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玉米皮蜕变为灵动的创意材料,山楂化身为鲜活的自然教具,农村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实践魅力在此刻蓬勃绽放。2025年10月11日,奈曼旗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坊走进新镇中心幼儿园,举办第四次名师送课下乡活动,并同步开展该园市级课题《依托农村自然资源实现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成果展示会,一场深植乡土、扎根生活的学前教育盛会就此拉开帷幕。</p> 入园签到 开幕式 <p class="ql-block"> 开幕式正式启幕,新镇学区校长杨相明发表欢迎词。他表示,本次活动创新性融合名师资源与课题实践,为农村幼教工作者搭建起交流共进的专业平台;并期待以乡土“活教材”为抓手,推动课程游戏化深度发展,让幼儿园课程真正在实践中落地生根。</p> 自主游戏观摩 <p class="ql-block"> 自主游戏观摩中,孩子们在农村特色区域情境里,用玉米皮、树枝等乡土材料自主开展创意游戏,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农村资源的课程价值,也生动呈现了《依托农村自然资源实现课程游戏化实践探究》课题的阶段成果,将“自然材料变游戏素材”“农村特色成课程亮点”的核心理念落地。</p> 片区成果展示交流 <p class="ql-block"> 活动进入核心环节。片区成果展示交流中李明研、洪苏日娜、冯丽媛、张佳秋四位老师分别以《秋日菜场》《关于时间那些事儿》《相约四季》《许多小孩 许多故事》为题,分享了扎根农村的课程开发经验。</p> 课题阶段性成果汇报 <p class="ql-block"> 当课程游戏化遇上农村自然资源,会碰撞出怎样的教育火花?新镇中心幼儿园张莉丽园长在课题汇报中给出了生动答案。张园长在汇报中,将“依托农村自然资源实现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之路清晰铺展。她首先围绕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展开,提出“让乡土万物皆可玩”的理念,介绍了幼儿园如何将田间的麦穗、林间的落叶、溪边的鹅卵石转化为幼儿游戏与学习的“宝藏”;接着针对课程开发的时效性,分享了团队如何根据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乡土时序,动态调整课程内容,让游戏课程始终与自然节奏同频;最终呈现的实践成果更印证了这一路径的价值——幼儿在乡土游戏中亲近自然、乐于探究,幼儿园也形成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课程游戏化模式。</p> 专家点评 <p class="ql-block"> 奈曼旗教研室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坊成员齐晓玲老师对本次实验园成果汇报活动展开总结点评,在充分肯定汇报成果实践价值的同时,提出“深化园所特色资源挖掘”的针对性建议;随后的总结环节中,她进一步强调需以此次汇报为契机,推动实验园的优秀经验与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深度转化。</p> 活动结语 <p class="ql-block"> 本次奈曼旗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坊送课下乡暨课题成果展示会,在全体参会人员的合影留念中落下帷幕。活动虽已结束,但农村学前教育“深耕乡土资源、推进课程游戏化”的实践探索从未止步。这场“共研、共学、共思、共成长”的幼教盛会,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流动,让课题实践成果在交流中深化。未来,我园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扎根农村教育土壤,让乡土资源迸发更强劲的教育生命力,让课程游戏化的种子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共同书写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于建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初审:于晓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复审:张莉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终审:杨相明</p>