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一张车票,两个世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立才高一4班吴琪</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双节假期的清晨,高铁站里已是人潮涌动。排在我前面的一位阿姨正举着电话,语气里带着藏不住的欢喜:“妈给你带了桂花糕,你爸非让再捎一瓶老家蜂蜜……就等你回来吃团圆饭啦!”电子屏幕上,“旅途愉快”的祝福语不断滚动,映照着一张张满怀期待的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候车时,手机推送了一条新闻:爱琴海上,一艘载满中东难民的船不幸遇险。救援人员从冰冷的海水中打捞起湿透的包裹——磨破的鞋、褪色的全家福,还有一张被海水泡得字迹模糊的船票,“叙利亚—尝试欧洲”几个字几乎难以辨认。记者写道,他们离去的不仅是故土,更是被战火撕裂的生活。也就在这时,购票APP弹出一条提醒:“返程票预订成功”。那枚鲜红的“确认”按钮,与新闻中人们绝望的眼神,形成了无声而刺目的对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车平稳飞驰,窗外的景物如流光般倒退。邻座的小女孩一边看动画片,一边接过妈妈递来的苹果。“吃完我们就到家啦。”她妈妈轻声说。那一刻,我却想起纪录片里的画面:战火中的孩子,在废墟间踢着用破布缠成的“球”;他们的“家”是帐篷,“团圆”往往意味着与失散亲人的偶然重逢,而“旅途”,只是为了活命的颠沛流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间新闻里,主播报道着国内交通数据再创新高,高铁如银龙般穿行于山河之间。画面一转,是联合国难民署的呼吁:全球难民人数已突破数千万。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我们习以为常的“便捷”,是多少人遥不可及的奢望;我们轻松奔赴的“团圆”,是国家以发展与守护,在这动荡世界里为我们筑起的“安稳疆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假期,一张小小的车票让我看见:它是舒适的高铁座位,是APP上的轻点确认,是国家基建的强大注脚,更是每一个普通人,能够安心走向彼此、走向团圆的——坚实底气。</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评语】</b></p><p class="ql-block">本文以“车票”为线索,通过细腻的对比手法,将国内团圆出行的温馨与战乱难民漂泊的苦难交织呈现,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观察力与人文关怀。情感真挚,思路清晰,语言流畅自然,既有个人体验的真切,又有时代视野的思考。稍加润色后,层次更分明,结尾的升华也更具力量,是一篇优秀的练笔之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