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于天穹的梵音—孜珠寺

大脸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车轮终于在巍峨的山门前停驻,我推开车门,双脚实实在在地踏在这片海拔4800米的土地时,那股盘踞心头半个多月的、由长途跋涉酝酿出的焦灼与尘埃,竟在瞬间被涤荡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失语的震撼。眼前,便是孜珠寺——传说中的“天空之城”。它并非安坐于山巅,而是从嶙峋的怪石与纵横的深壑中生长出来,与那六座刺破苍穹的异峰奇岩浑然一体,仿佛不是人间所建,而是亘古以前便由天神遗落于此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目光首先被那六座山峰攫住。它们有个极富禅意的名字——“孜珠”。藏语里,这便是“六座山峰”。它们沉默地矗立着,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指云霄,有的似经卷叠放千年,在稀薄而纯净的阳光下,岩壁呈现出一种沉郁的赭褐色,那是风霜雨雪亿万年雕刻的痕迹。寺庙的白色僧房、绛红的殿堂,就依偎在这些巨岩的怀抱里,悬于千仞绝壁之上,星罗棋布的修行禅洞与天然洞穴,如同神佛不经意间洒落的念珠,散落在常人难以企及的峭壁间。站在这片遗世独立的天地间,我感觉自己渺小如一粒微尘。这震撼,并非仅仅来自视觉的奇崛,更源于一种空间上的绝对威压与精神上的无言启示:此身所处,距离凡尘已远,距离天界,仿佛仅一步之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当我心神俱醉于这恢弘的寂静时,一阵若有若无的梵音,乘着山风,悠悠地渡入耳中。那声音初听时极远,像是从云端飘落;细听时又极近,仿佛就响在心底。它不激昂,不嘹亮,只是平和地、持续地吟唱着,像一条温暖的河流,缓缓流淌过我的四肢百骸。旅途的疲惫、俗世的纷扰,在这音声的抚触下,竟如朝露遇见阳光般,悄然消融。我闭上眼睛,任由这古老的禅音包裹、渗透。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心灵仿佛被一双温柔而有力的手细细擦拭,拂去了尘埃,显露出内在的、久违的澄澈与安宁。这声音,是这“天空之城”的呼吸,是它跳动不息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循着梵音,我看到了他们——那些转山的藏民。他们绕着神圣的山道,一圈,又一圈,不知疲倦,亦无始无终。他们的脸庞被高原的阳光镀成了深沉的古铜色,刻满了岁月的纹理,但眼神却澄净得像孜珠山上的天空。没有人交谈,没有人张望,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世界里只有信仰,只有前方。他们用身体丈量着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次合十,每一次伏拜,都带着全然的赤诚与交付。我看着他们沉默而坚定的身影,在巨大的山体映衬下,仿佛一行行移动的、活着的经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夕阳西下,为六座山峰和整个寺庙镀上了一层灿烂的金辉。我们即将离去,回到那海拔三千米以下的、被称作“人间”的所在。但我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同了。那悬于天际的梵音,那转山者沉默的背影,连同这片直通天界的秘境,已化作一粒种子,深深埋藏在我的心底。这趟旅程的终点,或许正是另一段路程的起点——一段朝向内心、寻求安宁的朝圣之路。车轮再次启动,孜珠寺在视野中渐渐模糊,最终隐入暮色与群峰。然而,那回荡在天地间的梵音,却清晰如初,它将跟随着我,直至尘世的万里之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