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续写之妙,传递文字之暖——记高一英语《读后续写:陌生的善意》公开课

铅山县第五中学

<p class="ql-block">  秋阳和煦,新程初启。为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写作教学的新路径,助力高一新生顺利适应高中英语学习,我校高一英语组邱建峰老师于10.13日下午在高一1班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的校级公开课——《读后续写:陌生的善意》。本节课以“教学评一体化”为设计核心,巧妙地将语言学习、思维训练与情感教育融为一体,获得了听课师生的一致好评。</p> <p class="ql-block">  课堂伊始,邱老师以一张学生校园问路的图片和“Have you ever felt lost?”的亲切提问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成功激活了学生作为“新生”的共有情感体验。学生们踊跃分享自己的经历,课堂气氛轻松而温馨。这一巧妙的热身,不仅自然引出了课题,更为后续的深度阅读与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p> <p class="ql-block">  在阅读环节,邱老师并未止步于简单的信息获取,而是创新性地设计了“故事侦探”任务。学生们在小组内化身“侦探”,合作探究故事的“人物档案”、“情节地图”、“情感曲线”与“关键线索”。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在教师的引导下,精准地捕捉到文本中“struggling to carry books”这一关键伏笔。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培养了他们的文本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p> <p class="ql-block">  面对“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如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词可用”是教学的关键难点。邱老师对此进行了精心设计。在“构思情节”阶段,他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搭建起故事发展的逻辑框架。随后,他呈现了“语言加油站”,将写作所需的“动作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核心词汇与句型分类归纳,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语言弹药库。这种“构思先行,语言护航”的支架式教学,有效地化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写作输出水到渠成。</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实现了“教学评”的闭环。在学生独立创作后,邱老师引入了清晰的评价量表,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互评。学生们依据“内容与逻辑”、“描写与语言”两大维度,有据可依地给予同伴星级评价与文字反馈。随后,教师再通过范文赏析,将高水平的写作标准可视化,让学生在对比与反思中明确改进方向。这一过程将评价嵌入学习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元认知能力和写作素养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整堂课不仅是一场语言学习的探索,更是一次温暖的成长旅程。从David的迷茫无助,到Leo的主动帮助,再到续写中必然出现的“善意循环”,课堂始终萦绕着友爱与温暖的氛围。邱老师在总结时指出:“A good story needs a heart.(好的故事需要一颗真心。)”这句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学生与老师。这节课成功地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让学生在掌握写作技能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人际善意与集体归属感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  课后研讨中,与会教师普遍认为,本节公开课教学设计严谨创新,课堂生成自然高效,完美诠释了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将语言教学与思维发展、情感教育有机融合,为高一英语写作教学的起步阶段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本与启示。</p> <p class="ql-block">撰稿:邱建峰</p><p class="ql-block">编辑:杨思思</p><p class="ql-block">审核:蒋文财、江 霞</p><p class="ql-block">签发:郑军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