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慢时光:琴岛上的冬日诗意

独钓寒江雪

<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8~10日的三天两夜鼓浪屿之行,于我而言,并非一次简单的旅行,而是一场与历史、自然和脉脉温情的美好邂逅。</p> <p class="ql-block">  从家里出发赶到阜阳西关机场,飞机的轰鸣将熟悉的风景迅速切换,当双脚踏上厦门的土地,湿润的海风便带来了第一声问候。转乘轮渡,城市的喧嚣如同退潮般,被隔绝在身后的彼岸。船行海上,白鹭掠影,那座绿意葱茏的小岛在视野里渐渐清晰、放大,像一首等待被翻阅的抒情诗。</p> <p class="ql-block">  办理好入住手续,略作休息之便开启了此次轻松而又愉快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厦门标志性专业音乐场馆~鼓浪屿音乐厅,拥有国际水准的声学环境与常态化高雅演出,是一个被评价为“中国音乐家最向往的场地”。‌‌</p> <p class="ql-block">  精神食粮固然重要,但是物质上的食粮尤为不可少,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忙。</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人刚刚品尝了肉燕。肉燕,又称太平燕,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闽菜系-福州菜,乃福州风俗中的喜庆名菜,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前行中又被眼前一长队人马吸引住脚,原来正是沈家闽南肠粉。</p><p class="ql-block"> 沈家闽南肠粉不愧为鼓浪屿上极具有高人气的老字号小吃店,主打闽南风味肠粉,Tripadvisor综合评分4.6分(满分5分),常年位居厦门热门餐厅榜单前列,被评为鼓浪屿名特产店。入列!</p> <p class="ql-block">  蛋满灌,这个厉害👍它可是上过央视节目的。它是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独有的传统小吃,以鸭蛋为原料,在蛋黄中填入肉馅、木耳、香菇等食材,经烹饪后形成独特的蛋包肉风味,其制作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夜韵》</p><p class="ql-block">灯映琴岛夜,星河入梦来。</p><p class="ql-block">霓虹灯下客,漫步游古街。</p><p class="ql-block">海鲜香满巷,小吃乐开怀。</p><p class="ql-block">更深人未散,鼓浪情难裁。</p> <p class="ql-block">  站在玻璃隔档外望向里边操作台,只见制作师傅,一双灵巧的手将鸭蛋打入碗内,用两根杆身长长的筷子和一根头尖尖的筷子,迅速的往蛋黄里塞满馅料,下锅煮熟,撒上葱花、胡椒、紫菜, 一系列麻利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 既酷又炫。</p> <p class="ql-block">  待到煮沸漂浮上来,盛入一次性纸碗中传到我们面前,放在鼻腔下面嗅一下再轻轻咬上一口,哇,那味道超赞!</p> <p class="ql-block">  据网友们介绍这个范馨闽菜馆,说它的菜品涵盖了福建各地的特色美食,除了福州的荔枝肉和糟排骨,还有泉州的泡猪手、厦门的南金肝、火焰螺,以及糟鸡,更多的菜品则是南平的美食,如熏鸭和光饼。最后又说了一个什么灯盏糕?总之,鼓浪屿上的美食太多了,我们也不可能全部都能品尝一遍,走一走看一看饱饱眼福也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  吃饱喝足了,再次随着如织般的游人沿着转弯抹角的小巷子前行,海风习习,渐渐凉意袭来,不经意间抬头望向上方,夜已深沉......</p> <p class="ql-block">  当夜色浸透鼓浪屿的街道,行道两侧的大王椰子树与古榕树便化作光影交织的舞台。大王椰子树笔直的树干刺向夜空,羽状叶片在路灯照射下投下细碎剪影,如同悬浮的黑色羽毛‌。其灰白色树皮在月光中泛着冷冽光泽,与榕树斑驳的褐色树皮形成冷暖对比~~~榕树盘虬的根系裸露在石板缝隙间,像蛰伏的龙蛇缠绕着岁月‌。</p> <p class="ql-block">  常言道,独木不成林。可是,现在这里还真有“独木成林”的,它就是自然界唯有的榕树,从它的树枝上向下生长着垂挂的“气根”,柱根相连,柱枝相托,枝叶扩展。岁月悠悠,眼前的这棵榕树见证了多少风雨沧桑,却依然屹立不倒,霸气尽显。</p> <p class="ql-block">  9日晨起饭后,我们四人按照计划沿着巷道前往皓月园。一路看到台风刮倒的古榕树以及不同花色的三角梅,感觉南北方差异不是一点点,真是天壤之别。北方的榕树都是养在花盆里,而且冬天还要防冻;三角梅则更是一番不同,要么一年只开一季,而且还是枝头顶端开那么零星几朵,要么只长叶子不开花。这里榕树的树冠奇大无比且独木成林,三角梅更是遍地开爆。</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之韵》</p><p class="ql-block">惊涛拍岸响连天,日光岩上观潮起;</p><p class="ql-block">琴声悠扬白鹭飞,独木成林福满地;</p><p class="ql-block">古厝红砖藏史迹,别有洞天蕴秀气;</p><p class="ql-block">烛光清辉映渔火,渔舟唱晚歌谣里。</p> <p class="ql-block">  树根长在石头缝里,形成一道别样的景象,令人啧啧称奇。</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据说入住时需要额外支付10%的发票税的罗马假日·南洋会花园旅馆,它是一座融合了“电影旅馆·花园餐厅·音乐酒吧·休闲会议·运动长廊·玫瑰花浴”等核心功能,定位为“全生活”度假休闲旅馆。该旅馆隐藏在一片古榕、香樟、玉兰树的葱茏中;两栋老别墅和两颗百年历史的龙眼树静静伫立,述说着历史的古老与生命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东南端覆鼎岩上的皓月园内矗立着一尊顶天立地的郑成功像,它是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它也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  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明平国公郑芝龙长子。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p><p class="ql-block"> 永历十五年(1661年),率军两万人出厦门,经澎湖,直达台湾鹿耳门,围赤嵌城,败荷兰援军。次年,荷兰总督揆一降,遂复台湾全岛,以赤嵌城为东都,建立府县,编制军队,屯田垦荒,奖励移民。旋病卒。</p><p class="ql-block"> 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并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屯田开垦,发展贸易,促进了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收复台湾、建设台湾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厦门海战颂》</p><p class="ql-block">潮涌鹭江怒冲冠,摆阵对峙浪千重;</p><p class="ql-block">国姓挥师驱敌寇,战舰如龙破雾行;</p><p class="ql-block">炮声轰鸣烽火连,誓扫倭鬼复吾疆;</p><p class="ql-block">血染碧波忠魂在,浩气长存护炎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壮志凌云豪气荡,铁骨铮铮守家邦;</p><p class="ql-block">布局海域风云变,破竹之势不可挡;</p><p class="ql-block">斩贼驱盗功自高,史册铭刻誉流芳;</p><p class="ql-block">收复厦门扬名久,万古传颂郑成功。</p> <p class="ql-block">  边走边游,沿途经过毓园,该园内设有林巧稚的汉白玉雕像和生平事迹展览室,她被誉为“万婴之母”,一生亲手接生5万多名婴儿。‌‌该纪念馆于1984年建成,是鼓浪屿重要的历史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位于鼓浪屿中部偏南的龙头山顶端,海拔高度为92.7米,是鼓浪屿最高点。日光岩俗称“岩仔山”,别名“晃岩”,相传1641年,郑成功来到晃岩,见这里景色胜过日本的日光,把“晃”字拆开,称之为“日光岩”。这里也是郑成功屯兵操练水师的重要遗址,现存寨门、水操台等遗迹。‌‌依据地理条件来看,日光岩是鼓浪屿早晨阳光照射的第一处地方,登顶可眺望厦门全景与海域诸岛。</p> <p class="ql-block">  日光岩寺坐落于鼓浪屿日光岩山麓,海拔约92.7米,是鼓浪屿最高峰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初名“莲花庵”,万历十四年(1586年)重建后更名“日光岩寺”,1998年正式登记为宗教活动场所,1999年完成总体规划改造形成现有格局。寺院历经多次改建,清同治年间建圆明殿,1917年建大雄宝殿,现存建筑融合了明清至近代的演变痕迹。‌‌</p> <p class="ql-block">  寺院主体呈现闽南传统风格,雕梁画栋,绿瓦红柱,布局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作为鼓浪屿唯一的中式净宗寺院,它不仅见证了闽南佛教文化、海洋文明与民族英雄历史的交融,更是厦门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鼓浪洞天”为明代万历元年(1573年)由江苏丹阳人泉州府同知丁一中题写,位于日光岩东侧巨石上,为日光岩最早的石刻。楷书横题“鼓浪洞天”下方刻有“鹭江第一”,为林铖增题(1871年)。 ‌“天风海涛”由福建巡按使许世英于1915年题刻,位于山门处巨岩上,与下方"闽海雄风"(1918年朱以德隶书)形成呼应。</p> <p class="ql-block">  1919年黄钟训行楷横题“龙头山”三个大字,其下直行跋语:“此山俗称岩仔山。考/厦志:‘龙头山即日光岩,亦曰晃岩。明池直夫有晃园,极花竹之胜。’爰泐石以存旧称。民国八年,黄仲训识。”</p> <p class="ql-block">  郑成功五言绝句“礼乐依冠第”刻于龙头山寨门右侧,另一首七言绝句“叱咤天风镇海涛”为蔡廷锴于1933年题写,赞颂郑成功抗清复台的功绩。 ‌</p> <p class="ql-block">  “古避暑洞”由清光绪年间进士施士洁于1895年题写,隶书直题“古避暑洞”,半山腰的天然石洞曾为避暑胜地。 ‌</p> <p class="ql-block">  “九夏生寒”为黄仲训(号銕彝)于1930年行书题刻;“重怀旧垒”由朱以德于1918年隶书题写,均位于日光岩半山腰。</p> <p class="ql-block">  与“九夏生寒”题刻毗邻,系1920年前后张大河行书直题“鹭江龙窟”四个大字,末尾款“云溪张大河”。厦门古称鹭江、鹭门或鹭岛、鹭屿,厦鼓之间的海峡称作鹭江。厦门岛的虎头山与鼓浪屿的龙头山隔江对峙,自古民间就有“龙虎守厦门”的美谈。</p> <p class="ql-block">  位于日光岩最高的巨岩朝西的岩壁上,系1931年胡汉民的隶书横题“光复台”三个字,左侧行楷小字直题“民国二十年六月”,右侧署款“胡展堂”。</p> <p class="ql-block">  登高望远,厦门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趁中休息时,我专程到三丘田码头附近,沿着上坡路步行了大约一分钟到达鼓浪屿最浪漫的网红打卡点~最美转角去专程打个卡。它是一个三角形拐弯的墙面,因赵又廷和Angelababy主演的电影《第一次》而闻名。电影中男女主角在此相遇,赋予了“转角遇到爱”的美好想象。</p> <p class="ql-block">  午后约四时许,我们前往菽庄花园游览。该园建于民国二年(1913年),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岩,原是地方名绅林尔嘉的私人别墅,园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谐音命名花园,1955年,园主亲人将此园献给国家。</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斜时,我行走在菽庄花园外的海滩上。潮水渐退渐远,已经露出了大片湿润的沙地,像极了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天上流动的云霞。日光岩在晚照里变成深沉的赭红色,宛如一枚盖在暮色请柬上的印章。</p><p class="ql-block"> 那片被夕光浸透的沙滩,仿佛不是沙,而是时光的碎屑。每一道潮痕里都蓄着天光,浅浅的水洼忽然都成了天空的碎片。</p><p class="ql-block"> 当最后一抹金光从岩顶滑走,对岸的灯火便一粒一粒亮起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鼓浪屿的夕照,是白昼写给夜晚的温柔序曲。</p> <p class="ql-block">  此次我们去菽庄花园的路径是从后向前倒行的,先从花园主人的“补山藏海”(即藏海园与补山园)意镜之“藏海园”之“四十四桥”(因园主建园时44岁得名,可俯瞰大海并观赏浪花飞溅的景观)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 《赞菽庄花园》</p><p class="ql-block">鼓浪屿上菽庄藏,海天一色板桥长。</p><p class="ql-block">补山藏海匠心巧,洞天福地诗意扬。</p> <p class="ql-block">  落日余晖映衬下的四十四桥,此处为最佳观海点,可俯瞰大海并观赏浪花飞溅之美景。 ‌</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四十四桥曲折的石栏边,任凭海风拂面。远方落日正悬在海平线之上,慷慨地把整片海域镀成流动的金色。波光碎成万千片金鳞,随着潮涌明灭闪烁。远处归航的渔船成了剪影,缓缓驶进那轮硕大的夕阳里。</p><p class="ql-block"> 脚下的礁石被晚潮轻抚,发出温柔的哗哗声,像大海在黄昏时分的呼吸。对岸的楼宇轮廓渐渐模糊,与暮色融为一体。当最后一缕霞光隐入海平面,灯塔便亮起来了~那是指引,也是告别。</p><p class="ql-block"> 这一刻,四十四桥仿佛不只是连接陆地与海的通道,更是一座横亘在昼夜之间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  补山园核心景观,以十二生肖石窟为特色,游人可寻找对应生肖石像。 ‌</p> <p class="ql-block">  好大一架小叶紫三角梅(福建只有小叶紫没有云南紫),其主杆直径似乎已经达到20多公分。</p> <p class="ql-block">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位于听涛轩内,每半小时即有钢琴即兴演奏,包含古董钢琴和现场演奏展示,我们抵达时刚好正有钢琴师在现场演奏。</p><p class="ql-block"> 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两座馆楼,博物馆里陈列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收藏的70多架古钢琴,其中有稀世名贵的镏金钢琴,有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和最早最大的立式钢琴,有古老的手摇钢琴、有产自一百年前的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和八个脚踏的古钢琴等。博物馆里的钢琴不仅历史悠久、种类多样,而且奇特。</p><p class="ql-block"> 克莱门蒂19世纪初制造四角钢琴身为世界最大,音响最为洪亮;钢琴制造大师舒楠1906年制作的双键盘的古钢琴有4套琴弦,8个踏板,两层琴键,且黑白琴键颠倒,另外,博物馆里还有琴内镶有三个皇冠的皇室御用钢琴;勃德制于1878年,琴腿为「S」形的钢琴;街头艺人卖艺的手摇街头钢琴以及世界上零件最复杂的风琴。许多钢琴经历两次大战岁月,作为装饰物的烛台灯饰也有百年以上历史,参观一次钢琴博物馆,等于浏览了一遍世界钢琴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菽庄花园的壬秋阁,临海亭阁,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建筑,采用琉璃粉墙、小桥流水的设计,与海景、山景融为一体,兼具江南园林的秀美与闽南园林的特色。它建于农历壬戌年秋季,故得名“壬秋阁”,阁内可观赏山海景色与帆影鸥。</p> <p class="ql-block"> 三日光阴如琴键轻跃,余音未散,心已系于此。庭院深深,草木含情,这座小岛,是我第二次游访,它总会在不经意间给我惊喜。</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美丽的鼓浪屿。有福之州走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