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0号,从额尔古纳的酒店出发,先去室韦小镇。这里属于额尔古纳市下属的乡镇,是中国境内唯一的俄罗斯风情小镇,同属于呼伦贝尔大景区,也是典型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额尔古纳河的源头属于外蒙古的克鲁伦河,在流经呼伦湖后就成了额尔古纳河,额尔古纳另一源头是中蒙边界上的贝尔湖(这也是呼伦贝尔地名的来历),河水流过满洲里后,就成了今天的中俄界河。河水继续北流,直到从北极村以西汇入黑龙江。这也是6年前走过的路与地方。</p><p class="ql-block"> 额尔古纳河的出名与迟子建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多少有些关系。这里除了蒙古族外,还生活着以狩猎、驯鹿为传统的鄂伦春族。6年前我们到达莫尔道嘎时,中国最后一位猎人还活在森林深处。</p><p class="ql-block"> </p> 出市区不久就遇到轻雾,时有时无,让人的心情也是起起伏伏,充满了对前路、前景的期待。从额尔古纳到室韦,全程156公里,我们再次回到了南北走向的331国道。道路比过去差了些,路上有个白桦林景区,但两次都没进去。沿途的白桦林已经很美,让我们这帮从大西北来的客人过足了看白桦林的瘾。<div> 这一路属于河谷、草原、森林俱全的景观大道,也属于整个内蒙古植被最好、水资源丰富的地带。它没有草原冬季凛冽的北风,也不存在干旱的季节,夏秋湿润的气候,很适合定居。据说,草原英雄的成吉思汗的祖先,就起源于额尔古纳河北端的蒙古族部落。后来威震亚欧、影响世界格局的蒙古帝国,最早也是由各个不同部落联合起来而逐步壮大的。</div> <p class="ql-block"> 上午9:10分许,到达室韦小镇跟前的室韦口岸。这里6年前只有一个不开放的铁门,现在虽然开放了,但要买门票,口岸大门到额尔古纳河岸边还有段距离,考虑到这一路已经到过太多的口岸,所以大家也没人愿意买门票去看对岸的小镇,而是径直走近室韦小镇的街道。让我没有预料到的是,这里比过去冷清了许多,口岸跟前一家卖俄罗斯商品的店铺已经关门歇业,宾馆客栈也冷冷清清。只有小镇中央有几家小店还在营业,还有个大型超市,主要也是售卖俄罗斯商品。</p><p class="ql-block"> 我在一家列巴店买了块大列巴,吃了后才发现,还是中国式面包的感觉。大家游览拍照后离开小镇,踏上返回的路。路过气势宏大的蒙兀室韦度假区大门,大家下车打卡拍照,<span style="font-size:18px;">做短暂逗留。</span></p> 室韦原为黑龙江省辖县,其前身为清代边疆治理时期设立的吉拉林,1908年升格为室韦直隶厅,隶属呼伦道。1920年正式置县,1930年县治迁至苏沁屯(今室韦镇)。该县在民国时期历经行政归属调整,先后隶属呼伦贝尔善后督办、呼伦道及呼伦市政筹备处。1933年伪满政权撤销室韦县建制,设立办事处并拆分其辖区,分别划入额尔古纳左旗与右旗。该区域后续历经额尔古纳旗(1948年)、额尔古纳左旗及右旗(1966年)等行政调整,最终演变为根河市与额尔古纳市。室韦镇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2005年被CCTV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名镇”。 “室韦”,蒙古语直译为“森林”,隋唐年间,蒙兀室韦部落便在这片土地上以游牧渔猎为生,清末,室韦以“吉拉林”之名,成为了额尔古纳河畔的一颗璀璨明珠,成了重要的物质中转站。蒙兀室韦(又作蒙国豕韦、蒙兀失韦、失韦)是隋唐时期室韦部落联盟的一支,属东胡族系后裔,现代蒙古族的直系祖先。该部族初居额尔古纳河下游南岸,以渔猎为生,后受突厥统治,北魏时期起与中原王朝建立朝贡关系。中唐以后室韦逐渐被称为“达怛”,学界推测其名或为“鲜卑”同词异译,隋唐时期分化为南室韦、北室韦等五大部,至唐代扩展为九部。9~10世纪,蒙兀室韦西迁至鄂嫩河(黑龙江在外蒙与俄罗斯的上游支流)、克鲁伦河上游地区,逐步发展为蒙古诸部前身。12世纪蒙古部崛起,1206年统一蒙古高原建立大蒙古国,形成蒙古民族共同体。 离开蒙兀室韦度假区后,一路看着美景到达一处服务区,第一次见识厕所革命的现代化成果,电子感应屏幕上显示每个厕位是否有人,让你不至于误入而尴尬。中午时分再次路过额尔古纳市,眼睁睁看着通往黑山头口岸的岔路而没时间再去。直到下午3时许,到达呼伦贝尔草原的核心景点:莫尔格勒河景区。迅速拍照打卡后,买票去乘观光车。<div> 上了观光车,直奔最远,也是能够登高看莫尔格勒河的观景台。其实从室韦镇开始,一路走来的这260公里路上,全是美景,有的美,可以说美得让人想哭。草原的起起伏伏,草色的青青黄黄,都让人觉得无法言说,而唯有那些曾经熟悉的草原歌曲旋律,才能表达内心的深情。</div> 望着那诗歌般流淌的小河,望着珍珠般散落在草原的羊群,还有那蓝天白云以及云彩与阳光在草原上投下或明或暗亮色与阴影,真应了那句歌词“叫我怎能不歌唱”!这块草原上的民族是幸福的,也曾经是那么自由与奔放,连草原上的牛群、羊群、马儿也是幸福的。草原如茵,山川如画,小河如飘动的丝带,连空气中都仿佛流淌着一种蒙古人特有的深情。要说忧伤,我喜欢维族、哈族音乐中那深入骨髓的思念;要说深情,我就喜欢蒙古族音乐中的长调,喜欢那种响彻草原对母爱、对草原的赞颂。很久以前,一位内蒙古大学的中年女教授曾赞美过自己蒙古族的丈夫,赞美过他的重感情。是啊,我们汉族太功利化,看重的只有利益与价值的交换,他们很少看重感情。我也很少在汉族音乐中感受过那种深情的爱,那种彻骨的情。爱与深情,早已成了这个民族的奢侈品。重感情反而成了这个时代的另类! 这是一片辽阔的苍穹,这是一片深情的土地,这就是我的大地母亲。呼伦贝尔大草原,她不属于我。但在那特别的时刻,我觉得她就是我的呼伦贝尔。我终于明白,那些悠深的蒙古长调,那些深情的蒙古歌谣、歌曲,能够产生在这块土地上,与他们的地理环境,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这片深情的大地,离开这块辽阔起伏,有着无与伦比天际线与蜿蜒如歌的大小河流,也就失去了他们的深情……<div> 夕阳如梦,晚霞如歌,草原成了我梦中的情人。离开时,我是那么不舍,是那么不甘,我真想做一回牧人,骑着我的马,赶着我的羊群,在草原的深处自由地流浪。</div><div> 回到现实中来,想起那年专门看呼伦贝尔大草原,呼和浩特的大巴司机居然会没找到地方,是那时的导航及地理坐标不精确,还是司机有意为之。也许,是我们与这片草原的缘分未到吧!</div> 回到海拉尔预订的金泰大酒店,已是夜幕降临。全天行车约420公里,加上景交车的往返,大约500公里。进房间稍加休整后,找地方去吃晚饭,全天风景好,心情也特好,饭后精神头也特足,黄师傅也收拾好了车的空调发电机(他是我们在草原游览时,往返开车60多公里,到海拉尔修的车),也有心情跟着我们溜达,于是边走到了火车站,往返超过两公里多。<div> 因为第二天继续住海拉尔,出发时不用带行李,大家既可以洗衣服,也可以在第二天轻装上阵。11号早餐后,出发前往满洲里,这也是调整后增加的线路。海拉尔到满洲里201公里,中间进了次服务区,还拉下一位队友,好在有后边的大巴把他捎到下一个休息兼观景的地方。上午10:40许到达满洲里。</div> 首先去套娃广场,这里20年前还十分简陋,6年前我是夜里打车去的,当时已经有了现在的大部分建筑。这次去,感受完全不同,我们参观游览的地方也更多。原先以为那高大的套娃就是个大型俄罗斯套娃,这次才知道,原来都是超级豪华的大酒店,一直通到顶部的高大穹顶,深邃而庄严,让人不觉得是酒店,反而觉得是庄严的宗教场所。所有的客房都面朝天井式的圆形空间,而朝外的窗户又是隐藏式的,在外部根本看不出窗户的痕迹,整体设计让人叫绝;大厅内部的奢华装修与天井穹顶的灯光变化则让人瞠目,也让人大开眼界。更让人称道的是,虽为高级酒店,却没有森严的门卫,游客可以随便进出一楼大厅。想起早年在广州、深圳因陪领导住过的五星级酒店,也没这个套娃酒店让人眼花缭乱。 参观完套娃广场,再去国门景区。满洲里国门景区或者叫满洲里口岸,是中俄之间最大的口岸,主要是火车的相互通行。北京通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就是经哈尔滨至满洲里离开中国进入俄罗斯的。20多年前,我因公到呼和浩特出差,内蒙的同行组织我们还从满洲里出境,去了一趟俄罗斯的赤塔。那次在满洲里,对俄罗斯海关没留下好印象,到满洲里口岸对面的俄罗斯境内的一个小火车站等候俄罗斯开往赤塔的火车,印象就更坏。火车上还遇到在俄罗斯打工的中国人,听他们讲俄罗斯警察故意刁难中国人,在中国打工人身上捞钱的种种作为,就一直对俄罗斯没好感。刚好回来后有位重走万里茶道的中国人,讲述在俄罗斯的遭遇,与过去没有任何变化! 在满洲里国门的塔楼上,可以俯瞰国门外,东边大部门属于俄罗斯,西边小部分属于外蒙古,满洲里也以此成为三国交界的地方,不过这里没有通往外蒙首都乌兰巴托的火车,中国另一趟从北京开往莫斯科的火车,是从内蒙的二连浩特口岸离境进入外蒙,途径乌兰巴托到达莫斯科。虽然对俄罗斯印象不好,但却一直想乘火车走一趟俄罗斯,主要是看看沿途西伯利亚的风景。<br> 结束国门景区的参观后,我们前往满洲里市区吃中午饭,也想参观一下满洲里的博物馆与沙俄监狱陈列馆,可不巧的是两处都没开馆,只能在门口拍个照离开。中午2:40许,离开满洲里,开始往海拉尔折返。 <p class="ql-block"> 返回的路上依然是道路两旁的草原与湿地。前两次走满洲里,从未留意过沿途还有这么美的草原,还有这么多的河汊、湖泊、湿地。也许是今年雨下的特别多,让呼伦贝尔草原重新恢复了古老的面貌,一改过去干旱、有点荒芜,还常遭受鼠害威胁的印象。下午5时许到达酒店。许多队友顾不上休息,打车前往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们几位去了成吉思汗广场,在那看晚霞,拍广场标志性的石雕。拍完后再打车返回酒店,给又去收拾车的黄师傅找停车位。刚找好地方,黄师傅就到了,停好车,找地方吃了晚饭。</p><p class="ql-block"> 9月12日早晨,出发前往大庆市。因为中间要经过齐齐哈尔市,就提前计划了大家进市区吃中午饭,参观齐齐哈尔博物馆与黑龙江督军府旧址。</p> 这一路也是风光无限,尤其天气给力,总是把明暗变换的光影投射在森林、草原或庄稼地。途经的牙克石、扎兰屯都曾是过去很想去的地方,脑海里虽没有任何想象到的情景,就是因为纯粹的地名,充满了好奇。这次经过,见识了沿途的风光,也见识了原来内蒙古除了牛羊,还有成群的鸡鸭,还有不亚于江南的水乡绮丽风光。当我们进入甘南县的甘南服务区时,意味着我们已经离开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再次进入到了黑龙江省,从牧区到半牧半农区,也渐渐进入到以农业为主的地方。<div> 虽未曾到过,但家喻户晓猜地名谜语普及了的、大名鼎鼎的齐齐哈尔已经向我们招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