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与厦门,夜访坊巷与市井寻味

老伙计

<p class="ql-block">福州与厦门,夜访坊巷与市井寻味</p><p class="ql-block">去厦门女儿家,中途在福州站一下。晚上和老伴、女儿女婿,还有小外孙女去了三坊七巷。上次来这里,还是十几年前的一个下午,看过后,就是觉得三坊七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过后的印象,随时间逐渐的淡了。这次是晚上,感到了三坊七巷另外风韵。灯光打在重修过的古街古巷里,人流带动着灯光一起流淌。街巷两旁的店铺也是古色古香。人在街巷走,好似回到了历史,进入了清明上河图的画卷。</p><p class="ql-block">随手进入一家店铺,点了鱼丸、肉燕、蟹黄包。鱼丸还是好吃,一口咬破,里面的肉馅香味,直冲鼻腔。肉燕的香味虽与鱼丸雷同,但很筋道。墨鱼丸和蟹黄包没有吃出特别,可要可不要。本想随便吃点,多吃几处,一大意,吃饱了。</p><p class="ql-block">餐后,顺着主街信马由缰,悠闲自在也是一种享受。</p><p class="ql-block">估计,福州还是要再来若干次吧。</p> <p class="ql-block">厦门的八市,是计划经济时的第八市场,延续至今的全天候集市。骑楼的门脸已被连接出来的帐篷掩盖,使得街道更窄了。最窄的地方,三两个人并排有些困难,遵循着右侧通行的规矩,对面的人流还要侧着身才能过去,更显拥挤和热闹。八市更接近居民的日常生活,更有的烟火气。八市位于厦门市最繁华的地段,处于城市中心闹市区,到中山路也就几百米,街市的外围都是整齐高大建筑。如果抛开它所处的环境,它的喧嚣热闹,跟春节期间北方农村的大集有一比。</p><p class="ql-block">八市主要是买卖吃喝的地方。既有生品,更多是熟食,卖生品的也都伴着加工。品种比较杂,日常吃喝的东西基本都有,价钱也算便宜。</p><p class="ql-block">出了八市,沿着骑楼三拐两拐到了中山路的隔街,找了一家沙茶面铺,要了二十几元的套餐,就着八市买的拌鱿鱼,解决了晚餐。</p> <p class="ql-block">从八市出来去了中山路,走着走着,外孙女不愿意走了,蹲在地上耍赖。没办法,女婿抱着她。到了一个宣传牌前,自动地把人像拍摄下来,并融入到了报纸的插图中。记录下来,挺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三坊七巷雅中有俗,在游乐中品味文化;厦门八市俗中有雅,一些食品的品牌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三坊七巷的雅,不是束之高阁的清冷,而是融在茉莉花香与评话唱腔里的活态传承;八市的俗,也不是粗鄙的喧闹,而是藏在老铺手艺与街坊笑谈中的人间烟火。就像那茉莉手环与花生汤,一个带着文人案头的清雅,一个浸着市井灶间的温厚,却都同样熨帖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