直击核心的优化举措,这所学校用看得见的实践、摸得着的案例,把“乐教育”从抽象概念,鲜活地变成了可感知、可学习、可复制的真实模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活动开篇便充满仪式感与代入感。在段书记的引领下,同行的校长们先是驻足操场,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沉浸式感受师生风貌: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国歌,无需多余言语,便悄然传递出学校深厚的育人底色。仪式落幕,校园参观随即展开。漫步其间,无论是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宇、绘满童趣的文化墙,还是供学生休憩阅读的花园角落,“乐教育”的细节无处不在——走廊里悬挂着学生的绘画作品,楼梯间标注着趣味科普知识,每一处设计都紧扣“让成长充满快乐”的追求,让校长们直观触摸到学校“环境育人”的巧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随后踏入的创客梦工厂、扎染工作坊,以及少年宫“时光邮局·三礼筑梦”空间,更让这份对“乐教育”的感知愈发真切:创客梦工厂里,科技与创意碰撞出奇妙火花——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在3D打印的立体模型、编程驱动的智能作品里落地生根,指尖操作间满是探索未知的兴奋;扎染工作坊中,传统与匠心交织成温暖画面,蓝白染料在棉布上晕染出独一无二的纹样,每一笔色彩都藏着非遗文化传承的细腻温度;而“时光邮局·三礼筑梦”则满是成长的仪式感,对应开笔礼、成长礼、毕业礼的专属邮筒,等待着孩子们投递“写给未来的信”,稚嫩笔迹里满是对成长的期待。</p><p class="ql-block"> 这般“科技探索+传统传承+成长仪式”的鲜活场景组合,让我瞬间顿悟:“乐教育”从不是悬在空中的抽象概念,而是真切渗透在学生可触摸、可创造、可体验的每一处校园角落,让学习真正成为一件饱含乐趣、装满探索欲的事。</p> <p class="ql-block"> 参观环节落幕,经验分享随即开启。首讲由段书记带来“乐教育之光,乐见成长”主题分享,为“乐教育”的落地实践勾勒出清晰而扎实的脉络。</p><p class="ql-block"> 作为镇内老牌名校,乐从小学并未沉溺于过往成绩,而是在2024年8月任职、履历丰富的段书记引领下,勇敢突破原有理念束缚,将“乐教育”从抽象构想转化为真实实践——这份突破背后,不仅是教育者的魄力,更藏着对“何为适合学生的教育”的深度叩问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分享中,从“人员减编却让行政工作更高效有序”的管理智慧,到为教师搭建“多维度成长平台”(推动教研成果从“个体闪光”升级为“集体丰收”)的培养举措,再到通过“音乐展演、美术展示”为每个孩子搭建登台舞台的育人细节,每一项实践都紧紧围绕“以师生为中心”的核心。尤其当听到“家校合作中,家长主动提供资源支持”时,我更深刻领悟到:优质教育从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凝聚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的“同心圆”,而“乐教育”,正是画出这一圈层、汇聚所有力量的核心引力。</p> <p class="ql-block"> 接着是黄文娟主任关于德育课程的分享,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温度如何具象化”。以“在爱中寻找最好的你和我”为理念,学校将德育从“说教”转化为“生长”——从基础阶段的“常态化、微渗透、课程化”三化转型,到2020-2024年“阳光德育”的品牌塑造,再到如今“阅德课程图谱”的生态构建,德育不再是孤立的活动,而是贯穿学生成长的“隐性课程”。近一年推行的“六爱三行”班队会、“行走的课堂”,更是让德育走出教室:可能是一次户外劳动,可能是一场公益实践,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懂得“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当听到“乐小大舞台”在体育、美育等领域结出硕果时,我忽然明白:好的德育,不是教会孩子“应该做什么”,而是让他们在体验中自发成长为“温暖的人”。</p> <p class="ql-block"> 林辉波主任分享的食堂管理经验,则让我感受到“教育的严谨藏在细节里”。“安全”与“透明”是这场分享的关键词:每日6:30-7:00的食材验收,严格遵循“查资质、看外观、测指标、录信息”四步,不放过任何隐患;“书记校长每周陪餐、班主任每日陪餐”的三级体系,不仅是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更是倾听学生声音的渠道;9名家委(覆盖各行业、公开招募)参与的“家校共治”,以及定期的后厨开放日、意见箱,让食堂管理从“学校说了算”变成“家校一起管”。最打动我的是“病号餐制度”与“期末精准退费”——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恰恰体现了学校“以生为本”的初心: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在意他们的饮食冷暖,让家长放心、学生舒心。</p> <p class="ql-block"> 最后区艳冰主任“乐教育”教学实践的分享,终于揭开了这所学校“连续19年获评顺德区先进学校”的核心密码。从“集体备课闭环模式”让教学资源高效共享,到“四学四导”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再到“分层作业”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节奏,每一项教学优化都紧扣“提升课堂质量”的核心。尤其“项目式学习”的深化,让学生从“被动听课”变成“主动探究”,比如在扎染课程中不仅学手艺,还会研究传统纹样的文化背景——这正是“六育并举”的生动实践。当听到“办学绩效评估稳居A级”时,我并不意外:因为乐从小学的教学实践,没有追求“短期成绩”,而是着眼于学生的“长期成长”,用科学的方法让“乐学习、善思考”成为学生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走出乐从小学时,脑海里不断回放着今天的所见所闻。这场分享不仅让我学到了“行政管理、德育建设、食堂管理、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更让我对“优质教育”有了新的理解:它不是宏大的口号,而是藏在“校长陪餐时与学生的对话”里,藏在“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分层作业”里,藏在“家长参与食堂管理的身影”里。乐从小学的“乐教育”,本质上是“以爱为底色,以细节为支撑,以成长为目标”的教育——它证明:只要坚守教育初心,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就能让教育真正成为“让师生都感到快乐的事”。</p> <p class="ql-block"> 而这份经验,对每一位教育者而言都是宝贵的启示:优质教育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从“优化一次备课、设计一次班队会、检查一次食材”开始,一步步落地生根。期待未来有更多学校能从乐从小学的经验中汲取力量,让“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成为更多学生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图片:郑燕东、谭瑞聪、张广驰</p><p class="ql-block">编辑:黄诗雅</p><p class="ql-block">初审:第三小组成员</p><p class="ql-block">终审:谭荣波、郑燕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