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度假游~~(二)月亮酒店☆荻港古镇

山中虎

<p class="ql-block">(接前~~)过午时,即匆匆离开南浔古镇赶赴下一个这次度假游的核心行程~~湖州南太湖畔的月亮酒店。工作时,湖州是常来常往地,故对此地的新鲜事也就多了份关心。月亮酒店闪亮登场后,一直存有去体验其奇特外型的愿望。只是多次报名参团均因人数不足而组不了团。这次以两个新颖酒店为主体的度假游,却能不为价位而成团如心愿,让人惊喜。</p> <p class="ql-block">月亮酒店形似弯月,状如指环,可谓是南太湖里的一颗明珠(但沪人却把它为“马桶盖”酒店)🤫。因其又座落在浪漫而又优雅的月亮湾间,故也有人把它媲美于迪拜的帆船酒店而也称其为七星级酒店,而使其成为了湖州的地标性建筑。这座国际首创,中国唯一,被号称为首家水上七星级酒店,是湖州“世界第九湾”的标志建筑,夜色中远望仿佛似湖面上升起的“明月”。</p> <p class="ql-block">此是曾经观览月亮酒店外围时留下过的影。</p> <p class="ql-block">酒店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观,璀璨迷人的灯光,浪漫唯美的区域特色,使酒店成为众人向往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清晨出酒店,欣赏南太湖晨曦下的景。那些网络主播也真辛苦,一早就在工作,解说酒店的景及入住的各项事项。</p> <p class="ql-block">曾几次游览过这里,观赏过月亮酒店的外形,也在相连的渔人码头内的餐厅进过餐,不过那都是在附近游览时,旅行团把这里作为一个美景而专程来观赏外景的,来的几次都是在阳光时。</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次住宿在酒店里,不用赶时间,让人可随心体验,尽情观赏这里夜幕下的艳美。</p> <p class="ql-block">酒店和太湖就似鱼和水相连。太湖独特的旎丽景色为酒店提供了华丽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住宿的房间也不错,阳台也超级让人喜欢,给我辈驾雾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可惜诺大的阳台,如果再配上二个椅子一张桌,让人能坐定静观月亮湾,彩虹桥的景,,那将会更完美。</p> <p class="ql-block">所住楼层的阳台,可以算是欣赏夜色中彩虹桥灯光的佳地。</p> <p class="ql-block">一座彩虹桥,连接月亮湾广场和渔人码头,这里现已成为情侣们打卡的爱情圣地,浪漫的气息悄然弥漫,使其又成为了“网红桥”,是网红们打卡的胜地。</p> <p class="ql-block">住宿房间的阳台,正好能观赏到彩虹桥下定时的水幕灯光秀,让人开眼又激情。</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堂展示的湖笔是此地的特产,留影中不能缺了它的一席之地。</p> <p class="ql-block">大堂有“世界玉石博物馆”之称,存有世上罕见的巨大而又完整的波斯玉,玉重28吨,其蕴藏神秘,又有吉祥之意,形如“祥云”腾云驾雾般的奇特外形。</p> <p class="ql-block">月亮酒店旁的渔人码头到底的划船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度假游中的正餐均是自理的,这就让我们可以自由按排时间,自行选择心意的餐厅,以满足自己的食欲。毕竟“食”也是旅游中的要素之一,湖州三白是必选的,因人少,只能选其一,也意足。</p> <p class="ql-block">湖上有船,才可显示太湖水的灵气。</p> <p class="ql-block">月亮酒店有帆船相伴,更显画面的妖媚。虽然这些船,只是为增加观赏性而特意付工资雇用的,其有作息时间。但如能有缘欣赏到此一景,也真是能愉悦心情为度假加分的。</p> <p class="ql-block">赶早去帆船停泊处,据称因天气关系今日不起帆入湖去表演,让人有点失望了。</p> <p class="ql-block">据说此处的渔船,原是岳家军下的水军。岳飞冤魂去,他的水军也就流落至这里,以打渔为生,逐渐和太湖里的渔民融合成一体,至今成为游客们观赏月亮酒店和太湖景中的衬托。</p> <p class="ql-block">荻港古镇是休闲度假游中的最后一个行程。这是一个从未听说过,更未去过的地方。正因它的无名声在外,又少有人去观赏,却成了我们此行最畅眼的观景点,应验了那句,最好的往往是最后出场的。</p> <p class="ql-block">去了才知荻港古镇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其不仅保留了大量的明清建筑,也有“古桥之都”的称谓。这里有着原汁原味的文化盛宴,又似一颗璀璨的明珠,深藏在浙江的腹地,一个神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镇的小巷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萦绕,它是喧嚣中难得清静的地方,想要静默,想要遐思,想要不受打扰,这里是不二之选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获港被称为是个绝佳隐居地,,也可谓是梦里水乡处。台湾知名建筑师曾感叹:“获港让人涌起乡愁,像在母亲怀抱里”,这里为什么好?借用同济教授的言:“这里有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青石板路串联古宅,又保留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有这些桥,才成就了它的“桥都”之名,又有“一步两桥”之言。如站在桥上,百年民居依河而建,古老的长廊将村落拉的修长,尽显其神秘之感。</p> <p class="ql-block">三官桥,历史戏台,见证了古镇文化的积淀。</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球型雕像,那是这里2500年历史桑葚基地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桑葚基地,鱼塘文化,形成“塘基种桑,蚕沙养鱼”的循环模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定为农业文化遗产,其也成为了生态旅游的品牌和本土特色文化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由于此古村落少有人来,房屋都老旧,显示出村落的年代久远。当年那个年代留下的标语牌还在,让人在这里还能回味起那不知该如何定位的年代中的旧味。</p> <p class="ql-block">当年陈果夫陪妻来这里探亲,就是从这里小码头下的船,原先此地立有标牌,有所说明,今日再去“黄鹤己不复存在”。幸好曾有所知,这次有的放矢的专程询问了当地老人才寻找到这里,拍个照,也算是对村落有个了解。</p> <p class="ql-block">码头上原有的雕像,现已不见。</p> <p class="ql-block">演教禅寺,江南佛道在这里共存,也算是一种首创,残照烟柳下的千年古刹,现在仍是村民的祈福之地</p> <p class="ql-block">演教禅寺前的荷花池和花船。</p> <p class="ql-block">总管堂也存有让人敬仰的历史传说故事,尤其正门的一幅对联更有玄机在內,每个字均是“衣”字傍,且横竖都能读通,令人惊奇。</p> <p class="ql-block">奇石清流,花竹幽影中的此碑是嘉庆皇帝的御笔钦赐。</p> <p class="ql-block">古镇的鱼文化历史悠久也丰富,也是荻港村落最传统的渔家乐民俗活动。</p> <p class="ql-block">此处大礼堂应是建于1967年,现在也成了那段火红年代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历史遗迹的大会堂,未经考证,据说这里曾是陈果夫岳父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陈家菜是当年陈果夫岳父为女婿聘请了当地知名私厨,而精心制作的家宴。由于菜肴精致,考究,味美,而以“陈家菜”而盛名流传于今,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以水乡风味吸引到此一游人,定会来赏这“人间美味是鱼鲜”之味。这里的百鱼宴最为惊艳,现是陈家菜在镇上的的唯一真宗传承地。</p> <p class="ql-block">荻港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章鸿钊是荻港古镇文化传承和精神象征的核心代表。他是中国地质学说的鼻祖,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曾是他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荻港”之说。这里也曾被人称为江南最好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镇的长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在耳边萦绕,又有梦里水乡是归处之感想。</p> <p class="ql-block">即为镇,不会缺少的是茶馆。荻港镇上原有十余家茶馆,还有说书人。至今却只留下此一家。几十年来,其一直秉承着可自带茶具和茶叶,只付一元钱,即可坐下无限添开水,因此成为茶客首选又常来的地方。“一元茶馆”因而扬名在外,吸引众人光临。“一元茶馆”四个字是书法大师王似锋受其感触而免费为其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又由于其古朴原味的状态,也成了摄影人专程来此打卡的所在地。来此不为喝杯茶,只为体验其的百年韵味。店里的长凳木桌,泛着时光浸润特有的光泽,这里也就成为了镇里的特色休闲场地。</p> <p class="ql-block">更为奇特的是,茶馆里有着个剃头椅。喝茶,剃头这样的混搭模式已延续了近百年,传承了几代人,至今仍延续着。据称这位剃头匠,己是第四代,现估计这应该是再无后来人了。</p> <p class="ql-block">茶馆和理发融为一体,且是近百年紧紧相依偎,不离不弃,也算是奇迹,人世难寻觅。</p> <p class="ql-block">茶室天花板上的吊钩可随意调节高度,以方便喝茶人挂物后安心谈天论地,放松心情。</p> <p class="ql-block">茶馆里外均是网红们慕名而来的打卡人,留下的照片也很多。我选择了具有代表性众花拱月的一张,以对这第四代仍坚守岗位的剃头匠予以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